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臺灣學

「中國學」、「台灣學」-兩份不及格的答卷

若在台北和北京各舉辦一場考試,台北的考卷是「中國學」,北京的考卷是「台灣學」,雙方的成績一定都不及格,也都各有「未完成的題目」和「有苦難言無法回答」的題目。

北京的「台灣學」盲點

北京的「台灣學」盲點,在於它一直擺脫不了「黨對黨」的思維主軸;過去一直以國民黨為交涉對象,以為「國共關係」就是兩岸關係,後來在2000年民進黨陳水扁勝選後,江澤民怒斥「十年對台工作一場空」之後,才開始心不甘情不願的研究民進黨,擔心某一天兩岸關係可能變成「民共關係」,2014、2016年間,國民黨幾近垮台的敗選之後,這個擔心成真了。當下,雖然北京已經承認了民進黨的存在,甚至承認了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民進黨政府代表台灣,但是,其主軸思維依然是「黨對黨」的,以為擺平了「黨」,就擺平了台灣。  

無效的「以經誘政」內政化

固然,在過去幾年間,中共曾經以台灣人民為攏絡的對象,例如加強對台農漁產品的進口,增加來台觀光人數等等,但由於其本心為「以經誘政」,戰略上又擺出「台灣人民事務內政化」的姿態,大大引發了台灣社會的戒備憂慮之心。在服貿爭議觸發了太陽花運動之後,北京曾經大惑不解,其後隨著國民黨的敗選垮台,中共中央才意識到,自己認為過去對台灣人民所送的「秋波」,好處其實都落入了台灣政界高層買辦、共黨對台系統部份官員的口袋中,這才收回「攏絡台灣人民」的策略,重新回到「黨對黨」的思維上,但這次所對的黨已經是民進黨。對於兵敗如山倒的國民黨,在北京的眼中,其實已經變成用來施壓民進黨的一顆小棋子。

不接台灣人民地氣

二十年下來,幾番回合之後,北京永遠無法走出「黨對黨」的看問題方式,沒有學到教訓,其所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當年在國民黨執政下都求不到,現在希望在民進黨身上求得,無異於緣木求魚。      

「黨對黨」思維,使得北京的對台策略,永遠落後於台灣社會現實一步,永遠接不著台灣的地氣。但這並不是北京的政治智慧不足的表現,而是中共確實有難言之隱,那就是,如果它對台灣說出接上台灣人民地氣的話語,那麼水漲船高,它又得對自己的人民說什麼樣接地氣的話語呢?中國人民是聰明的,如果當局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那麼就沒有理由只接台灣人民的地氣而不接大陸人民的地氣。如果真的有一天,台灣人民接受了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遲早大陸人民就會要求同樣的「國民待遇」-政黨開放、人民選舉。那將是共產黨的最大惡夢。

台灣的「中國學」盲點

分析到了這裡,就可以順勢談談台灣的「中國學」盲點了。首先,台灣同樣的也犯下「黨對黨」的錯誤思維,只是程度比北京輕一些罷了,多數人都認為只要能把共產黨「唬弄」住了,來自彼岸的威脅就可消緩了。台灣也有少數人認知到,中共的命運是和「國家統一」緊緊綑綁在一起的,只要對話的焦點被框限在「統一」這個概念牢籠內,中共是不可能鬆手的,因為鬆手就等於掉落山崖。  

因此,台灣只有持續的與中國人民保持溝通對話狀態,才有可能讓北京當局鬆一口氣,避開與台灣當局攤牌這個絕大風險。然而,多數的台灣人現在還不明白這一點,而陷入了「逢中必反」、「凡事賴中國」的誤區。我曾在過去書中提到一個真實案例,在北京一社交場合,某位解放軍人士在酒酣耳熱之後,公開的說:其實台灣問題對中國來講,一點都不急迫,甚至一點都不重要,但就是台灣人討厭,老把自己內部的政治鬥爭問題拿來挑釁我們,搞得我們不回應都不行。  

當然,每個銅板都有兩面,中共內部當然會有一批人,藉著「統一台灣」議題做文章,刺激台灣內部的反中情緒。對這種事,就像互聯網上的打交道技巧,遇到別有用心的酸民,比得就是誰的氣度更大、誰比誰更成熟了。若形成互罵互反的態勢,那就只有比誰大聲、誰人多了,再嚴重下去,約一場架,那就只能比肌肉、比力氣了。

「兩岸關係」早就不存在了

由上述解放軍人士所說的話,可以引申出台灣「中國學」的另一個盲點,那就是,台灣多數人以為現在還有「兩岸關係」。事實上,「兩岸關係」這件事,五年前就已經不存在了;對中國而言,現下只有「區域關係」,而沒有「兩岸關係」。中國現在對台灣的一切政策,都只是用圍棋思維處理東海、南海區域關係中的一個棋步罷了,而台灣還在「剪刀石頭布」以對,雙方程度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舉一個實例,2015年台灣稱為「馬習會」的那場會,台灣輿論多把它當成一次企圖影響台灣選情的動作,而當下我就為文稱之為「習馬會」,因為那是習先生為了南海局勢而召喚馬先生前往南海背書的區域棋步。而直播會的五分鐘中,馬先生不顧現場所有幕僚事前的反對,並且在中方並未要求的情況下,在全球媒體前說出「一個中國原則」而未伴隨「各自表述」,那純粹是馬先生未掌握對方棋步,自以為那是一場突破「兩岸關係」下的個人行為。後因此愚誤而帶來對方引以為施壓蔡英文總統的口實,那已經是後話了。

試卷的最後一題

北京現在口咬蔡英文總統是一份「未答完的問卷」,而蔡本人及其幕僚也落入「黨對黨」的「兩岸關係」陷阱,頂多只會用「民意」來作擋箭牌,而未深入研究如何以「區域利害」來作答,這正是北京希望看到的方向,因為北京在現下的區域壓力和經歷壓力下,樂得嚴厲對待台灣「反中」的事實,以緩解國內人民對區域軟弱、對美軟弱的抱怨。蔡英文在民進黨30週年慶時的講話,沒能以「區域利害」的高度來對應北京的壓力,而停留在「兩岸關係」的低度發言,實在又是一次誤判下的失利。期待她在雙十講話中,能夠把焦點提升至區域關係的高度。  

北京和台北,都是一份未答完的試卷。北京若要答完這場考試的最後一題,就是用台灣人民聽得懂的、接台灣地氣的語言說出:我們認知,國民黨不等同於台灣,現在執政的民進黨也不等同於台灣,只有台灣人民才等同於台灣。  

而台北若要答完這場考試的最後一題,應該說的是:在當前區域不穩定的狀態下,維持「各有憲法、非國與國、非從屬關係」的現狀,就是雙方對區域和平、世界和平的最大貢獻。

中國需要嶄新的「台灣學」論述

一般認為,台灣的致命傷之一,就是不管藍綠都拿不出一套跟得上時代變化的「中國論述」。這是實情,沒有中國論述,如何和中國打交道?但是,絕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一件事,那就是銅板有兩面,中國方面,同樣的也拿不出一套與時俱進的「台灣論述」。台灣因為在世界上勢單力薄,所以知道自己缺少中國論述的後果,中國因為在世界上財大氣粗,所以並不急於尋找一套新的台灣論述。但是,中國錯了!不出十年,中國將因為缺少一套嶄新的台灣論述而動彈不得,習近平先生的百年功業也會因此功虧一簣。

這裡面的邏輯,其實很簡單。中國共產黨正在「邊跑邊換褲子」,一方面劇烈且高速的改變治理中國的模式,另一方面奢望「一黨專政」能夠萬壽無疆;然而這是兩個相反的願望。過去30年間容易吃的肥肉都已經吃完了,剩下的都是習近平所謂的「硬骨頭」。中國要繼續發展,就必須改革體制本身,但那麼一來,「一黨專政」就不可能再30年不變;而如果想要「一黨專政」繼續維持50年,中國就不可能體制改革。這老早就不是新觀察了,上一屆的胡錦濤、溫家寶就已經公開喊出「再不變革就亡黨亡國」,事實上習近平本人能夠上任,也是拜這個「黨內共識」之賜。

一般台灣人不知道,共產黨對自身的問題以及「一黨專政」的惡果,了解得比全世界批評中共的人要深刻得多。共產黨對「不改就會死」的體認,比起今天在台灣的國民黨強烈得多。因此,在歷史大勢之下,習近平必須說服人民,引領一場「破壞性創新」,其成敗不但干係到「共產黨」的生死存亡,也是未來百年中國生死存亡的關鍵。這場世紀任務的過程將極其坎坷,其中有一個絕對繞不過去的坎,那就是如何解釋「台灣經驗」或「台灣現象」。

中共亟需嶄新的台灣論述

香港經驗非常容易解釋,那就是一場中國歷史上被殖民的經驗。但是台灣經驗呢?如何解釋台灣獨自成就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如何解釋隨後台灣的民主亂象?如何解釋中國遊客到台灣後的正面體驗?更重要的,如何解釋國民黨在台灣的「脫產」know-how(技能)、又如何在多黨制之後還能通過選舉執政、又如何與台灣的公民意識周旋?

如果中南海的智囊團、種種台灣研究單位,無能提出一套嶄新的台灣論述,那麼習近平心中的「破壞性創新」,即令他改革了共產黨,即使他推出類似香港的間接式領導人選舉,也會有如一個缺了一隻腳的凳子,難以端坐。原因無它:人民在看,若說不清楚台灣現象,若還是「同為炎黃子孫、國共內戰性質、美日勢力干預」等等那一套,那就等於擺明了要玩弄中國人民的智商。

台灣需要嶄新的中國論述,中國也一樣需要嶄新的台灣論述。過去雙方的所有論述,都是「以統獨為坐標」的狹隘論述,毫無世界性、文明性可言;這點不突破,台灣會繼續原地打轉,而中國將無法進行任何的「破壞性創新」。大家腦子動起來吧,為了中國的百年命運,也為了台灣的百年福祉。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