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借名片論

美中文明對撞下的台灣角色

半年前當世界稱呼美國對中國的制裁行動為「貿易戰」時,我寫了幾篇文章分析那絕對不是什麼貿易戰,而是一場「經濟行為規範戰」。2018年10月4日美國副總統的演講,人們理解為「對中國的批判」,我認為那是錯誤的理解,應該稱之為一場「反中共不反中國」的宣言。而當全球都在討論兩霸相爭必有一戰的「修斯底德陷阱」時,我則認為美中之對撞,絕不是西方歷史上傳統的「馬基維利式霸權」對撞,而是一場人類前所未有、近年才看到苗頭的文明、體制、價值觀的對撞。

只有提高到文明、文化的高度,我們才能真正理解這場美中對撞將持續多久,有哪幾種可能的發展路徑,以及判斷其最終的結果。身在台灣的我們,一般最多都只用地緣政治、經濟連鎖效應來判斷台灣在局中的角色,甚至很低端的(抱歉)把它和老早已經脫離現實的統獨思維「送作堆」,或為情緒發洩,或為騙選票。

台灣處於「歷史的偶然性」和「地緣的必然性」

由於歷史的偶然性和地緣的必然性,台灣在這場人類文明高度的美中對撞態勢下,得到了本來一個小島得不到的文明意義,或者說歷史角色。至於要不要承擔這份文明的意義,及發揮這個歷史角色,這完全取決於台灣2300萬公民的意願和意志。然而也不能不說的是,前陣子我連續三篇文章分析到,美國在此場對撞中遲早會向台灣「借名片」,中共也會不遺餘力的阻止美國向台灣借名片。在這場摔角賽中,台灣等於是一家精緻的瓷器店,隔壁住著一隻大象,遠方一隻犀牛對著大象衝來,後果不是瓷器店所能掌握的,只能先把貴重的東西固定好。

既然是文明的對撞,我們就來談談文明。首先要闡明兩點:

1)中共不等於中國,它只是一個現在統治中國的政權;

2)「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二戰後1949年出現的國號,雖然這名號擠進了國際體系,但是這國號背後的體制本質,還沒有和世界國家治理的潮流接軌。

那麼,在人類文明的位階上,「中共」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處在哪個位置?這個問題,我猜西方的學界,還要再花幾十年才能搞得比較清楚。事實上,在漢字世界裡,這問題已經回答得差不多了,只是由於語言和文化隔閡,西方學者絕大多數只取得到皮毛。

中共一直「皇學為體、列學為用」

「中共現象」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為模式」,是一種西方世界沒有經驗過的現象,甚至是多數今天活著的中國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新常態」。簡化一千倍來講,它是一種經過肢解再勉強縫合起來的「江山觀」、「天下朝廷」、「大一統觀」為體,駕馭在列寧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剛性政黨的骨架上的新物種。借用清末張之洞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體用論為比喻,它是一個「皇學為體、列學為用」的混血兒。

美國是世界霸權,這沒有問題,我們也不用去美化它。美國警覺到的格局問題是:對中共這新物種的潛移默化、和平演變已經證明無效,那麼,究竟是應該把它打掉後讓中國重練,還是接受這個新物種改變世界的雄心,對未來100年的美國比較有利?

當然,這是一個學者或思想家才會問的問題,政治家只看短期,美國總統只看4年。對政治領域而言,答案當然是前者。

倒是台灣自己要判斷清楚,台灣究竟只是上述「新物種」身上的一個新器官,還是自己就是另外一個獨立物種?如果想做後者,台灣在自我演化的過程中,是否洗得淨「皇學為體、列學為用」的因子?台灣過去的「一人一票選父母官」的百姓觀,以及「誰選贏誰通吃」的江山觀,洗得乾淨嗎?

如果我說,在這場人類未見的文明對撞中,把自己身上的江山觀和百姓觀洗得乾乾淨淨,就是台灣的文明意義和歷史角色,不知你是否覺得這要求太高了?

慎防台灣成為「香港的備份」

此前多篇文章論及,圍堵及遏制中共,已經是美國板上釘釘的共識。而台灣在這大戰略之下,很快的會被美國「借名片」,並提出了四種美國向台灣借名片的方式。另一端的中共,過去數十年的對台戰略一直在「武力征服」和「和平一國兩制」之間游移,但是在新的美國大戰略下,我們不能忽視中共對台可能產生一種妥協式的新策略定位:把台灣當作過去的香港來用,或稱「香港的備份」。

在1997年英國把香港歸還中共政權之前,尤其在1979年美國承認中共政權之前,香港是北京和世界的經濟窗口,一切西方對中共的封鎖,北京都利用香港作為貿易、金融、技術的突破口。香港成為中共與西方經濟交道的代理站、緩衝區、化妝室、中轉站。而今,美國的制共大戰略已經傾向把香港等同於上海,開始對香港設防,甚至可能推動將香港排出WTO。這都是由於中共片面違反對港50年不變的承諾,而開始肆無忌憚的打壓香港言論自由、跨境任意逮人、破壞香港金融信用以圖家族私利的結果。

美台2020大選及中共二十大

一段時間後,在美國圍堵制共大戰略下,香港作為中共與西方經濟交道的代理站、緩衝區、化妝室、中轉站的功能,將大幅下降,中共必須找一個替代角色以作為補充點。台灣就可能進入中共的眼簾。

這樣說,好像有一個矛盾點。既然美國將向台灣借名片以圍堵制共,加上台灣社會的主體性追求,台灣又如何可能成為「香港的備份」呢?但如果台灣人有能力跳脫二分法的簡單國際觀而用馬基維利現實政治邏輯來看世態的話,應該就能意識到這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有了意識,才可能進行防災準備。

過去曾論及,美國和中共政權將在幾年內達到一種新狀態,主導未來20-30年的亞洲格局。這個時間點,最可能落在2022年之前,因為從現在到那時,有三件事將迫使美國和中共做出各自的決斷:關係到誰是總統的美國2020大選,關係到習近平終身制是否能實現的中共2022年20大,以及台灣的2020大選。

自己的台灣自己長進

在此分析下,從半年到2022之間,視事態演化,美國會向台灣借名片。但借哪一張、如何借,目前尚無定論(請參考本專欄之前兩文),然而必然落在美國大戰略光譜的兩端之中。這光譜的一端是打趴中共、改變中共一黨專政的體制,另一端是繼續承認中共是中國的唯一統治方、但是達到拖延中共全球野心至少20年。但在馬基維利現實政治下,這光譜兩端的中間,存在各種可能的灰度。

可能的灰度之一,就是美國向台灣借用某張名片以助其戰略目的,台灣的安全得到比現在更高的保障,但是對中共對台灣的非軍事利用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中共方面則暫時不提武力統一或一國兩制,退而求其次把台灣視為「香港備份」,放軟身段以卸下台灣公民的心防,以替補香港喪失的與西方經濟打交道的代理站、緩衝區、化妝室、中轉站的功能。

台灣的自由放任,若說世界第一恐怕也不為過。但是台灣的民主法治程度,距離其享受自由的應有匹配度相差甚遠,尤其是法治方面。試問,這樣狀態的台灣,能夠抗禦來自中共的全方位軟性「香港備份」攻勢嗎?

過去已在幾本書、數百篇文章中論及,台灣雖有選舉,但是若政治體制不改,公民意識不提升,台灣是難以長治久安的。這些該改的政治體制諸如「黨府一家」、誰執政誰通吃的「江山觀」,而選民該提升的部份主要在丟掉「政府是用來給我好處」的「百姓觀」,而代以「投票是用來挑選政策」的「公民觀」。

有人用「今日香港、明日台灣」這句話來警示台灣人提防中共,但有人想到過「昨日香港、未來台灣」的可能性嗎?「自己的台灣自己救」這句話,應該提升到「自己的台灣自己長進」的高度了。但我不確定多少人知道這兩句話之間的意義差別何在。

台灣的第四張名片

一個月前的專欄「川普如果向台灣借名片」中,提到台灣現在有兩張名片,一張是「Taiwan、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TPKM)、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另一張名片是「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 而台獨工作者則希望爭取第三張名片,「台灣共和國,Republic of Taiwan」。文末提到「第四張名片」的可能性,本文就繼續來聊聊這第四張名片的可能長相。

蔣介石棄用台灣名片

未來幾年之內,台灣就必須面對我所謂的「1971抉擇」。根據史料及還健在的當事人口述,1971年美國為了向中華人民共和國示好,逼迫蔣介石所專斷的中國國民黨政府讓出聯合國的「中國」席位,但給了蔣氏一個選擇:以「Taiwan」的名義留在聯合國,蔣氏經過考慮後拒絕。1971年是台灣接下來命運的一個歷史節點,隨後的一切,包括上文所提的頭兩張名片,都因緣於1971年的那個決定。今天還有人需要爭取第三張名片,也是源於那個歷史性的決定。這三張名片,都與「以中國為座標」脫不了干係。

我判斷,幾年之內台灣就會再度遇上「1971抉擇」,只是這次在不同時空下乾坤倒轉,變成美國必須向台灣借用名片以遏制中共。美國向台灣借哪一張名片的時局背景以及對台灣的利弊分析,請參考「川普如果向台灣借名片」一文,此處不贅述。本文要續談的是:台灣本身還有沒有意願及能力,跳出「以中國為座標」的思維框框,構思一套「以世界為座標」的第四張名片,哪怕是一張虛擬的名片?

中國太大了,大到了不能倒,但這並不必然意味中共大到了不能倒。當下美國、甚至全世界,都意識到了中國是擋不住的,但是中共統治中國的方式是可以檔下來的。我個人倡議了多年的「中共不等於中國、反中共統治體制不必反中國人民」,在美國副總統彭斯的10月4日演講中被表達無遺,相信快則半年、慢則兩年,就會成為全球共識。共識形成時,就是美國向台灣借名片的時刻,也就是台灣再度面臨「1971抉擇」的時刻。

把人當人的法治、民主、自由

第四張名片,其實就是一場台灣主體性的行銷。行銷學的ABC是:不要問你自己有什麼,要問客戶群體需要什麼。那麼,現在世界需要什麼?所有的國家都知道,不管中國的影響是好是壞,世界必因中國而改變,但是各國都在苦求一個改良中國的方案。美國領頭的國際共識方案將是:遏制中共體制,儘量不傷害中國人民。這方案中有個必要元素:台灣的示範作用。可以說,少了台灣這個元素,世界將得不到一個改良版的中國。這,就是台灣的客戶需求,就是台灣主體性的行銷方向。

用一句話總結「第四張名片」的精髓:不管好壞,世界必因中國而改變,而中國可因台灣而改良。為什麼?因為台灣的民主掙扎經驗、把人當人的文明提升經驗,在中國和台灣都使用方塊字的條件下,最容易感動中國人民。把話說白了,連川普、彭斯和美國共和、民主兩黨都看到了這個「中共的七寸」,而把中共視為主要威脅的台灣人,竟然還看不清這點?

把人當人的法治、民主、自由下的文明提升,是99%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的企求;讓他們有這個指望,就是台灣主體性的最佳安全保障。台灣人民與中國人民之間不是敵對關係,而是對照關係。台灣的法治、民主、自由做得越好,台灣的主體性就越能在國際上得到伸張,因為滿足了世界的「客戶需求」。

這就是我所謂的「第四張名片」。至於名片上印刷的字眼是什麼,建議社會上把氣度、眼界放寬一點,不管是和頭兩張名片掛鉤,或是和第三張名片連結,都不要太在意,台灣主體性的實質化才是最重要的。否則,上述的「1971抉擇」機會,可能又像上次一樣,一逝不回,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

川普如果向台灣借名片

台灣現在有兩張名片,在當前世界大勢下,短至六個月,長不超過四年,我估計美國會向台灣借用名片。問題是:美國想借哪一張?台灣借不借?在什麼條件下出借?這三個問題,台灣社會得事前想清楚了,否則到時手忙腳亂,內部互毆,自己把自己搞得半死不活。

這兩張名片,一張我稱之為「世界名片」,上面印的是:名Taiwan, 字「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TPKM),號「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這張名片的用途是公民通關、稅務關務、結盟、參與世界組織。另一張名片,我稱之為「國際名片」,上面印刷的姓名是Republic of China, 簡稱R.O.C. 這名片的用途是與為數不多的國家保持國與國外交關係,以及安慰部份民眾。

反中共不反中國

在台灣從事獨立運動的人,訴求的是從第二張名片中獨立出來,但他們面臨一個邏輯上的不可解:即使通過國內的公投或立法將 「R.O.C.」消滅了,第一張名片下的字與號,依然無法消滅,因為那是台灣當前的世界通關證。東奧正名運動的公投,之所以被一些人視為引火燒身,就是這動作危及了台灣的世界通關證。

自1979年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以來,美國把台灣視為一個政治實體,稱之為Taiwan,立下「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並協助台灣維持「兩張名片」 的翹翹板現狀;當台獨工作者試圖消滅第二張名片的時候,美國就幫助其對手,當親中親統者冒頭時,美國就加碼台獨工作方。

2018年是美中關係分水嶺;「反中共不反中國」、「反共產體制不反中國人民」成為共和、民主兩黨的共識,川普並不是始作俑者,他只不過是其中的激進派,加速了力道罷了。川普公開斥責北京打壓台灣(Taiwan)以第二張名片與邦交國的關係,彭斯副總統則以第一張名片公開稱「Taiwan 為世界所有華人(Chinese)的民主標竿」。

台海並不是美國的關心重點,佔亞洲貨運航道60%的南海才是。但是,對依賴民族主義統治的中共,若被逼到政權存亡的角落,台海比南海更能決定中共的存亡。中南海和白宮都知道這一點。

因此,倘若美國的意圖僅限於拖延中共的軍事及經濟發展,那麼軍事衝突點就會聚焦南海,波及台海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究竟比較小。然而,若事態發展到美國認定只有改變中共政體才能遏止中國,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向台灣借用名片,因為唯有通過台灣名片的力道,才能動搖甚至瓦解中共的統治,那時引爆點就是台海了。

兩張名片的悖律

若美國向台灣借名片,關鍵是借第一張還是第二張,或當借第一張無效後,繼續借第二張?借第一張,動作可能包括加強台灣關係法、促成台灣加入世界組織、放寬對台軍售、促成台灣成為「第一島鏈安保同盟準成員」等等。若借第二張,等於撤銷美中三公報,實質承認國際上有兩個中國的存在。

當前大勢下,美國向台灣借第一張名片其實已開端,而台灣並未反對。台灣現在得問自己:假設美國要借第二張名片,屆時的執政政府同不同意?美國也可技巧的避開「China」和「Taiwan」這兩個字,而用例如「two Chinese nations」(兩個華人國家)這樣的字眼,台灣人同意嗎?台獨工作者同意嗎?

這種尷尬,可稱之為「兩張名片的悖律」。台灣若想在思維上擺脫這悖律,唯有徹底認清,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關係本質乃是體制差異,而不是其他。無論是現有的兩張名片,還是台獨工作者期待的第三張名片,都沒必要和「反中/親中」、「反共/親共」的二分法掛鉤,三張名片的最大公約數其實是「非共」- 台灣絕對不接受共產黨體制的統治。只要達到了「拒絕任何威權體制或山寨版」的最大公約數共識,出借哪張名片或印第三張名片,甚至眾人還沒想像到的第四張名片,都只是順勢而為的技術性問題。公民之間當下用二分法互毆,坦白說,非笨即私,只會害了台灣。

(本文曾刊於:蘋果日報)

913
25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