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方塊字圈燈塔

漢字文化圈中的那隻幽靈

新年伊始,照理不該談令人難堪的話題,但逆向思考,或許新的一年正是最好的時機來檢視塵封已久、但卻依舊主宰著人們一言一行的幽靈。幽靈一詞甚有意思,稱之為靈,因為它是人們認知範式、情緒模式之源,況之以幽,因為其藏身本領高強,能夠不見天日的在一個文化中運作千年而不墜。

這裡試圖抓出這樣的一個文化幽靈;文短難以窮其理,識者請勿以學術究之,年輕讀者或可以用「抓寶可夢」來類比這樣一種試圖。捕捉這隻文化幽靈,可以轉化為對一個疑問的探討:同屬漢字文化圈的台灣和中國大陸,有沒有一種文化病理學的共同因子,足以解釋當下那種一團漿糊、公婆互鬥但皆成理的政治亂象?

以字框音總想文以載道

先得對「漢字文化圈」下個定義:不論種族、血緣、口語的差異,凡是以漢文字為主要閱讀、溝通媒介,並且通過以漢字文本吸收他人經驗的人群所建構的文化圈子。歷史上,今天的日本、韓國、南洋局部,都或強或弱的落在漢字文化圈內,但隨著其脫離漢文字、發展出自有的書寫系統,日本、韓國都已經距離漢字文化圈越來越遠。今天的中國,無疑是漢字文化圈幅員最廣大的國度,並且在大力打擊境內非漢文字的傳承系統,如維吾爾文、藏文等。台灣幅員雖小,卻是個奇妙的地方,它的口語結構因為地緣歷史而駁雜,南島語、河洛語、客語、中原各地口語、日語乃至英語共處一堂,然而其閱讀書寫媒介卻合於一尊:漢字。

因此,儘管今日台灣的種族、血緣構成複雜度,可能遠遠超過東北亞的其他地區,然而卻因為漢字,與中國大陸之間形成了一個切不斷的紐帶。文字紐帶代表了經驗、價值觀、認知結構、情緒模式之間的傳承,正如即使是「美國文學」也得用「英文」來寫作,「美國教育」也得用英文進行,所有採用英文字的國家如紐西蘭、澳洲皆然。

文字圈帶來的文化同質、甚至同構,乃人類文明演化的常態。然而,字母拼音文字系統下的「以音領字」,和漢字系統下的「以字框音」的根本差別,卻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文明命運。拼音文字具有分支的活力,差不多的一套字母,可以隨時隨地演化出多種文字書寫系統,因而可以承載經驗的創新、容許異族的存在。相反地,固化為方塊字、演化極慢的漢字,卻受不了「文以載道」的強項誘惑,成為框限義理、阻礙經驗創新、拒絕分支的絕佳工具。

漢字幽靈抗拒「存同求異」

這,就是漢字文化內的幽靈。這隻幽靈,具有強大的力場,總能在種族、血緣交雜之後,不同社會的秩序、價值觀衝撞之後,像磁場一樣的把各種異態削足適履得定於一尊。從歷史經驗看,這隻幽靈成就了今日泛稱的中華文化,儒釋道、經史、詩詞、小說戲曲均融於一體,但是同樣的一隻幽靈,也是不敵近代拼音文字圈的快速演化創新力道的重要原因。

這隻幽靈,對漢字文化圈的政治現象,有著深遠的影響。前述,漢字文化有定於一尊、抗拒分支的特性,表現在政治上便是集體主義、專制主義的大一統傾向。歷史證明,雖然是異族,只要吸納融入了漢字書寫系統,便不由自主的進入這種傾向的軌道,此時,最為理想的就是郡縣制度,而非分封或邦聯制度。但是這也要看異族融入漢字書寫系統的程度而定,如蒙古王朝並未深入漢字書寫系統,因此整個帝國還保持分封狀態,而滿族大清帝國在徹底接納漢字文化的同時還保持了滿字書寫系統,而且包容同為拼音文字的蒙文,因而成就了滿蒙藏邦聯共同統治漢人的大結構。

滿清帝國因專制集權的固化、無法與時俱進,不敵西方拼音文字文化的快速演化力道而垮台,其治下漢人喊出了「共和」的概念,其實質便是想要擺脫漢字文化中的那隻幽靈,試圖以「存同求異」的價值觀重建一個新的政治體。然而,那隻幽靈的氣場太強大,以至於任何反專制、反集體主義的異端苗頭,幾乎是剛冒出就被擊倒。

鏡頭拉到當下台灣,所有「去中國化」的論述,都在漢字傳統下進行,所有轉型正義的過程中也不乏集體主義和專制的影子。記得史學家林毓生曾表述過這樣的觀察:五四運動中反傳統的人,採用的手段卻經常是傳統的。力圖更新文明的台灣,必須警覺那隻幽靈的存在啊。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