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超地緣台灣

2020大選的本質是中美大戰

比起2020誰做總統,我覺得有一件事情對台灣的命運更加重要,那就是:2020投票時,台灣的選民究竟知不知道自己的現實處境?究竟有沒有不自欺的面對這個處境?如果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正的,那麼我覺得無論誰做總統,台灣都能保持自主性。但如果答案都是負的,那麼誰做總統都擋不住區域的大局,只能隨波逐流。什麼樣的選民,就會出現什麼樣的國家。台灣選民如果這次還不能「轉大人」,台灣這個國家怎可能轉大人?

歷來台灣的總統候選人,有不尋求美國或者中國的背書的嗎?更準確得講,有不尋求美國執政黨或一黨專政的中共背書的嗎?當他/她們提起行李,渡過太平洋或台灣海峽時,會有任何台灣選民感到奇怪嗎?然而,當你問台灣人:台灣是不是美國的附庸或中共的囚徒時,大多數的台灣人會拒絕承認,或者發揮語言的藝術和你爭論半小時。

這就是自欺。台灣像夾心餅乾中間的那層奶油,夾在美中霸權之間,而台灣人心理上不願意坦然面對。新加坡人絕對不這樣,從總理到街頭小販,從來都坦然面對自己夾在大國之間,在國家資源只有陽光和植物的現實上,自強發展到今天的地步。菲律賓人也不會這樣,他們承認自己實力不足,必須基於地緣現實才能施展地緣優勢。連金正恩都不會這樣,他大剌剌的、用台灣社會看來是不要臉的行為,把美中霸權玩得團團轉。

台灣無法一再鴕鳥下去

台灣是可以有自主性的,只要台灣人敢於檢討自己的文化,坦然面對地緣的現實,拋掉早已不合身的面子大衣。如果台灣十年、二十年前就進入坦然誠實面對自己的狀態,台灣早就不一樣了。事實上,等到今天來說這番話,已經是有點多餘了,因為,區域的局勢發展,已經不容台灣再閃避現實了。從2020大選這件事來看,台灣做鴕鳥的日子已經到盡頭了。

對中共的一黨專政攤牌,已經是美國兩黨的共識。我有幾十篇文章分析此事,短文無法贅述。2020的台灣大選,落在雙邊牌局的正中心,此場選舉成為中美大戰的重要戰役,勢不可免。台灣人對此現實越坦然面對,就越能產生對台灣有利的結果。反過來說,越遮遮掩掩,扭捏自欺,後果就會越糟。坦然面對,拿出態度,台灣才能將損失降到最低,甚至將危機化轉機。

台灣新角色:南海通道的中途島

近兩年來,「印太戰略」(印度洋/太平洋戰略)成為通用名詞,美國講,台灣也跟著講,但一般人沒去深刻理解這新詞的意義。

一般人的常識內,台灣是「第一島鏈」的重鎮,第一島鏈指的是防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軍進入廣大太平洋的那一串島 – 日本島、南朝鮮半島、台灣島、菲律賓島。第一島鏈,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而言,等於把東海、台灣海峽、巴士海峽由海洋變成了湖泊。

在台灣還僅僅把自己視為第一島鏈重鎮的觀點下,中方的戰機飛到台灣東邊的太平洋叫做「繞台」,美國的驅逐艦和海巡艦穿越台灣海峽叫「護台」。台灣人這樣嚇自己,中共當然樂得在宣傳上順著這「台灣調」高歌,美國也樂得呼應台灣人的說法做個順水人情。

但戰略大局早已改變。中共的戰機從來沒來「繞台」,就像你去101的路途中順便去逛逛路邊的一家店,不能被說成你是為了經過那家店才去101一樣。中共戰機飛到距離關島400公里處折返,目的是告訴美國:我的中程機載飛彈可以打到你關島,然後回程順便近台一遊。

保障南海通道暢通的中途島

同樣的,美國海軍穿越台灣海峽也還沒到「為了護台而來」的地步,它是在告訴中共:我的艦隊可以從印度洋穿越南海,和我駐紮在日本的海軍對你(中共)夾擊。

戰略大局改變的背後道理,白宮的國家安全顧問約翰波頓, 三月十日在等同川普喉舌的福斯電視台(Fox News) 所說的一段話,表達的最為清楚。他說:「南海是地中海的兩倍大,全球40%-50% 貿易通過南海海道,而中國正在通過島礁軍事化,將南海變成中國的一個省⋯⋯美國不會坐視」。

這才是「印太戰略」的意義。在新意義下,台灣的戰略地位已經超越「第一島鏈重鎮」,而成為了「保障南海通道暢通的中途島」。

這地緣戰略地位的升級,對台灣是危機還是轉機?都是。有些人視為危機,有些人視為轉機,但不管你我的看法如何,你我必須明白,這世界大局不是台灣內部統獨藍綠自己打架能夠改變的。因此,只要你我認為台灣是個國家,只要你我在台灣納稅、投票、享受健保,你我就有百分百的權利和義務,保衛這個家園不受侵犯,並在受到侵犯時自衛。這是極簡單的道理,是不是?

台灣人傻到不懂得自己優勢?

台灣人,對台灣在世界上、地球上的定位,必須拿出自主態度來。

很多人,包括對台灣有很深感情的人,看到上面這句話,第一個反應可能是酸。容我換個方式來講同樣道理,看還酸不酸得起來。如下:一個人對自己的人生,必須拿出一種自主態度。對自己人生沒有自主態度的人,頂多做一個被別人同情的可憐人,想要得到真正的尊重和發跡,門都沒有。

後一種陳述,很難有人看了會發酸語,因為你我都是人,除非不把自己當人。那麼,為什麼把「你」這個字,換成「台灣」這兩個字的時候,原來不酸的就酸起來了?很奇妙,是不是?每一個人對自己的人生和利害都很有態度,但對自己所處的國家卻沒有態度,這反映了台灣的什麼問題?

再重複原始命題一次:台灣人對自己在世界上、地球上的定位,必須拿出一種自主態度,否則別人或許會喜歡台灣、同情台灣、利用台灣,但是不會真正的尊重台灣、提拔台灣。

面對世界拿出個態度來

不管你的國家定位立場如何,你都得承認一個現實:即使不談有史以來,至少二戰結束以來的74年,台灣吃的都是戰略地緣飯。也就是,所有盯著台灣的國家,看重的都不是台灣3.6萬平方公里的人文物產,台灣既不像歐洲小國有改變人類文明的思想家,也不像沙漠小國以色列可以爭氣的將農產品輸往全世界;台灣至今就是一個具有永久性地緣戰略意義、過去任由歷史因緣際會決定命運的島國。

對台灣虎視眈眈的中共,其喉舌環球時報對這點說得最赤裸真實:「要島不要人」。但這島上現在有2350萬人,我想問這島上的人的問題是:你要不要這個島?若不要,移民沒人擋著你,跨過海峽拿中華人民共和國身份證也沒人攔著你。但你若要在這個島上打拼你的生活方式,那麼請你面對世界拿出個態度來。

我們在台灣的人,可以有理想,想到百年、千年都可以,因為人沒有理想就不能算作人。但是對國際及鄰居,個人認為最恰當的態度是:台灣人覺醒了,但並不自我膨脹,沒有傻到不懂得自己最大資本就是地緣戰略優勢的地步。

有地緣戰略優勢的小國應該怎麼做?就是西瓜偎大邊。中邊的,我們爭取其同理心,小邊的,我們爭取它對台灣態度的支持。

台灣有最大地緣戰略優勢

對台灣,理論上最大邊的西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但現在它被惡霸中共一黨專制,連自己專制區內的民心都快要散架。因此,把它當大西瓜來偎,既不合情,也不合理。話雖如此,小國台灣也不能忽視隔壁住了一頭生病大象的事實。台灣必須客觀理解生病大象的病理學和心理學。

在大象的病情未好轉、瘋性未除之前,台灣需要偎大邊的西瓜是那些足以牽制病象行為的犀牛,主力當然就是美國。但是,世道是現實的,投懷送抱式的偎大邊,也是不值錢的。

西瓜偎美國大邊時,也必須拿出態度。最恰當的態度還是那句話:台灣人沒有傻到不懂得自己最大資本就是地緣戰略優勢的地步。 西瓜偎大邊時,被偎者會獅子開口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但偎者也要懂得說同樣一句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當下台灣最慘的狀況是:視中共為大西瓜的那派人,把台灣當作可以被白吃的午餐,而同樣的,把美國當大西瓜的那派人,也把台灣當作可以被白吃的午餐。兩種國家定位立場相反的人,竟然都不懂得將台灣的最大資本-地緣戰略優勢,化成有效政策,你說慘不慘?

不知道自己身價何在的人,最是可憐。為了實現理想或報仇,就可以把自己當作免費的或「一元吃到飽」午餐的人,最是可恨。

我不知道你的立場、想法如何,坦白講,那也不關我的事。但是拜託注意了,請不要笨到做不知自己身價的可憐或可恨的人,我可不會那麼輕易的讓你把我賣掉,多數人也不會。

大一統;大二統;大多統;自獨;被獨

我知道這篇文章的題目很怪,但在「統獨」問題上,台灣人民、尤其是2020年的參選人和廣大選民,需要開腦洞。

世界是複雜的,越重大的事情,越不能被限縮至二分法;台灣未來的世界定位,乃一重大事情,相信沒人會說不是。然而,台灣的政治話語已被限縮在「統獨」的二分法內,這點急需打破。打破成見,首先必須開腦洞。

歐盟就是「大多統」

先聊聊「統」這個概念。長久以來,「統」的定義都被共產黨和國民黨壟斷,年輕的朋友都知道中共想「統一台灣」,但未必聽說過早年國民黨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這兩黨的思維習慣是殊途同歸的。其後國民黨雖然提出「不統不獨不武」,但在語境下這個「統」字還是老概念。至於2018年選舉期間馬英九突然說出的「不排斥統一」,更是凸顯了老國民黨腦中的「統」的概念和共產黨一致。

開個腦洞。為何「統」一定是「一」呢?為何不能有「統二」或「統多」?換個方式說,除了「大一統」之外,為何不能有「大二統」或「大多統」?

有人用東德西德的統一來支持「大一統」這概念,但是,這些人忘記了,統一後的德國是歐盟的主要推動者,而歐盟卻是個27個國家的「大多統」的雛形,即便德國本身,也是個「大多統」的邦聯國家。然後,南韓、北韓的局勢,也可能發展成為「大二統」的新經驗。再說美國,美國是個「大一統」的國家嗎?我看不是,美利堅合眾國實質上是個「大多統」的聯邦國家,否則哪來「聯邦調查局」、「聯邦儲備局」之類的稱呼?

「統獨」的思考不能是二分法

談過了「統」,再來談談「獨」。許多人把「獨立」和「主權」兩個概念之間畫上等號。但實情是如此嗎?烏克蘭已經獨立了27年,但俄國從未實質上尊重烏克蘭的主權,在俄國需要時,說打就打。伊拉克和敘利亞是不是獨立國家?有人尊重過它們的主權嗎?在台灣眼裡,日本當然是個獨立國家,但日本敢在沒得到美國同意之前施展一個主權國家的武力嗎?

非洲,充滿了獨立的國家,但請問有幾個國家具有實質上的主權?倒是以色列,人口只有7百餘萬人,其中一百多萬還是穆斯林,其實質主權遠遠大於許多比它大上幾倍、幾十倍的國家。還有新加坡,你別看它小,北有馬來西亞、西有印尼的地緣威脅,但它採取徵兵制,所有男人都是軍人,一直到40歲都還得定期回營軍訓。你打它試試看。另一個有意義的例子,就是庫德人,距離獨立還遙遙無期,內爭頻繁,但都願意為一個想像中的共同體拿起刀槍。

這反映了什麼道理呢?就是「獨立」有兩種,一種叫「自獨」,一種叫「被獨」,區別就在國民團不團結,願不願意用武力保護自己的國家。自獨的國家,才談得上實質意義的主權,而被獨的國家,主權是虛的或僅是部份的。

因此,地球上現在有四類群體:獨立而有主權的、獨立而沒主權的、還沒獨立而有主權的、還沒獨立也還沒主權的。這樣分類,粗躁了一些,但大致上如此。那麼,台灣的現狀屬於哪一類呢?支持台獨理念的人,腦中的「獨立」是自獨還是被獨?是否願意拿起刀槍來捍衛台灣呢?

結語就是,大環境是變化的,不是任何單方能控制的,世界是立體的,任何對「統獨」的思考軸線都不能是二分法的。不幸的是,台灣現在被二分法綁架了,一部份人相信「非獨即統」,一部份人相信「非統即獨」,大大的限縮了台灣內部團結的空間。老一代人在歷史情緒下如此,但年輕世代得打開腦洞,在立體的、多維度的思考下,審時度勢,創造一條對台灣最有利的路徑。

(本文曾刊於:蘋果日報)

187
63

台灣是誰?在哪裡?去哪裡?怎麼去?

以上統稱為「台灣四問」,近十年來所出版的七本書、近千篇文章,無一不是圍繞著這四個問題展開。多年來,眼見著台灣一次又一次的、大事小事的,主動放棄了建立健康的主體性的機會。偶有苗頭,卻又被藍綠陣營中的執意享用台灣資源的「建制派」給搞得烏煙瘴氣,彷彿不見人民抓狂不甘心。前世今生的「建制派」不分藍綠,他們在潛意識中都認為自己對台灣有功,因此對台灣的資源享有某種「主權」。台灣雖小,但對於目光如豆的人,卻還是一桌滿漢全席,爭食吃相著實難看,飢者不擇食,權者以合法掩護非法吞大餐,最終吃飽了還想打包。

什麼是「主體性」?

台灣至今沒有一個健康的主體性。「主體性」這個概念沒有什麼神秘的,它不過就是一個堂堂正正做自己、不以他人為座標的格調及氣勢。主體性是必須被尊重的,任何想「統一」他方主體性者,本身就是還沒找到主體性的一方。這道理適用於國家對國家、社會對社會、團體對團體、個人對個人。簡單的說,如果一個國家想用自己的主體性去「統一」另個國家的主體性,一個社會中的某一個群體想用自己認同的主體性去「統一」或「消滅」另一個群體的主體性,或一個人(如家長、老師)想把自己的主體性強加於另一個人(如兒女、學生),這些都是邪惡的。

健康的主體性,一定是自發自生的,並且貫穿潛意識、表層意識、行為的。否則,虛偽、假面、人欺負人的邪惡必然產生。

以下,就是扣緊「主體性」這個概念,對於「台灣四問」 -是誰?在哪裡?去哪裡?怎麼去? -的扼要結論。倘若讀者對這些結論心生疑惑,而想進一步知道這些結論從何而來、論證及分析,可以前往「台灣四問」的影音演講(長達兩個半小時,慎入)。若還要更深入,恐怕就得進入筆者的七本書以及近千篇文章了。

台灣是誰?

台灣的本質,就是一個海洋地緣的產物。沒看清這點,就看不清台灣的前世、今生、未來。

近代史前,台灣地表的人類活動以及和周邊海域的連結,就是海洋地緣性的。四百年來的近代史,發生在台灣的一切大事,更是與海洋地緣性相關的。

因此,理解台灣的前世、今生、未來,以及你我的認同傾向、自我主體性的定位,若不從海洋地緣的架構出發,不可能有清晰客觀的結論。今天存在於台灣的情緒糾結、政治紛爭也不可能有解,台灣人未來方向的最大公約數也無從建立。

歐洲、美國、日本,乃至韓國、東南亞,其政治家、知識人、人民,都了解及承認自己是所屬地緣的產物,只有使用漢字的中國人和台灣人對各自的地緣概念懵懵懂懂。缺乏地緣的歷史、知識、意識,就是今天台灣和中國走不出「統獨」思維怪圈的核心因素。

台灣在哪裡?

分為「外患」和「內憂」看這問題。先由外患談起。

外患:中國威脅

台灣現在看似混亂,很多人甚至用「無救」評價台灣。但是其實,隨著五年一個世代的翻轉,只要再給台灣二十年的安全,在新世代逐步取代老世代之下,台灣必然內生出一個很不錯的、適合其尺寸體量、主體性固實的社會。關鍵是:有沒有這安全的二十年?現在手擁實質權力、口啣話語權的互鬥老世代,允不允許台灣擁有安全二十年?即使允許,他們懂不懂得如何替台灣爭取二十年?

導致台灣得不到這安全二十年的根本因素,就是來自中國的「統一」威脅。中國是否會對台灣採取所謂「統一」的行動,主導權不在台灣,而在於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競爭態勢變化。個人認為,美中之間的全球競爭態勢格局,將在2020-2022年之間定局。一旦定局,台灣的命運範圍,不論好壞,也就被限定了。因此,屬於台灣可以自主影響自己未來命運的時間,也就落在短短四年之間。台灣社會能否在這短短四年之間達到大共識,找到屬於台灣自己的最大公約數,很令人存疑,然不能不試。

中國這外患,在《與習近平聊聊台灣和中國》一書中有比較詳細的描述,另外也有散見各媒體的百篇文章,盡收錄在個人臉書頁面中。

內憂:「超載」帶來零和遊戲

台灣的許多惡劣現象,與中國這項外患有著直接的關係,但是,今日存在台灣內部的許多惡劣現象,卻是與中國無關的。這部份,可以稱之為台灣的「內憂」。

台灣內憂的根源,多數人歸結於「藍綠、統獨」這個慣性思維的框架下,但我認為,雖然那個框架有其強大的歷史和心理背景,但是那是一個沒有出路的慣性思維框架。看台灣的內憂,必須從更底層、更幽微的結構性因素下手。短文無法盡其細部,此處僅僅歸約為一個核心概念 – 「超載」:面積僅僅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可用土地僅僅一萬兩千平方公里的台灣,已經老早超載了,不但物理上超載,心理上也超載。此超載現象不改善,台灣不會好。超載現象涵蓋台灣的每一個層面:政治結構超載(大政府)、政客密度超載、選舉制度超載、財政負擔超載、司法體系超載、制式教育超載、不當經濟政策超載、既得利益肉桶超載;最後,是的,連人口結構都超載。

超載,必然帶來「零和遊戲」(Zero-Sum Game),因此台灣的權場、利場、輿論場、情緒場,無不陷入零和狀態,並且越來越招招見骨。人都希望自己看起來高大尚,因此超載的台灣下所發生的種種你死我活遊戲,無不被冠以諸如「藍綠、統獨、正義」等高大尚的帽子,實則可能與獅群、虎群、猴群在超載之下的的行為學無異。

台灣今天的年青世代,不見得理解自己的低薪、無出路、被壓迫的真正原因,其實是這種「超載下的零和遊戲」下的現象。年青世代的寶貴熱情,往往被那些在超載環境中玩弄零和遊戲的假面高大尚口號,給消耗了、浪費了、耽誤了。

台灣去哪裡?

人若要問:我該去哪裡?那麼眼睛一定是往前看的,世界上哪有眼睛一直往後看才知道自己去哪裡的人?

80%的力氣用在往前看,才可能知道去哪裡。80%力氣用在往後看的人,不管嘴巴怎麼說,永遠不會知道自己該往哪裡去。

往後看的人,容易產生歷史宿命論或絕對主義,也就是「一定會怎樣、必須怎樣」的傾向;在「一定」和「必須」之下,人難以跳出盒子思考。而往前看的人,容易產生演化的世界觀,腦子不容易固化,經常會問自己「Why Not?」。

由於有主要外患中國的存在,使得台灣人習慣往後看,不習慣往前看。往後看的結果就是宿命論:一定統,或是絕對主義:必須獨。認為一定統的人,明顯的以中國為坐標在思考自己的主體性,然而,認為必須獨的人卻沒意識到自己也是以中國為座標在思考自己的主體性,否則,從「哪兒」獨立出去啊?

統獨 – 紅藍綠三方的陽謀

統和獨,都脫離不了以中國為座標!若細細品味,人們當可發現,「統」和「獨」是共產黨、國民黨、民進黨三黨,或紅藍綠三方,所多年來培育出來的三方共同陽謀,目的都是為了保政權。台灣人民應該要有看穿這陽謀的能力和智慧,才能找到自發自生的主體性。

「無印良國」的現狀

台灣擁有「實質主權」(de facto sovereignty),缺少的是源自 1648年西發利亞協定(Westphalian Treaty)下的「法理主權」(de jure sovereignty);今天地球上,若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脅迫,沒有一個政治實體否認台灣的獨立存在。 這個現狀,我稱之為「無印良國」(A Nation at Large)。無印,也可做良國,就像任何一個存在的人,即使區公所受到脅迫而不給他發身分證,他依然可以做一個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的人一樣。

台灣該往哪裡去?就是在演化論的心態下盡量往前看,把「無印良國」越做越好,一直等到那個脅迫區公所的惡人消失或改邪歸正為止。

台灣人得明白,中共不等於中國,道理正如國民黨不等於台灣、民進黨不等於台灣一樣。由於前述的地緣事實,未來一千年,無論台灣和中國的實質關係和法理關係如何,中國都不會從台灣身邊消失;中國人也必須明白,一個已經具有實質主權的台灣不會從它身邊消失。因此,台灣需要開發出一套中國人民聽得進去的台灣論述,而中國也需要開發一套台灣人民聽得進去的中國論述。

台灣怎麼去?

前文提到,中美對衝的格局,將在2022年前後定局,而台灣的前途也將在這大格局中定格。為什麼是2022?其中的變數,不是美國,而是中國。美國決定遏止中國朝現在的路徑擴張、或遏止中共在中國的集權,已經是共和、民主兩黨甚至整個西方世界的共識,已是板上釘釘,而中共高層尚未完全認知到這情況。

2022是中共二十大的日期,從現在到那時,中共內部的鬥爭將越發激烈,而同時中國內部的經濟、社會高壓鍋將如山一般重。未來四年,中共的執政會朝法西斯前進,還是統治基礎水土流失甚至走山,無人可以預知,然路徑總不脫上述三個方向,雖然從歷史長河的視野看,三條路徑會不會最終經過折騰而邁向開放法治,同樣是未知數。

中共拐點之前的九字箴言

無論如何,2022前後,中共會進入一種「拐點狀態」,而美國及西方會根據該拐點狀態做出定位,且十年、二十年的大格局就此定局。

要看清這格局,恐怕還需要一年至兩年的時間。在等待期間,台灣的最佳策略應該是以下的九字箴言:不掉隊、不插隊、除內弊。不掉隊指的是對美國,不插隊指的是對中國,而除內弊則是無論結局如何,台灣都應該自己做的事。

下文著重談「除內弊」,因為這是完全操之在我的部份;不做,台灣人只能賴自己,不能賴別人。

手術式的除內弊

除什麼內弊?要細談,十張A4紙都列不完,但還是可歸約於前述的一個概念:卸載 – 對以下領域做出手術式的解構:政治的超載(大政府)、政客密度的超載、選舉制度的超載、財政負擔的超載、法治的超載、制式教育的超載、不當經濟政策的超載、既得利益肉桶的超載;最後,人口結構的超載。

落實到具體政策,以上領域的解構可以扼要敘述如下。短短四年的時間,做不到徹底,但做得到打好地基:

* 有關大政府的解構:合併縮減中央部會;全台行政區域縮編為3-5都;大幅調整財政劃撥比例、落實區域權責自治;從總統制朝內閣制移動;從中央統籌向邦聯精神移動;公務員終身制向約聘/續聘制移動。

*有關政客密度的超載:中央部會由目前的27個縮減至15個以下;行政級別由7級縮減至4級;除了關鍵公共服務、撤銷國營企事業;裁撤至少一半官方、半官方的周邊機構、基金、協會。

*有關選舉制度的超載:消減或撤銷參選保證金;取消政黨補助;取消各種民代補助金;取消行業或特殊身份的補助金(entitlement);取消任何鼓勵兩極化的選區/投票制度。

*有關財政負擔的超載:實施年度預算歸零起算制度;嚴格沒入各級政府、官方/半官方之小金庫。此範疇的節流,加上前述相關的節約,其金額足以大幅度緩和健保、年金、勞保、軍保以及各種合理弱勢福利的壓力。

*有關司法體制的超載:重新調整法、檢、調之間的公權力結構;縮減累訟、拖訟、纏訟的空間;改良當前如公務員升遷一般的法職升遷制度、注入實務經驗條件;必要時考慮將高階法官、檢察官納入人民選舉機制。

*有關不當經濟政策的超載:啟用具有相關行業實務經驗資深者出任相關職務;以「權責相符、利益/風險對等」原則制定政務決策人之報酬;所有項目徹底實施陽光法條、日出條款以及落日條款。

*有關既得利益肉桶的超載:縮減目前各級、各種花樣的官派職位(據稱高達兩萬個位置)一半以上;立法嚴限官方/半官方機構人員之兼職、多職。

*有關制式教育的超載:降格教育部為教育行政署,僅管行政、法務,將教學內容、方法、品質權力下放至一線單位(學校)以及教師;開放私立大學、學院,同時取消對私立學校補助;全國公私全科大學數量控制在20家,其餘現在冠「大學」名稱者,改制為「專科、專所」,聚焦進攻高新尖技術或知識;(除非恢復徵兵制)大學修改為五年制,其中一年為出國打工學分,國家提供適當補助,督促大學生的謀生能力。

*有關人口結構的超載:諸多原因如老齡化、低薪造成台灣短期及長期的勞動人口結構問題;短期的缺工問題急需引入年輕勞動力, 而長期需要謹慎補充新生代以調整結構,因此解決方案也得分長短。目前台灣實施的本勞外勞一體化、齊頭式的政策,本質上並未區分短期需要和長期目標,台灣的未來將為此短視付出無可逆轉的高昂代價。

超載不去,台灣不會好

從反面來看超載現象,就是不足;超載如同身體上的肥肉,肥肉過多,必吃掉肌肉的養份、消耗肌肉的支撐能量。因為超載,台灣被吃掉的肌肉包括:人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內資外資的投資意願,人們看問題時的理性空間,政府決策的效力和效率,資源使用的合理成本,人民自我選擇的餘地。

總結

2018-2022 關鍵四年中,在充分理解台灣的海洋地緣事實下,找到社會的最大公約數,在最大公約數的基礎上建立台灣的主體性,以不掉隊、不插隊原則應變外患,以手術式的魄力及決心打下堅實的除內弊基礎。

(本文曾刊於:風傳媒等)

1683
4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