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超地緣台灣

國軍位置及角色:沒人明講,但一定得講明

YuShanShip2021

你是國軍一員嗎?你是後備軍人一員嗎?如果你是,那就得搞清楚自己的位置,一絲不能含糊。過去,還有含糊、腳踏兩只船的空間,現在已經沒有了。

軍人效忠國家;國家大於政府

每個國家都有難以明講的問題,程度深淺罷了。台灣當然也有許多大家不願明講的問題。這些問題中,有些不會帶來生死存亡的後果,有些會。對於前一類,我們可以慢慢熬,時間及世代會撫平一切。但對於後一類,沒有國家熬得起;因此,再難以明講,也得講明。國軍的位置及角色,就是屬於必須講明的一類。

國軍位置,講明了就是作為軍人,在「軍、政、府、國」 四個層次之間的位置。在政府會隨著選舉而變化的民主台灣,至高的原則就是:軍人效忠國家,國家大於政府,政府大於政黨;無論哪個黨執政,都不能混淆這次序。

國軍角色,就是對敵人作戰。敵人的定義範圍很大,以台灣的複雜國際處境及地緣歷史,若辯論範圍問題則沒完沒了,因此,我們將「敵人」的定義限縮在再也不能再低的一條底線上:凡是在行為上明顯威脅台灣領土的那方,就是台灣的敵人。若有任何人要挑戰這條已經低到不能再低的定義紅線,很有可能他就是敵人的朋友或助理。

用這條最低的紅線看,當前明顯威脅台灣領土的只有一方 – 中共政權。這裡,有一個概念必須釐清,否則會陷入胡攪蠻纏:「中共」不等於「中國」;中共是個「政權」,而不是個「政府」。相較之下,已實施民選的台灣,不論在國家定位上自稱為「台灣」還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民國台灣」,其執政方都是一個政府,而且這個政府會因為選舉結果而改變其執政黨。

從上述最高原則來看,只要是在民選制度的台灣做軍人,就沒有認同模糊的空間,你當下的敵方就是中共政權,你要保衛的對象就是和你拿同一張身分證、同一本護照、和你生活在同樣投票制度下的人,以及這些人所投票選出的政府。作為公民,你的個人投票傾向是你的自由,但是只要你的角色是軍人,你的效忠對象就不能是任何政黨;你若敵我不分,跨出了最低底線,你就喪失了作為軍人的資格。若這最低底線你做不到,你就應該選擇退出軍人角色,放棄所有特屬軍人身份的權利及福利,不管是在職還是已退休。

國軍的敵我底線,事涉千萬人

在眾所周知的原因下,在職及退休國軍現在確實存在認同模糊的問題。如果不擺正位置,將為社會帶來以下後果:

1. 影響戰力;

2.致使盟國在提供軍備及訓練上遲疑;

3.影響社會參軍意願;

4.妨礙了軍事戰略佈局的效果及效率;

5.影響了軍中專業分工及升遷制度之合理順暢。

把話講明了,並不代表大家一定得一致同意,但把話講明有助於畫出邊界;邊界一旦畫出,行為底線及法律紅線就有基礎了。在民主世界中,擇業是自由的,人身移動也是自由的,甚至國籍選擇都是自由的;但連最低敵我底線都不願遵循的人,就應該自動離開軍人的職業角色及待遇,否則法律就應該強制其離開。其中道理再簡單不過了,行有行規,正如火車駕駛員的最低底線是駕駛時不打瞌睡並合規操作,因為它牽涉到成千上百人的性命和安危。國軍的敵我底線,何止牽涉千百人,而是千萬人。

軍人擺正位置、強化角色,就是國家之福。同時,非軍人的社會平民,必須對擺正了位置、強化了角色的軍人予以絕對的尊敬。政府也一樣,政黨就更不用說了。這篇文,不只是寫給國軍看的,也是寫給政府、政黨、平民看的。

加速「語言國力」,否則台灣⋯⋯

根據外貿協會統計,台灣中小企業(SME)出口佔比,由1987年的78% 逐年下降,1996年為31%,2019年13.4%。雖然可以做進一步的統計維度和商品結構的分析,但是從趨勢來看,這是一個絕大的警訊,因為中小企業及其涉及的行業圈、社會生態圈,乃就業之主要來源以及財富分配的重要機制。即使中小企業的GDP佔比不變,其出口佔比的劇降,也顯示了台灣中小企業與國際經濟環境脫節嚴重。

當年「複製型創新」重點在出口

中小企業出口佔比式微,對台灣未來之威脅絕不小於人口結構問題。但與此同時,媒體上又看到鋪天蓋地的台灣年輕世代在創新領域創業的消息。兩件事放在一起看,嗅覺告訴我兩個結論:

* 台灣80、90年代出口起飛因為當時創業世代與國際供應鏈生態接軌;而今日的創業世代已經大多與國際供應鏈生態脫軌;

* 台灣現在的主流價值觀是「在地化」,所謂「創新」大多表現在把先進的「商業模式」複製到台灣的有限市場上。「複製型創新」在30、40年前也是主流,但目的是為出口,今日則聚焦於內銷。

造成此現象,原因複雜,然此處想談一個別人不談、甚至忌談的因素,那就是台灣「語言國力」低落所帶來的競爭力低落問題。別誤會,這裡不專指英語,而也包括與台灣中小企業出口經濟有關的區域性語種,包括韓語、馬來語、印尼語、泰語等等。

歐洲人通曉三、五種語言是常態,否則連跨國火車剪票員都做不好。在東南亞,大部份略帶創新意味的中小企業,公司內有三種語言人才是必須的:母語、英語、鄰國語。

台灣不該患上「荷蘭病」或「南韓病」

台灣的地緣隔離性加上不大的人口,很容易就會患上當年的「荷蘭病」: 單一產業獨大,其他產業萎縮。一個健全的中小企業體系,對台灣至關重要。但若不在「語言國力」上突破,中小企業在區域經濟圈內將逐步被村落化,因為區域內其他國家的中小企業崛起迅速,而他們相對台灣都有多語優勢。

台灣急需把有限的「語力資源」整合起來,包括科系的、留學生的、新移民後代的、在外國生活的,通過實體+虛擬的模式,形成國家級別的「語言國力」推動計畫。

所謂的「新南向政策」,已經不能再由勞動力經濟領軍,而該由腦動力經濟領軍了。而,對「腦動力」最大的限制,就落在「語言國力」上。

被迫選邊,選哪一邊?

美共交鋒下,台灣已經被迫選邊。不過,台灣人沒必要不爽,因為,再過一兩年,全世界的國家都會被迫選邊,歐洲好一些,但一樣得選邊站。相對之下,美國的選邊政策會相對間接柔性,而中共的選邊政策,大家已經看到了,那就是戰狼式的威脅,以及大撒幣的利誘,加上無所不用其極的抓人把柄陰招。台灣許多人選擇為中共說話(中國社會術語叫「洗地」XD),並不是意識形態的認同,甚至不是基於對中國的情感認同,而僅僅是被抓住把柄加上小惠小利,這點許多台灣人應該是心知肚明。

台灣很多真實愚昧者或裝傻者

由於戰略地緣因素,台灣相當於被送入急診室,面對兩個主治大夫,一個叫白宮,一個叫中南海。如何選擇?這像是一個愚昧的多餘問題,但還是必須解析。因為,愚昧的本質並不是無知或IQ智商低,而是指明明有感有知,卻昧於現實而硬拗,台灣社會還有許多真實愚昧者或裝傻者。

進一步談之前,容我先說一個故事。1985年我由美國第一次踏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疆域。第一個讓我驚訝的經驗,就是交通習慣。在美國開車,遵循的是「車道主義」,就是你在一條畫了線的車道上,你就有車道權(right of lane),任何其他車子要超你的車,必須超過你至少20、30公尺,才不算違規,否則撞車風險極大。但我驚訝的發現,中國的習慣是「車頭主義」,就是任何車輛,只要贏你一個車頭,就可以任意逼你讓他。更糟的是,後來我察覺到了「噸位主義」,就是如果後車的噸位比你大,他按個喇叭,你就得閃開讓他先走。

請問你,你是願意你和後代,活在一個「車道主義」的世界秩序中,還是願意活在一個「車頭主義」、「噸位主義」的世界秩序中?

二戰後的美國秩序有種種問題,軍事霸權的、金融霸權的、文化霸權的,我個人由於在美國、中國、新加坡、台灣都長期生活過,也有不少歐洲、日本、韓國的朋友,對於美國秩序的缺陷及各國的怨言,相信比大多數人都了解。但無論如何,美國的秩序本質是基於「車道主義」的。我們可以挑戰他的車道畫的不公平、限速不合理、紅綠燈的位置不對、閃爍的間隔有問題,你也可以批評他違反了「普世車道」原則、咒罵他的交警執法不公、警車自己違法,但是他執著於「車道主義」卻是無庸置疑的。

共產黨一黨專政下的中國,大多數人民其實是嚮往車道主義的,只要統治者稍有車道的概念,依道治國就湊合了,哪怕人民自己多吃一些虧。這道理極簡單,即使是惡法,也得有法啊。然而事實上,中共無論對內還是對外,走的都是「噸位主義」- 官位權力、暴力脅迫、階級剝削。不過得公平地講,中共不僅對社會人民如此,他們在自己黨內的打交道文化也是如此,這也是他們可以無視人心的理由:我在黨內的鬥爭環境也是如此啊,因此你人民有什麼資格對我說三道四?!

中共數位化「噸位主義」

回到台灣。今天中共對台灣的真實態度,完全就是噸位主義。遠的如新疆、西藏還先不談,看看與台灣一水之隔的香港。有香港朋友問我:「可不可以留在香港苟活?」我反問他,你願不願意讓你的孩子在今日號稱中國最先進的上海生活?如果願意在上海生活一輩子,那你就可以在香港苟活。這話剛說完沒幾個月,中共就開始試圖在上海實施新疆式的網格化控制,進出上海的人超過24小時都得登記身份,否則罰款5000人民幣或拘留坐牢。此舉引起上海市民絕大反彈,親戚朋友來訪一天都得到警局登記。中共暫且鬆手,但是不可能罷手。從中央到地方的一切政治、社會、經濟壓力,使得中共的控制手段,一步步往文革時期倒退。

在「以權為本」的噸位主義下,中國大地一定走向新疆化。在已經成熟的數位科技下,一切的流動性事物,無論人、財、貨、資訊、思想,都會被極權控制。這就是中南海所謂的「制度自信」的核心內涵。不可諱言,這套數位統治機制,對地球上的獨裁、半獨裁政權是極具吸引力的。「噸位主義」被科技化、數位化了。

台灣選那邊?這是一個選擇「車道主義」還是「噸位主義」的問題!請你夜深人靜的時刻問問自己:你選哪一邊?你希望你的後代生活在哪類秩序下?你覺得你的選擇值得多少?你願意為你的選擇付出什麼代價?午餐是沒有白吃的;今天白吃,後天得付出十倍、百倍、千倍的代價。

希特勒時刻?還是慈禧時刻?

YuShanShip2021

(註:本文摘自作者六月新書《被迫一戰?台灣準備好了嗎?》)

上一本書,《2022-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出版於2019下半年,談的是台灣對自己命運做抉擇的最後時機 – 2022。該書中分析了中共對台作戰的可能性,但並沒有進一步判斷時間段。因為那時,台灣總統尚待大選,美國總統尚待大選,習近平終生掌權的態勢還不明朗。

中共保權保位大攬炒

不過才20個月,不到兩年,世局劇變:

1. 來路不明、爆發於中國武漢的病毒,瞬間肆虐全球,各國末日感驟升;

2. 前病毒時期就早已醞釀成形的金融信用超發危機,加上病毒對全球供應鏈的破壞效應可能持續至2025年,世界經濟踏入了無地圖的時代;

3. 中共單方撕毀國際協議、香港50年不變的「中英聯合聲明」,美國對中共制裁升溫,脫鉤中共態勢明顯;中共方面也做出了許多主動脫鉤的姿態;

4. 中共完全不再隱瞞擴張主義,360度擴軍,以戰狼外交逼迫歐非中小國家選邊,展開決戰亞洲的佈局;但同時,中共對其治下人民的壓制手段,直逼文革、新疆集中營化、在一線城市(如上海)嘗試新疆式網格化管制,擺出與西方玉石俱焚、「攬炒」美國的架勢;

5. 習近平的用人圈子越來越窄,鬥爭手段越來越狠,一切動作劍指2022年的中共20大的保權保位;

綜上所述,我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其實已經於2020年開打,只是沒有硝煙。倘若演變為有硝煙的戰爭,那就是第四次世界大戰。一戰到二戰之間隔了25年,但在今日「流動性時代」(詳見本書)的特性下,如果不能在無硝煙的三戰中分出勝負,熱戰的四戰不會那麼遠。許多人在說美共之間進入「冷戰」,我個人完全不同意這個比喻;因為今天人類所處的科技、通訊、金融、資源、人心等種種環境,已經使得過去美蘇之間那種磨磨蹭蹭的冷戰變得不可能。更關鍵的原因是,中共(尤其是習近平)心裡雪亮,知道蘇共是怎麼死的。時間在光亮的這一面,而不在暗黑的那一面。對暗黑方來說,有問題就該上,沒有問題創造問題也要上。因為,一旦透露了意圖及行蹤,就沒有時間再磨蹭了。

同樣的綜上所述,2022年前後將是近代史上的一個關鍵分水嶺時段。只是,日後歷史學者會稱其為「希特勒時刻」還是「張伯倫時刻」還是「邱吉爾時刻」還是「慈禧時刻」,眼下還不得知。眼下可判定的是,過去30年西方所期待的中共「戈巴契夫時刻」已經無指望了。

台灣的地緣戰略位置重要,但遠比台灣人過去所意識到的更重要。「得台灣者得天下」已逐步成為世界共識。在這種份量下,當下的台灣海峽之戰略意義就如1936年之前的萊茵河,台灣本島之戰略意義就如1941年之前的珍珠港。

台灣是決定地球未來至少二十年大格局的兵家必爭之地。一年以來,全世界主要國家都持續在跟蹤、關注台灣的戰情,也都跳出了「就台灣論台灣」甚至「就中國威脅論台灣」的格局,而進入了「就世界論台灣」的宏大視野。在大視野下,伊朗在波斯灣的動作與台海戰情有關,普丁是否開打烏克蘭也會牽動台海局勢。奇妙的是,當全球各國都把台灣戰情視為切身議題時,最不願意面對台灣戰情真實面貌的國家是哪一個?答案是台灣。

台灣社會陷入桃花源心態、不問世事之狀態久矣!避戰與懼戰之情,遠遠大於備戰與作戰之勇!若以客觀意識的角度分析,這是台灣長期被中共隔絕於國際的直接後果。但也可用主觀潛意識的角度來分析,視為一種400年來老是作為別人的「基地人民」的文化特性之反映。

迴避現實、逆來順受、短視近利、通過心靈雞湯消災解難,這就是「基地文化」的特性。人民自主這件事, 到了台灣就好像僅止於投票遊行,義憤僅止於嘴砲,抗爭僅止於掃把。

長保必須備戰之憂

而今,戰火逼近。西方軍界,不分歐美,紛紛警告,中共武力攻台就落在6、7年之內。台灣社會,有些緊張,但多數人的內心反應似乎是:還有六年啊!七年後的事誰知道?天塌下來有高人頂著。或是,乾脆無奈的兩手一攤,「來了不過是換一面旗子,我能怎麼樣?」

台灣人還在看戲!這個國家的人好像有特異功能,總能靈魂出竅的看戲、評戲,哪怕戲中人就是自己。西方軍界評估風險在6、7年,那是因為西方受限於方法學,老是用對外「軍力」的數量、噸位、性能作為評估的標準,而遠遠低估了中共內部鬥爭激烈性對政治決定的影響力。這些嬰兒潮世代才出生的西方將領、學者,犯了歷史健忘症;不論希特勒還是慈禧太后,啟戰、宣戰的動機都來自國內政治壓力,而不來自軍力對比的加減乘除。

在此呼籲台灣政府、新聞輿論界,切勿陷溺於亞洲矽谷、防疫有成之喜,而迴避必須備戰之憂。無論是希特勒或慈禧,「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得台灣者得天下」:說此話者保台灣

當前態勢下,美、共之間發生一場決戰乃大概率事件。別誤會,戰爭是政治決定,目的是使對手失去抵抗意志,在現代科技下,不一定要血流成河、屍陳遍野。

美共決戰,各有各的政治理由。美國最怕的是,中國在共產黨的一黨專政、死不改變下,向世界輸出其日益精進的數位化極權系統;而中共最怕的是,其控制下的中國人民對美國或西式的民主生活產生嚮往,導致「和平演變」。一者之得逞,必是另一者之消亡,沒有妥協空間。

確實得台灣者得天下

美共之間,目前還在打政治戰及經濟戰,若這兩項打不出結果,才會進入階段性的熱戰。政治上,美國已經如筆者多年前所預見,遵循「中共不等於中國」之大戰略原則,而共方則拼死舉起民族主義大旗,保護其轄區內「中共就是中國」的多年洗腦成果。經濟上,美方至今只打出科技制裁牌及關稅牌,真正的殺手?金融牌,當下還處於「傷敵一萬自損五千」的階段,等準備到「傷敵一萬自損一千」之時就會出手。

中共明明知道這是一段喘息時間,卻寧可不珍惜而更加耀武揚威、咄咄逼人。這違反政治邏輯的現象,只能有一種解釋:習近平知道,(不論什麼原因)他自己撐不了太久了,不在民族主義下挑起國際事端就難以保權保身了。他的心態及招數,極可能帶來以下兩種後果之一:迫使美國提早打出足以致中共於死地的金融牌,或更糟的,導致台灣成為美中熱戰的導火索。

台灣由於地緣及政治歷史因素,成為美日同盟及共方的兵家必爭之地。地緣上,至少在10-20年間,核子二次打擊的威懾力最終落在載核潛艇上,若台灣東半部斷崖深海區被奪,相當於太平洋門戶洞開,不但美國從此永無寧日,日本會更驚惶,因為到那時圍日比圍關島、夏威夷容易多了。

政治上,因為中共在國際間口口聲聲把拿下臺灣作為民族成敗的標桿,並將美國塑造為此道路上的主要敵人,習近平若為保權而生事,只有台灣夠政治份量。另方面,美國若在威脅下棄台,就等於葬送了日、韓、南亞國家對美國的信心,也等於姿態上承認了整個亞洲都是中共的勢力範圍。

這種事態,拉長時間來看,就是「得台灣者得亞洲」。而隨著亞洲時代的來臨,說未來「得亞洲者得天下」並不為過。

兵家必爭之地的台灣,若對中共抱有期待,以為中共還把台灣視為一個談判的對手,那是幻想。但另一方面,若僅僅依賴美國必然保台這信仰,那是買彩票。

台灣應像兵家那樣思考

台灣社會還處在兩個迷思(或妄想)當中:1)一直在指望他國如美日對台政策清晰化,而自己不用清晰化;2)遭受挑釁或攻擊時,他國會為台灣流第一滴血。

既然是兵家必爭之地,台灣就應該像兵家那樣的思考。兵家想的只有幾件事:如何以最低的代價摧毀對方的意志,以及什麼是自己負擔不起的代價。

因此,台灣此刻最該立刻做的事情就是:明確的標出敵意方將會付出的最高代價,以及,明確的標示善意方介入的最低代價。

那麼,面對各路兵家,在實務上有沒有一句話可以涵蓋以上兩件事呢?我覺得是有的,那就是「反共去統不反中」!

「反共」這概念不用解釋了。「去統」指的是把「統一」這二字從台灣社會的字典中去掉。「不反中」意思是台灣人認知到,中國平民也是中國共產制度的受害者。

若清脆明快大聲清晰的說出來,行為上做出來,國際上的善意方就會知道他們支持台灣的最低代價,而敵意方也會因此而知道他會付出的最高代價。這才是保台的兵家之道。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