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借名片論

病毒啟示錄 –中國歷史的拐點 中共政權會鬆動嗎?

 

《中國的「車諾比風暴」》—-章節插頁

中國古語說「疾風知勁草」;美國從不投機的股神巴菲特說「潮水退去的時候誰沒穿游泳褲看得一清二楚」。現在疾風來了,潮水退了,一隻新型冠狀病毒,瞬間揭示了「厲害了我的國」不是勁草的事實,也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統治結構其實是沒穿游泳褲的。在國際的「中國探照燈」越來越雪亮的當下,生活在更佳制度下的台灣,此時此刻正是一個徹底了解中共集權體制本質的機會,但是,台灣身為中國的近鄰,在人本精神下也應該「莫忘中國苦人多」。

2020年一月壓不住才「爆發」的疫情,所帶來的情緒感染力絕不亞於病毒本身的感染力,因為人們至今還搞不清楚它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如果是大自然演變而來的天災,人們就會像面對颶風、地震、海嘯一樣的面對,那也就不過是三、五年後船過水無痕之事。但如果是制度顢頇、行政愚昧、人性自私貪婪造成的人禍,那麼事件帶來的情感殺傷力和後遺症,將遠遠大於天災暫時的創痛。這正如1986年蘇聯共產黨治下的「車諾比事件」背後真相之震撼力,33年之後還會被後人拍成電影(Chernobyl,HBO 2019)。現在看來,若干年後一定會有一部電影「武漢」(WuHan)將事件始末呈現在全球觀眾眼前。

《SARS 一百倍的經濟、政治殺傷力》

2003年1月至5月的整個SARS疫情期間,我在北京城內全程目睹。一開始是車輛和行人減少,接著是不時的救護車鳴笛聲,沒有人相信官方的數據,先是提心吊膽,接踵而來的是恐慌。猶記某日在清華大學講課到一半,一個不知名的人士衝進教室狂喊:我一定要讓大家知道,我朋友被傳染了,醫院不收,他女兒打電話向我哭救;講課就此中斷。數日後,京城四周的村莊農民,開始設置路障,拿著鋤頭禁止北京車牌的車輛入村。

17年後的中國,GDP翻了十倍,領導人換了三屆,但面對新型病毒爆發的反應模式,一點都沒有改變,從隱瞞事實到拖延治理、控制數據到黨內藉著疫情權力鬥爭,如同老電影重播。不同的是,這次人民在自媒體技術下的反應比起17年前的SARS期間快了十倍,國際間對中共政權的信任度,可能也只剩下當年的十分之一。換句話說,10乘以10,武漢病毒對中共政權的國內、國際殺傷力至少是當年SARS的100倍。

本文撰寫時,疫情的散播還在爬坡,刊出時也還沒到高峰。每日事態的變化令人心驚肉跳,就像一場才剛開場的懸疑舞台劇,結局還不確定。但由於導演及製片人都在後台爭控主導權及忙著卸責,風格是那樣的熟悉,因而我們大約可以揣測這場大戲至少得演到五月份,而觀諸全球觀眾的反應,接下來全球對中共治理能力的信心徹底破滅,也是可預期之事。總之,這場人類大戲,可以用一段話來總結,那就是:病毒的流動性,擊穿了集權結構的脆弱點,把20年來濃妝豔抹的中國,打回了化妝前的素顏中國,病毒成了中共體制的照妖鏡,導致中國歷史再度進入拐點。

《政權自殺 – 中共迅速證明自己不代表中國人民》

新病毒現身武漢,第一疑似案例是去年10月底,經過中央級別專家研究、繼而專家藏私、繼而上報卻已讀不回,再歷經封口、曝光、強壓數據、封網、封城、強壓世衛WHO及國際輿論這一連串愚蠢又無效的動作,中共政權在短短三個月之內,毀掉了自己過去30年企圖建立的世界大國形象,同時自己證明了自己既不代表人民,也不代表中國,無能對世界負責。這種神風特攻隊式的自殺行為,其實在2019年對香港胡亂作為時就有先兆了。中共為何出現自殺傾向?留待後面分析。

三十年來,後毛澤東的共產政權把中國蓋成了一座歪歪邪邪的超高大壩,地基本來就不穩,壩體結構則鋼筋和竹竿並用,下半部偷工減料,壩頂則富麗堂皇。從結構力學而言,這座大壩不可能持續,等待的只是一場震幅、波長和角度剛好的地震。

固然疫情是實實在在的現象,但是我們對於對現象的理解不能止於表面,更深刻的是現象所反映的原理。這個原理就是:集權體制所建立的大壩,只有左右搖擺的流動性力道能摧毀它,例如流動的貨幣(金融)、流動的信息、流動的人口,是的,還有流動的病毒。中共權力大壩維穩之道,歷來就是控制所有流動性事物的方向、流量及速度。錢流動由中央管起來,信息網路從中央控起來,人口流動中央說了算(如北京城驅逐低端人口、此次武漢封城),但病毒的隱密傳播性卻不是中央能管控的。「生命總會找到出路」這句話,在集權大壩下被否定了幾十年,卻吊詭且荒謬的在病毒領域得到證實。

中國經濟引擎早已邁向熄火,在武漢疫情之前,對集權經濟威脅最大的流動介質本來是貨幣(外匯及人民幣),也就是金融流動性危機下的、隨時會爆發的「債務危機」。而今,病毒的超級流動性瞬間造成了貨幣、勞動力、信息流的逆流堵塞,瞬間揉合了所有的流動性的負面作用,形成前所未有的巨大漩渦,大壩極可能因此而鬆動。

除了經濟重挫,中國原本就效率不彰的行政體系將因此次疫情而停擺。為了說明這一點,又不得不從共產黨這異形的生理結構談起。中共奉行「權本主義」,一切以保障黨的專政為核心,黨內又以保障個人權力為核心。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沒有黨權體系之外的任何權力機制,所謂的「行政機制」和「市場機制」,不過都是完全為黨所用的偽機制。為了幫助理解,我們可以這樣想像:黨就是一列火車,軌道就是黨的路線,黨內鬥爭就是幾個駕駛員之間的搏鬥,而所謂的「政府」不過就是火車內由黨員扮演的乘客,無論乘客在車內往哪個方向移動都不會影響火車的行經,而所謂的「企業」,不過就是為火車添煤的工作人員,所謂的「人民」不過是為政府做飯倒水的小弟罷了。

可預見的,粗暴的疫情管控所帶來的人民心理創傷,加上被疫情重創的經濟,必然會以乘數效應連動,嚴重動搖人民對「政府」這偽機構的行政信任。而共黨在最近兩年來的左傾路線下,勢必會赤裸裸的將所謂的「政府」完全甩到權力圈外,而直接用「黨權」一竿子插到底,這由近兩三週來習近平、李克強、王岐山、王毅、楊潔篪等要員在國內、國際間的動作細節就可看出,而湖北省政府和武漢市政府的無奈、各種御用專家的宣傳證詞之中,都在在凸顯了「黨」和「政府」之間的干戈和角力。

《 「政府」行政只是 黨權鬥爭的皮影戲 》

然後,當「政府」只是一個「黨權的皮影戲」這本質被此次疫情徹底暴露之後,以下效應就會出現:所有人民,包括九千萬黨員,都會把行政單位、政務官員的話當作「放X」;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也將完全不信任中國「政府代表」名片上所印刷的頭銜。各國政府和國際機構將一夕之間醒悟,要和「中國」打交道,對象只能是「黨」,「政府」不過是一個用來賴帳的工具。

《 疑似自殺還是斷尾求生?》

香港是中國經濟的體外葉克膜,中國經濟已經脆弱到不能再失去香港。但是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時,中共對待香港之狠,就像是不惜與香港同歸於盡,這態度令許多人不解。此次武漢病毒疫情的處理手法,同樣令許多其實相當了解共產黨的人不解:明明有了17年前的SARS經驗,明明身處美國圍堵中國的高峰期,明明香港事件引起的國際圍剿還未落幕,黨中央怎麼會笨到用如此拙劣的拖延和掩蓋手法處理疫情?這豈不是等同自尋死路?

共產黨是個精於權力計算的團夥,黨中央不會不明白本文前述的「流動性風險」。

集權體制內,凡是發生的必有道理,儘管外人看來沒道理,但其實都是有權力的內在邏輯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此次疫情管控背後的可能權力邏輯。

大背景可能是,中國經濟的實情已經糟到了無論如何都轉不動的地步了,又逢美國以關稅制裁及科技封鎖相逼,為了保住政權,只得以國內自殘手段加上民族主義,破罐破摔、斷尾求生。這種可能性看似荒謬,但是別忘了過去發生過的人為大饑荒和毛氏為了保權發動的文革,一開始連毛本人都沒料到後果如此慘烈不可收拾,中國因此付出數千萬條人命的代價。再近一些,別忘了1989六四天安門事件時,中共高層説的那句名言:用兩萬(一說二十萬)條人命換取20年穩定是值得的。百姓性命,相對於保住政權是微不足道的,尤其當人口基數達到14億之高時。

病毒是人為洩漏的還是自然界產生的,這並不是關鍵問題,重要的是黨意和行政的順水推舟默契。打個不太合適但可幫助了解事態的比方:在民主選舉的國家中,選戰時的「爆料」是有意安排的還是無意流出的,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材料問市之後各方的順水推舟默契。一樣都是為了權力,只是民主制度不需要以人命為代價。

若細細品嚐此次病毒疫情的諸多後果,倘若狠心不考慮人命以及民怨,其實都是符合過去幾年的「中央黨策」的:國進民退、為經濟斷鏈找藉口、阻斷外匯流出、美中貿易協議金蟬脫殼、城市居民網格化管控、徹底網路監控、降低人民生活標準期望,是的,還有化解人口老化後遺症、裁剪低端人口。

《 中共和世界,誰扛得過誰?》

20年來,中共在「舉全國之力的財政操作」、「四方撒幣的坑蒙拐騙」隱密戰術,得以在一黨專政的體制下成長,但邪門歪道總有極限,從2018年開始捉襟見肘乃至2019衣不蔽體,現實上在2020年已經面臨一個十字路口:鬆動其一黨專政並在放權體制下繼續成長,或者堅持一黨專政,再與西方主流徹底脫鉤、另起霸主爐灶。2019年,美國開始逼迫中共在兩條路線之間做出抉擇,一切跡象顯示,中共選擇了專政高於一切。而就在雙邊簽署了中方實質上不可能兌現的貿易協定的同時,武漢病毒問世。不論有意還是無意,不論是出於失控還是出於操弄,這場令世界迅雷不及掩耳的風暴,已經實質上造成了中國與西方主流國家的脫鉤。事態再發展六個月之後,國際上只會達到以下兩種結論之一:1. 病毒疫情的經濟後果證明了世界無法承擔一個沒有中共的地球;2. 世界因為中共的脫鉤而發現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2020年的中國經濟情況及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強度,將協助國際在兩個結論中挑選一個。可以預見的,中國經濟將因此次疫情而出現國內外的供應鏈斷鏈、大量中小企業關閉、金融違約潮、失業潮、貨幣超發再超發、通貨膨脹、房地產停擺。接下來,就看是中共扛得過世界,還是世界扛得過中國了。不管最終中共政權願不願意被鬆動,反正這場病毒疫情使得中國歷史的拐點到來了。

對「戰爭」及「借名片」的認知配套

大約一年前,我開始對軍界、政界、甚至社會大眾做出提醒,如果「武力開戰」的定義是「打下一架戰機、擊沉一艘戰艦」,那麼,台灣對中共武台的警惕時間表就應該「從三年到三十年,調整為從三個月到三年」,並後來呼籲府院應該如防疫般地開始調整人心。當時,軍界未必整體同意,政界要人也曾對此怒斥為唱衰台灣,社會人士當作危言聳聽的也不在少數。

自此形勢週週變化,一年後的今天,「戰爭」已經從禁忌話題進入人們的意識雷達了,重心轉向「避戰優先還是備戰優先」。人對環境的意識,通常都受限於當時的認知框架。那一刻的認知框架不到位,話說早了也沒用;同樣的,當社會的認知框架到了某一程度,該說的話而不說,也是不負責任的。

南海只剩戰不戰、何時戰

根據今天的社會認知框架,一週前我將當前台灣對「戰爭」應該具備的意識形容如下:《避戰要積極,但是備戰必須比避戰更積極;選擇住在台灣,就有義務挺身保衛台灣;戰爭會死人,不死人的戰爭叫做投降;若希望其他國家在戰時成為盟友,自己必須提供讓別人願意成為你盟友的理由及好處,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這是今天應有的意識,但不代表這意識就足以應付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後的大現實。因為,環境在變化。

台灣,曾經有過不違背國內任何一方立場的避戰機會,但因當時的認知框架還不到位,因此錯過了。例如,18年8月我發表了《太平島的使用 應該國際競標》一文,那是一個通過台灣的主動作為,降低美共南海軍事衝突可能性的方案,同時彰顯台灣的國際主體性以及置北京於進退兩難之境的棋步。

但時機錯過了就錯過了。今天美共雙邊在南海的選項,只剩下戰不戰、何時戰、主戰場還是次戰場的選項,台灣也失去了任何主動影響大局的餘地。

先借出ROC

對眼下台灣的處境,我的認知框架是「失速列車中的互毆乘客」。形象地說,就是一輛失速列車的駕駛室中有兩個司機在搶奪列車的操控,而車廂中的台灣乘客還在通過互毆爭辯列車應該往哪個方向走,結果就是不論哪派乘客勝出,都與列車的最終命運無關。換句話說,美共大局已經發展到了台灣只能做被動者。

但即使是被動者,也應該有最佳策略。2019年一月所提出的十二個字:「不掉隊、不插隊、除肉桶、固社區」依然適用於今天。對支持台灣的美國不能掉隊,對威脅台灣的中共不要插隊,對台灣自己政體中的利益弊端得斬除,對社區應該加強民防、民團的訓練。

失速列車上的台灣乘客現在還在互毆,對於停止互毆這件事我並不抱希望,因為台灣乘客的舊情綿綿和舊恨綿綿的固疾太深了,不到最後一刻是不死心的。但我的認知框架告訴我,未來6-24個月中,極有可能發生一件事,台灣乘客最好及早做出心理準備。這件事就是2018年11月發表的《如果川普向台灣借名片》一文,文內提出三個問題:《美國想借哪一張,ROC 還是Taiwan? 台灣借不借?在什麼條件下出借?這三個問題,台灣社會得事前想清楚了,否則到時手忙腳亂,內部互毆,自己把自己搞得半死不活》。

當下的2020年8月,美國向台灣借名片這兩年前的預測越來越接近現實。美國若先借ROC,那就是戰術先於戰略的操作,若先借Taiwan,那就是戰略先於戰術。今年8月稍早,在《美國借名片論 – Taiwan 還是 R.O.C. ?》一文中我點明了兩年前隱忍未言(因為當時的社會認知框架還不到位)的最佳路徑:兩段論,先借ROC,一段時日後再借Taiwan。

對於「借名片」這件事的認知框架,必須佐以台灣社會對「戰爭」的認知框架相配而行的;一旦認知錯位或脫節,就會帶來不必要的內耗和損傷。但坦白說,我也並不奢望台灣社會現在就理解其中的環節奧妙,只能靜以待時,等到火候到了再隨著時事來說明吧。如同前文所說,在社會認知框架還不到位的時候,話說早了也沒用。

首戰即終戰!?考驗你的頭腦

這是一篇寫給普通人看的大白話文章,有強烈政治立場的人不宜看。但即使是普通平民,如果你抱持以下的信念之一,那麼本文其實也沒必要讀了。這些信念包括ABC三組。

A組:1)首戰即終戰,只要中共武力攻台,台灣一定被拿下;2)只要台灣馬上以「一中各表」爭取中共認同,中共就不會武力攻台;3)中共攻台,美國百分百不會(或不敢)介入。

B組:4)戰事不會發生在台灣,因為以中共的實質戰鬥力,根本不敢發動渡海戰爭,而非渡海戰爭的攻擊是沒有意義的;5)中共攻台,美國百分百會立即馳援;6)中共如果對台動武,結果一定是自己垮台。

C組:7)神靈和媽祖一定會保佑台灣不捲入戰爭;8)即使發生戰爭,台灣也不需要死人,因為別人會來替台灣死。

如果你深信A組,那麼你應該做的動作就是立即負笈北京向中共輸誠,或立即移民逃難。如果你深信B組,那你就應該老神在在,自保即可。如果你深信C組,那你就可以繼續歲月靜好的喝下午茶,該幹嘛就幹嘛。

除了ABC三組,還有D組嗎?有的。D組可以這樣形容:避戰要積極,但是備戰必須比避戰更積極;選擇住在台灣,就有義務挺身保衛台灣;戰爭會死人,不死人的戰爭叫做投降;若希望其他國家在戰時成為盟友,自己必須提供讓別人願意成為你盟友的理由及好處,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防戰如同防颱,準備必不可少

我不知道你的感覺如何,但我感覺台灣當前充滿了分不清ABCD的人,許多人一會是A,一會是B,隔了一天又變成C。從言論自由、思想自由來講, 做A做B做C都沒有問題,但是當面臨巨大變局時,我認為只有D才是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的負責態度。

打個比喻或許更容易理解:氣象雷達發現一個超強超大颱風正在距離台灣500公里的海面形成,A認為反正是颶風,登台了就一定片甲不留,B認為颶風會轉向,即使不轉向也會有一股反向熱氣壓把它中和掉,C則認為台灣有媽祖保佑,只會有驚無險。唯有D開始固定門窗、備糧備水、積極和左鄰右舍談互助條件,並做好災後重建的心理和物資準備。

請問,如果你把我當朋友,你是希望我是A、B、C還是D?你希望你社區內的人屬於A、B、C類,還是D類?

那麼你自己呢?你覺得你的朋友、你的社區,會希望你是ABCD中的哪一類人呢?

「首戰即終戰」唯一可能只在裡應外合

當然,颶風是自然現象,沒有意志,而台灣面對的武力威脅,卻是有意志的中共。因此,在談完台灣的ABCD 後,有必要對北京說幾句話。

在此衷心的奉勸中南海,收起你動手台灣的念頭,停止你對台灣的武力恫嚇。這並不是因為台灣很強很大,也不是把你看成紙老虎,亦非出於人道關懷。這完全是在為你分析利害。

利害的關節,就在今年8月3日的本專欄中 – 《美國借名片論—Taiwan還是R.O.C.?》。再往前進逼,等於就是為美國創造向台灣借名片的速度。一旦發生,倘若借的是「Taiwan」這張名片,那你只會丟「面子」,但倘若借的是「R.O.C.」這張名片,那你連「裡子」都會丟掉。言盡於此,相信聰明人都聽得懂。

另外,請約束你的智囊們,不要再提什麼「首戰即終戰」了。因為,在區域的大局勢下,實現「首戰即終戰」的唯一可能性,就是你相信你部署在台灣的內應已經充份及完備了,有人開門有人帶路,好像當年打敗國民黨一樣。但是,今天的台灣,已經不是蔣介石的台灣了。老是說「首戰即終戰」,不但不智且洩漏情報。

「美國借名片論」: Taiwan 還是 R.O.C. ?

2018年,我判斷美國將向台灣「借名片」,先後就此判斷發表了三篇文章:《川普如果向台灣借名片》( 2018/11/18)、《美中文明對撞下,台灣的角色?》(2019/01/03)、《黑天鵝—「中華民國ROC」的品牌轉移價值》(2019/02/20)。此三文後收錄於《2022 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一書中,據可靠消息,中南海早已就此三文及該書內容做了深入探討。當下,事態正往這方向發展,台灣社會必須對以下三問題開始探討及辯論:究竟是出借哪張名片?一步到位還是分兩步走?中南海的可能反應及台灣的對策?

改變中共政體才能遏止中國

先簡要介紹前述三文中對「美國借名片」這概念的要點:

(一)若美國認定只有改變中共政體才能遏止中國的軍事擴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向台灣借用名片,因為惟有通過台灣名片的力道,才能動搖甚至瓦解中共的統治。

(二)地球上沒有「台灣問題」,只有「中國問題」;中國問題的解方在台灣,尤其繫於台灣的主體性,也許台灣人自己不這樣看,但世界是這樣看的。

(三)2016年發表《中共不等於中國》(2016/07/25),其後隨著形勢發展,「反中共不反中國」、「反共產體制不反中國人民」成為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的共識。

(四)不論台灣社會喜不喜歡「R.O.C.」,這張名片對美國具有重大的可操作品牌價值,而「Taiwan」這張名片對美國有重大的長期戰略價值。

接下來探討三大核心議題。首先,從台灣利益的角度,應該出借哪張名片?若能在無恐懼的理想狀態下舉辦公投,當下的台灣多數人肯定是希望美國及國際一步到位的承認「台灣共和國」(R.O.T.)這張名片。但若如此,從中南海的角度看,等於是美國向中華人民共和國(P.R.C.)直接主動宣戰,這並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即使對美國的死忠盟友而言,國際法上的操作也過於複雜難行。因此,台灣社會不得不深思,如此一步到位真的符合台灣在現實政治下的最佳利益嗎?

ROC「先借後轉」治中共

但是,若「一步走」切割成為「兩步走」呢?我在《香港國安法 北京跨過奈何橋》(2020/05/24)一文中寫到:《⋯⋯如今北京強渡關山,不惜撕毀《中英聯合聲明》,這樣一來,英國在法理上也可以要求WTO取消香港的實體地位,美國也可以理所當然的取消對香港的所有特殊待遇。甚至,中共跨過的這條國際紅線,有朝一日也可能成為美國撕毀「美中三公報」的案例援引》。 

當下,美國通過的種種對中共政權的法案,加上醞釀中的「防止台灣遭侵略法」(Taiwan Invasion Prevention Act),實質上已經動搖了「美中三公報」的基礎,只差對峙形勢進一步惡化後的宣示了。台灣現在得問自己:假設美國要借「R.O.C.」這名片,屆時政府同不同意?當然美國也可技巧模糊的避開「China」和「Taiwan」這兩個字,而用例如「two Chinese nations」(兩個華人國家)這樣的字眼,屆時台灣人同意嗎?台獨工作者同意嗎?

美國若走這條路,最終目的當然不是為了創造「兩個中國」,那對美國利益一點好處都沒有。這樣做一定只是過渡性的「品牌操作」,若干年後可進行「品牌轉移」。那麼,台灣在「中華民國R.O.C.」品牌被「先借後轉」之後,剩下什麼?你很聰明,你猜對了。

再來就要談中共的反應及台灣的對策了。中共會如何?那就要看美國的智慧及中國人民的反應了。台灣社會得綁好物理及心理的安全帶,此點可參考《台灣訣:不掉隊、不插隊、除肉桶、固社區(2019-01-20)》一文。另外,也須意識到,在世界眼中,台灣的主體性的唯一落腳點就是真正的民主自由法治,三者缺一不可。台灣還有很大努力空間。

台灣如何防止中國「金融犯台」

此文討論的是台灣在2020-2022年之間的各種「防身術」,和香港有什麼關係呢?答案是:金融貨幣避險。筆者判斷,人民幣及港幣可能於近期崩跌(參照《美對中「貨幣戰」、「主權戰」的前兆?》一節),而台灣金融資產和投資標的,高度和人民幣及港幣相關。無論是人民幣或港幣中任何一者,若和美元脫鉤,台灣的相應損失,據業界估計,各在五千億至一兆台幣之間。若在目前巨大政治經濟壓力下,兩者皆和美元脫鉤,那麼台灣的總和損失將達一兆至兩兆台幣之間。這是台灣難以承受之重,因此必須敲警鐘。

台灣應該做「金融漢光演習」

2008年,美國五角大廈做了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金融珍珠港」兵棋推演,假設遭遇到不友善的金融突襲,結果慘烈潰敗;整個兵推過程被記錄在《下一波全球貨幣大戰》這本書中。

台灣60年沒發生戰爭,但每年還在做軍事的「漢光演習」,沒有一個台灣人認為這是神經病。但是,倘若政府來做一場公開的「經濟漢光演習」或者「金融漢光演習」,恐怕許多人會認為那是神經病的行為,包括政府官員和企業家。

事實上,我甚至懷疑在所謂「民主化」以來,歷屆政府可曾做過任何認真的經濟兵推和金融兵推(即使是秘密的)——假設台灣面臨瞬間大範圍、高撞擊的經濟危機、貨幣危機,該如何提前偵測到指標?如何應對?如何防禦?如何復原?

這是中央銀行、公股銀行、金管會、經濟部、國發會、國安會、國防部的集體失職。這樣的責備對不對?是不是神經病?我們只需要問自己兩個問題就可回答:一、萬分之一機率的彩卷你是不是也在買?二、為了千分之一的戰爭可能性,每年舉辦漢光演習你覺得值得嗎?

經濟兵推和金融兵推事實上不用花錢,不做或沒想到該做的原因只有兩個:一、自欺的鴕鳥心態。二、不敢面對現實,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推諉習慣。

當然,這兒主要指的是來自台灣的大象鄰居——中國的經濟形勢。該做這兩種沙盤推演的「領先指標」其實已經到處都是;全球所看到的中國房產、金融、股市、私企的危機,其實一句話就說完了:今天連習近平都不知道衍生債務有多少?錢窟在哪裡?術語叫做「流動性的系統危機」。

這也不稀奇,就像2008年時美國政府也不知道錢在哪裡,只能再印鈔票解燃眉之急。飲鴆止渴惡化了國內的信用危機,蔓延到境外,就成全球金融危機。

問題是,中國的經濟體質,迴轉能力可能連美國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當下被政治強力摀住的經濟和金融系統性危機,若不幸在中共二十大前後內爆,以台灣與中國將近一半(甚至遠超)的貿易相關度、台商在中國的投資數千億甚至近兆美元的事實,政府現在不做兵推演習,難道打算讓企業「大難來時各自飛」?

慎防台灣成為「香港的備份」

下文將論及,圍堵及遏制中共已經是美國板上釘釘的共識。而台灣在這大戰略之下,很快的會被美國「借名片」,並提出了四種美國向台灣借名片的方式。另一端的中共,過去數十年的對台戰略一直在「武力征服」和「和平一國兩制」之間游移,但是在新的美國大戰略下,我們不能忽視中共對台可能產生一種妥協式的新策略定位:把台灣當作過去的香港來用,或稱「香港的備份」。

在1997年英國把香港歸還中共政權之前,尤其在1979年美國承認中共政權之前,香港是北京和世界的經濟窗口,一切西方對中共的封鎖,北京都利用香港作為貿易、金融、技術的突破口。香港成為中共與西方經濟交道的代理站、緩衝區、化妝室、中轉站。而今,美國的制共大戰略已經傾向把香港等同於上海,開始對香港設防,甚至可能直接將香港視為中國的一部分,一體適用於美中貿易條款。這都是由於中共片面違反對港50年不變的承諾,而開始肆無忌憚的打壓香港言論自由、跨境任意逮人、破壞香港金融信用以圖家族私利的結果。

一段時間後,在美國圍堵制共大戰略下,香港作為中共與西方經濟交道的代理站、緩衝區、化妝室、中轉站的功能,將大幅下降,中共必須找一個替代角色以作為補充點。台灣就可能進入中共的眼簾。

這樣說,好像有一個矛盾點。既然美國將向台灣借名片以圍堵制共,加上台灣社會的主體性追求,台灣又如何可能成為「香港的備份」呢?但如果台灣人有能力跳脫二分法的簡單國際觀而用馬基維利現實政治邏輯來看世態的話,應該就能意識到這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有了意識,才可能進行防災準備。

過去曾論及,美國和中共政權將在幾年內達到一種新狀態,主導未來20到30年的亞洲格局。這個時間點,最可能落在2022年之前,因為從現在到那時,有三件事將迫使美國和中共做出各自的決斷:關係到誰是總統的美國2020大選,關係到習近平終身制是否能實現的中共2022年二十大,以及台灣的2020大選。

在此分析下,從半年到2022之間,視事態演化,美國會向台灣借名片。但借哪一張、如何借,目前尚無定論(請參考本書《川普如果向台灣借名片》一文),然而必然落在美國大戰略光譜的兩端之中。這光譜的一端是打趴中共、改變中共一黨專政的體制,另一端是繼續承認中共是中國的唯一統治方、但是拖延中共全球野心至少二十年。但在馬基維利現實政治下,這光譜兩端的中間,存在各種可能的灰度。

可能的灰度之一,就是美國向台灣借用某張名片以助其戰略目的,台灣的安全得到比現在更高的保障,但是對中共對台灣的非軍事利用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中共方面則暫時不提武力統一或一國兩制,退而求其次把台灣視為「香港備份」,放軟身段以卸下台灣公民的心防,以替補香港喪失的與西方經濟打交道的代理站、緩衝區、化妝室、中轉站的功能。

台灣的自由放任,若說世界第一恐怕也不為過。但是台灣的民主法治程度,距離其享受自由的應有匹配度相差甚遠,尤其是法治方面。試問,這樣狀態的台灣,能夠抗禦來自中共的全方位軟性「香港備份」攻勢嗎?

過去已在幾本書、數百篇文章中論及,台灣雖有選舉,但是若政治體制不改,公民意識不提升,台灣是難以長治久安的。這些該改的政治體制諸如「黨府一家」、誰執政誰通吃的「江山觀」,而選民該提升的部分主要在丟掉「政府是用來給我好處」的「百姓觀」,而代以「投票是用來挑選政策」的「公民觀」。

有人用「今日香港、明日台灣」這句話來警示台灣人提防中共,但有人想到過「昨日香港、未來台灣」的可能性嗎?「自己的台灣自己救」這句話,應該提升到「自己的台灣自己長進」的高度了。但我不確定多少人知道這兩句話之間的意義差別何在。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