假想穿越來自2030年

回顧2019-2021,史稱「貨幣之亂」的那段期間,今天2030年的數位貨幣橫行、主權數位貨幣與私營跨國數位貨幣之間的生死較量現象,來龍去脈也就都明白了。

儘管美國的「聯邦」儲備局(Fed)是一家由華爾街私人銀行大亨經營的企業這事實,直到2022年開始才普遍為美國的新世代知曉,但就在過去這僅僅8年的時間內,所謂的「千禧年世代」(Millennials)已經無人不知這件事實。新世代對「聯邦儲備局」真實角色的質疑,也傳導至對所有國家「央行」角色的懷疑。因而,我們可稱2022-2030年為「對金融公信力懷疑的年代」,這就解釋了大家看到的種種破壞性投資對之前金融秩序的挑戰,也解釋了各國央行焦頭爛額、疲於奔命窘境的大背景。

回首2022「主權數位貨幣」亂局

回過頭來看,固然美國「聯邦」儲備局在2022年依然具有準政府的外衣,但其組成的十幾家私有大銀行股東,與歐洲、日本、中國政壇、跨國巨型企業之間的錯綜複雜利益瓜葛,導致聯儲局左右為難,舉棋不定。加上當年全球大瘟疫對經濟衝擊的起起伏伏,利率提升也不對、下降也不對;協助財政部的進一步債務貨幣化遭市場痛批,但降低債務槓桿又遭政客痛批,兩面都不是人。此時,包括中小型金融機構和散戶都整體陷入了迷惑、恐懼。但令人意外的是,投資者的迷惑和恐懼,竟然在各國央行無底線超發貨幣的刺激下,轉換成了另一種看似矛盾的氣氛 – 貪婪。

是年,貨幣水漫金山、恐懼與貪婪齊飛之下,引發出了各界無能解釋的各種金融異象。經濟學界,無論是講究政府干預的凱恩斯學派,還是講究市場放任的奧地利學派,甚至最新的直升機撒錢MMT學派,不是陷入了「舊瓶裝新酒」的陷阱,就是被套入「新瓶裝舊酒」的圈套,沒有任何一方拿得出有效的政策。在2022年之前,政府、學界、金融界至少還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但是之後,就只剩下「頭痛醫嘴、腳痛也醫嘴」的境界。

在這困境之下,各國政府受到當年比特幣上衝6萬美元之刺激,憤然反比特幣的「去中心化」之道,轉向所謂的「主權數位貨幣」,以為貨幣只要被政治權力進一步中心化之後,就能控制流通局面以緩解壓力。

理所當然的,本身就是一黨專政的中國政府,以其全球最大黃金儲備國的立場,以30%含金量為保證,霸氣率先推出了境外數位人民幣,試圖畫出中國自己的金融地盤,與宿敵美帝相抗。

去中心化政治經濟狂想

美國、英國、歐盟都未示弱,於中國之後也推出了主權數位貨幣。但貨幣的基礎在信心,紙鈔、電子還是數位,若使用者對其信心不足,結果都一樣。於此2030年,早被各國央行禁用的民間數位幣如比特幣、乙太幣、臉書幣等數十種去中心化數位幣,繼續橫行於地球,總資金池子已超50兆數位美元,成為各國央行及財政部的最大頭痛。

政治上,流竄於國家之間的民間「去中心化、區塊鏈數位幣」,已經成為對「國家主權」的諷刺,形成一股跨主權、甚至後主權的力量。1648年以來的「西伐利亞主權體系」,在金融科技的橫掃之下,已經搖搖欲墜。「全球化」,正以一種前所未見的科技形式蔓延於地表。千禧世代此時已經邁入成熟,他們依然因為種族、宗教不同而相爭,但在去中心化數位貨幣的領域中,他們的力量被合一了,因為區塊鏈中沒人知道誰是誰,只知道定時定點的集合,就能打敗舊勢力「他們」。再也沒有地理文化的概念,已經70多歲的伊隆馬斯克的衛星鏈,已經發展到無需地理上的訊號基地台,佈及全身的穿戴裝置,塑造了跨國界、跨文化的政治人。什麼「阿拉伯之春」、「北京之春」都成了千禧世代的笑談,要玩就玩「地球之春」。

而今2030年,經濟典範及相應的政治典範還在轉移中。我想,或許2040年可以見到新典範的定型,如果在那之前世界沒有發生毀滅性戰爭的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