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借名片論

「切習保共」、「切共保美」與台灣

Taipei22

自從提出《拜登大考─「切習保共」或「切共保美」》(2021/02/07)至今14個月,答案已經確定了;白宮決定切習保共。

美國選擇了「切習保共」

川普雖以「切共保美」為大方針,但是想來他的最次備案也是「切習保共」。拜登不似川普;圓滑者行事,一定採階段論。尤其在烏克蘭戰爭的世界政治、經濟衝擊下,他明確踏穩在「切習保共」立場之上,以待後機。

中共政界,含習近平本人及反習陣營,都已收到明確信號,進入肉搏。反倒是台灣,似乎還處於「習共不分」的落後境界,不分層次的混打習近平及共產黨(或混愛習近平及共產黨),更不用說還不理解《中共不等於中國》(2016/07/25)這基本政治道理。就政治而言,台灣對美國算是掉隊了,而對中國現狀,算是插隊了,有違《台灣訣:不掉隊、不插隊、除肉桶、固社區》(2019/01/20)所分析的大勢。

遍觀國際評論、中共官媒及中國社交媒體,可明顯察覺台灣已是世界風雲國家,但這「風雲」最終成為「風發」還是「風暴」,卻有賴台灣自己的智慧。

智慧的關鍵在IQ+EQ。IQ的關鍵,在我看來,在於認識到台灣的「關鍵少數」地位。過去曾對「關鍵少數」作出定義:雖然小,但卻持有「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力道。我們必須假設美中都不想亡國、共和黨(及民主黨)和共產黨也都不想亡黨、各國也都不想發生世界大戰。對於這「三個不想」,台灣其實都具有參與談判的條件,但台灣現在表現得似乎都在「等別人發現、等別人黃袍加身」,這就是近代歷史400年來給台灣帶來的「好學生文化」,從來不敢靠近雷池,也從來不敢中途綴學創業。

親中者竟仍隨著親共者起舞?!

如何發揮「關鍵少數」的主動角色?過去至少提到十數種可能方法,不再贅述。但是,針對美國已經明確「切習保共」之大政方針,台灣可以積極做的表態是:

1)「武力犯台」只是習近平一個人的高調唱腔,台灣願意區別習近平及中共,以及區別中共及中國;台灣有能力對中共軍方、政界及中國社會做出適當的心戰喊話;

2)保台灣者保天下,國際如此認知,台灣對自己國內政界亦應相應做出決斷行動(參考《「反併吞」應該定為台灣國策》一文(2019-08-03));

3)台灣理解,美國若為反中共併吞台灣而戰,乃是為了地球上開放民主制度而戰,而不是因為疼惜台灣人而戰,因此台灣不會示弱、不會討愛。台灣的不掉隊不插隊,對世界有利,應該得到對價。

至於EQ的部份,在《川普如果向台灣借名片》(2018-11-18)文中問到,美國依據其自身國家利益優序,無論向台灣借用「Taiwan」還是「R.O.C.」的名片,台灣社會借不借?而今,美國選擇了在優序上「切習保共」,但在借用何張名片上還未定向。國際上支持台灣的國家,普遍最擔心台灣的幾件事是:

1)親共竟然在台灣還有市場?!

2)情感上親中者很多竟然還搞不清楚親中和親共之間的差別,隨著親共者起舞;

3)外界所稱的獨派,竟然搞不清楚「獨立」的本質就是主體意志的實現,而不明白《國格比國名重要》(2020-11-28)這件事;

4)國軍由於結構上的慣性,軍種、新舊部之間的不團結,加上戰略/戰術觀念上的陳舊。

這幾個不屬於IQ而屬於EQ的問題,將導致國際、尤其是美國,在必須做臨門一腳決定之時,導致一念之差之後憾。EQ問題,是台灣人自己的問題,不能期待他人相助。我們自己要想好了,到時不能賴皮。

台灣會被迫一戰嗎?

二零一三年,我判斷習近平將打破中共黨內規矩、試圖連續執政二十年。二零一五年將此判斷首度公諸於世(收納於《與習近平聊聊台灣和中國》一書),當時少人相信;二零一八年,事情成真了。

二零一五年,我判斷二零一八至二零二二年這時段,將是台灣決定自己命運的最後機會期。很少人認真對待。而今二零二一年,認真思考此命題的人多了起來。

二零一六年,我判斷世界、至少西方,將普遍認知到「中共不等於中國」這事實,還是少人信,二零二零年美國白宮帶頭點出這事實,並形成政策,西方他國開始跟進。

二零一八年底,我感知到「川普的白宮將向台灣借名片」,連續寫了四、五篇文章分析利弊,聽進去者將信將疑,聽不進去者斥為天方夜譚。現在,繼任的拜登白宮繼承了這大戰略,並且動作頻頻。

來自武漢的病毒改變全球

二零一九年下半年出版的上一本書,《2022: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談的是台灣對自己命運做抉擇的最後時機:二零二二年。該書中分析了中共對台作戰的可能性,但並沒有進一步判斷時間段。因為那時,台灣總統尚待大選,美國總統尚待大選,習近平終生掌權的態勢還不明朗。

不過才二十個月,不到兩年,世局劇變:

(一) 來路不明、爆發於中國武漢的病毒,瞬間肆虐全球,各國末日感驟升;

(二) 前病毒時期就早已醞釀成形的金融信用超發危機,加上病毒對全球供應鏈的破壞效應可能持續至二零二五年,世界經濟踏入了無地圖的時代;

(三) 中共單方撕毀國際協議、香港五十年不變的「中英聯合聲明」,美國對中共制裁升溫,脫鉤中共態勢明顯;中共方面也做出了許多主動脫鉤的姿態;

(四) 中共完全不再隱瞞擴張主義,三百六十度擴軍,以戰狼外交逼迫歐非中小國家選邊,展開決戰亞洲的布局;但同時,中共對其治下人民的壓制手段,直逼文革、新疆集中營化、在一線城市(如上海)嘗試新疆式網格化管制,擺出與西方玉石俱焚、「攬炒」美國的架勢;

(五)習近平的用人圈子越來越窄,鬥爭手段越來越狠,一切動作劍指二零二二年的中共二十大的保權保位;

台灣的地緣戰略位置重要,但遠比台灣人過去所意識到的更重要。「得台灣者得天下」已逐步成為世界共識。當下的台灣海峽之戰略意義就如一九三六年之前的萊茵河,台灣本島之戰略意義就如一九四一年之前的珍珠港。

任何軍事行動皆由政治決定

台灣社會陷入桃花源心態、不問世事之狀態久矣!避戰與懼戰之情,遠遠大於備戰與作戰之勇!而今,戰火逼近,台灣人卻還在看戲!這個國家的人好像有特異功能,總能靈魂出竅地看戲、評戲,哪怕戲中人就是自己。西方軍界評估風險在2027年,那是因為西方受限於方法學,老是用對外「軍力」的數量、噸位、性能作為評估的標準,而遠遠低估了中共內部鬥爭激烈性對政治決定的影響力。這些嬰兒潮世代才出生的西方將領、學者,犯了歷史健忘症;不論希特勒還是慈禧太后,啟戰、宣戰的動機都來自國內政經壓力,而不來自軍力對比的加減乘除。

在此呼籲台灣政府、新聞輿論界,切勿陷溺於亞洲矽谷之喜,而迴避必須備戰之憂。無論是希特勒或慈禧,「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本文摘自作者新書《被迫一戰,台灣準備好了嗎?》

借名片?!帛琉來訪的想像空間⋯⋯

帛琉總統訪問台灣,帶來了美國駐帛琉大使。或者,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美國駐帛琉大使訪問台灣,帶來了帛琉總統?

這個位於菲律賓民答那峨島(Mindanao)正東方、關島西南方的國家,由200多個迷你小島組成,加總起來的面積,也不過459平方公里,約莫三個金門的大小。國民人數2萬餘人,約莫是宜蘭冬山鄉的一半。

帛琉與台灣共性很多

五年前注意到帛琉這個國家,它具有非常獨特的政治性質。帛琉在國際間有好幾種稱呼,Belau,  Palaos o,還有Pelew。其二戰後1947年由聯合國指定為託管地,由美國託管。1982年帛琉與美國簽訂「自由協同約定」(Compact of Free Association ),由美國負責帛琉軍事防禦。1994年帛琉獨立,正其名為 Republic of Palau, 同時帛琉共和國增修「自由協同約定」,延長美國的軍事防禦責任至2044年。

帛琉共和國的憲法,第三章 「主權及至高權」(SOVEREIGNTY AND SUPREMACY)第三節中明文寫出:《政府權力可以通過條約、約定或其他合同,將軍事國防或外交事務,外包給另一主權國家或國際機構⋯⋯》

《⋯⋯Major governmental power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defense, security, or foreign affairs may be delegated by treaty, compact, or other agreement between the sovereign Republic of Palau and another sovereign nation 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以上對帛琉的介紹,與台灣有什麼關係呢?我們這就來看看。

從地理性質看,「台灣」(Taiwan)這個島嶼的歸屬,二戰後一直處於夾縫之中;夾縫的一邊是1952年生效的舊金山條約下的歸屬未定,另一邊是由中共一黨專政的中華人民國(P.R.C.)堅持的「自古以來論」。

從政治性質看,「台灣」這個島嶼,在舊金山條約下日本放棄台灣島後,實質上由中華民國(R.O.C.)治理。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搬遷到台灣島,美國繼續外交承認中華民國,也默認中華民國對隔岸中國大陸的領土宣示。但一直到1979年美國與R.O.C. 斷交、與P.R.C.建交,美國從來沒對地理性質的台灣島之歸屬表態,連舊金山條約中放棄台灣島的日本政府也從未正式表態過。

台灣人因此落入地理和政治交雜的幽明界中。R.O.C.這個名字,目前國際上只剩下15個國家承認,其中一個就是帛琉共和國;然而,全球卻有112個國家對那本封面上同時印著「Taiwan」和「R.O.C.」字樣的護照實施入境免簽證,而P.R.C. 護照的免簽國數量,連台灣的車尾燈都看不到。

狀況有尷尬的一面。住在地理台灣島上或已經離開台灣島的人,只要拿著R.O.C. 公民身分證,就可以依照R.O.C.的憲法,投票選舉總統。只是,一部份的人相信他們在選中華民國總統,另一部份人相信他們在選台灣總統。

尷尬的反面就是特色。台灣這個島+島上的公民+所實施的制度,在國際體系中行走,具有多重身份。他國政府及人民的普遍認知的身份叫做「Taiwan」,世貿組織(WTO)的認知叫「TPKM」(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認知叫「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另有15個國家的認知叫R.O.C.

台灣四張名片各有妙用

你知道還有什麼事物具有多重身份嗎?那就是物理學中的自由粒子(Free Particle) 以及量子(Quantum)。自由粒子是不被位勢束縛的粒子,在條件下可改變性質;而量子是隨著觀察者不同而狀態不同,無法被測量。

台灣就是世界政治領域內的自由粒子及量子!它的變化,可以改變世界格局;它作為槓桿點,可以讓政治界的阿基米德撬動地球。為什麼?因為台灣有四張名片。每一張都有妙用,就看台灣人會不會用。

三年前嗅察到了世局的一個動向:美國向台灣借名片;前後六篇分析,串連出了一個結論:如果美國借用的是「R.O.C.」的政治名片,那麼它就在與P.R.C.打短中期的戰術牌; 但如果美國借的是「Taiwan」的政治名片,那麼它就在打長期的戰略牌。

美國駐帛琉大使協同帛琉總統來到地理台灣島,對美國是一張絕妙的牌。想想看,一個承認「R.O.C.」 名片的國家帛琉造訪 R.O.C.,一道來的卻是一個代表美國政府造訪「Taiwan」的大使。這副牌往下打,既可是戰術的,也可是戰略的;既可選擇用「R.O.C.」名片挑戰「P.R.C.」內共產黨一黨專政的合法性及合理性,也可選擇用扶植「Taiwan」名片來駁斥中共的「自古以來」論。

最終美國會朝哪一張名片移動,基於以下兩個變數:

1)中共的後續全球動向;

2)台灣島上人民有沒有共識?共識的強度?

我的觀察是,這兩個變數的份量,後者並不比前者輕。但我不肯定的是,台灣社會能否區分名片與實質,是否懂得登高山途中必須有中途站?

「借名片」的列車啟動了!

美國國務院1月9日發出政策:「移除美國-台灣關係的自我限制」(Lifting Self-Imposed Restrictions on the U.S.-Taiwan Relationship),宣佈以往所有對美國各級官員與台灣打交道的限制,即日起失效。聲明中稱台灣為美國的「非官式夥伴」(unofficial partner), 對於台灣海峽對面的那個國度,用的稱謂是「北京的共產黨政權」(Communist Regime in Beijing)。

美國直呼「北京的共產黨政權」

2018年,我判斷美國將向台灣「借名片」,兩年來先後發表了四篇文章:《川普如果向台灣借名片》(2018)、《美中文明對撞下台灣的角色》(2019)、《黑天鵝—「中華民國ROC」的品牌轉移價值》(2019)、《美國借名片論—Taiwan還是R.O.C.?》(2020)。

當下,在距離美國下屆總統就職日只有11天的時刻,「借名片」的列車啟動了!在「美中三公報」還處於有效期的當下,國務院的文件中竟然沒有出現「中國(China)」、「中華人民共和國(P.R.C.)」的字眼, 而直稱為「北京的共產黨政權」。這種下筆方式,若在中國就會被形容為孔子在編撰「春秋」一書時,通過微言大義表達是非的「春秋筆法」。

過往數文已指出,美國借用哪一張名片,Taiwan 還是R.O.C., 對台灣至關重要。一直到一年前,情況還是:借用「R.O.C.」這張名片對美國具有短期可操作的戰術價值,而借用「Taiwan」這張名片則具有長期的戰略價值。

「一中」的代表是中華民國?!

但現在情況已經有所不同了。在國內幾近分裂的現況下,如果川普的白宮想在1月20日之前在台灣議題上「能走多遠就走多遠」,那麼在已定的美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台灣時間14日-16日訪台時,在動作及言詞上就可能出現驚人之舉,甚至不能排除接下幾天內龐培奧本人對台進行「本屆畢業之旅」。

北京半自欺地將克拉夫特訪台解讀為「在三公報一個中國原則下」,殊不知這是自己在對自己下套。如果美國真的偏離其「一中政策」而趨向「一中原則」,那麼激起的問題就是:這「一中」的代表是誰?是被稱為「政權」的中共,還是被稱為「活力十足的民主、美國的可靠夥伴」的台灣?

也不能完全排除,白宮在情急之下,將長期戰略拿來當短期戰術使用。台灣,安全帶請綁緊,內部不要再瞎鬧了,因為世局已經走到了台灣是親白宮還是親中南海,都已經無關緊要了。

(註:本文截稿1月10日,14日刊出。13日龐培奧宣佈取消一切外訪計畫,克拉夫特改以視訊與台對話。雖然美國政壇進入分裂激盪,本文主旨未變,因此仍一字不改於此貼出,供讀者參考)

民進黨沒看到美國的經濟痛點

當下的台美關係,我個人的看法是:台灣政府在政治上插隊了,但同時在經濟上掉隊了。所幸,政治插隊後的台灣,在美方的暗示下,很快就歸隊了。但台灣政府,始終未掌握到美國在經濟需求上的脈搏,以至於陷入過度簡化、一廂情願的境況。如此下去,台灣將錯過一次百年難逢的乾坤大挪移機會。

有關政治插隊部份,簡述如下。自從2018年提出「美國將向台灣借名片,Taiwan 還是R.O.C.」的預測後,兩年來的美中大局發展顯示,白宮明顯想先借R.O.C. 名片對付中共,Taiwan 這張名片則視後續變化再考慮是否借用。外交部長吳釗燮8/20對國際宣稱的「台灣目前不會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可視為台灣民心插隊後被白宮輕拍手背下的歸隊動作。

如同一再指出,美共鬥爭大局下,台灣以其「關鍵少數」的地位是可以要求對價的。政治對價的平衡點太敏感,但經濟對價卻可儘管放開頭腦來想像。民進黨執政團隊的確有在提出經濟對價,但受限於急功近利,視野放不開,只想得到爭取美國大企業到台灣投資,頂多就是爭取BTA或參與印太經濟組織。

台灣必須協助美國經濟痛點

坦白說,這樣只是從台灣利益的角度看問題,而沒有從美國經濟的痛點看問題,這可能出自於民進黨看不到台灣經濟力量的真正利基所在,或者根本在自我形象認知上就矮了一截,總認為小小台灣幫不上美國的經濟大忙。

在美共對撞的大局和疫情打斷全球供應鏈的背景下,美國未來五年經濟的真正痛點是傳統製造業的回流,但美國深知在其傳統產業荒廢多年下,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此,台灣能如何對症下藥、緩和美國的焦慮,以及提出台灣的對價?

以台灣5G設計優勢,整合傳統製造業的流程優勢,打造台灣規格(Protocol)的協作體系,串連全球的台廠遠距協作的製造業生態,把「扣緊在地終端客戶」的彈性元素放到這生態鏈的設計框架內。

這就得提到本專欄過去的兩個主張:《台灣頑童轉大人的契機》(1240期),以及《用價值觀拉開與中國差距》(985期)。前篇提出一個台灣游資以「台灣工業園」主權基金形式投資美國,達到台灣、台商、美國三贏的機制構想。後篇則提出,以台灣5G設計優勢,整合傳統製造業的流程優勢,打造台灣規格(Protocol)的協作體系,串連全球的台廠遠距協作的製造業生態,把「扣緊在地終端客戶」的彈性元素放到這生態鏈的設計框架內。事實上,以聯發科等芯片設計業,合縱連橫傳統製造業者,加上政府的政策平台,就可緩解美國未來5-10年的經濟痛點。前提是,台灣必須對美國的痛點有感,並提升自身對產業格局的視野。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