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存檔:其他刊文

華人是新加坡人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人的認知、人的情緒,都嚴重受到「心態」(MindSet)的影響。語言是心態的外在表徵,因此,本文通過「華人」、「新加坡人」這兩組方塊字,來透析一下所謂的「心態」。

請別嫌我囉嗦,事實上,我現在使用的溝通工具是文字,而你讀到的也是文字,雖然你我視覺上看到的都是同一組文字,但是非常可能你我因為心態的不同,對同一組文字的認知、情緒反應會出現很大差異。例如,你我當下眼前的文字,在台灣叫做「中文」,在中國叫做「漢字」,在日本叫做「支那字」,在新加坡叫做「華文」,同一組符號有這麼多不同名稱,凸顯的就是「心態」的不同。為了擺脫心態的囚籠、保持討論的客觀性,因此一陣子以來,我堅持使用「方塊字」(也就是英文Character的翻譯)來稱呼你當下看到的文字符號。

同樣語法卻心態完全相反

回到本題:「華人」是「新加坡人」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選擇這個奇怪且刺激的題目,為的,就是刺激。刺激的原因,你我都知道,就是這句法引起的聯想:大家已經耳熟能詳、有些人衷心擁護、有些人一聽就跳腳的「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這組方塊字句子。

但是,這兩句句法類似的命題,反映出的心態是完全相反的;前者的心態是在對事實做描述,而後者的卻是一種企圖扭轉事實的威懾命令心態。

在事實描述心態下,馬來人、印度人也是新加坡人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事實上,只要是新加坡公民、拿新加坡護照,管你血緣、種族、文化背景,就是新加坡人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不拿新加坡護照的人,即使具有華人、馬來人、印度人血統或文化,是可以被新加坡分割的。

看見了嗎?事實描述的心態,和企圖扭轉事實的威懾命令心態,這兩種截然相反的心態,卻可以在文字語言中,以同一種句型、語法,魚目混珠、抽樑換柱。

我明白,以上太抽象了。那容我接下來用兩個具體的生活例子,闡明文字用語和心態之間的關係。

華人?華僑?

第一個是我經常引用的個人生活經驗例子。1969年,我由台灣去到新加坡,插班進入初中二年級。人生地不熟,上學兩週就被同學打了,原因是我用語不當,時常對同學說「⋯⋯你們華僑⋯⋯」。打我的同學,雖然只是輕輕一下,丟下一句話:「我們是新加坡華人,不是你們的華僑」。那時,新加坡獨立剛滿四年。

十幾歲的孩子,在家講福建話,在學校講摻雜著不三不四英文的華語,心態上認知、承認自己是「華人」,但不是「華僑」,但他同時也認知,他和我讀的學校名字就叫做「華僑中學」,當時新加坡最大的銀行叫「華僑銀行」。一下子,我就學會了幾個在那之前從來不會的用語:「新加坡華人」(Singapore Chinese),「新加坡人」(Singaporean)。

正好50年前,我在新加坡因為用「你們華僑」被打,50年後的今天,如果還有台灣人在新加坡說「你們華僑」,應該不會挨打,而會被新加坡人當成山頂洞人,你是從哪個山洞鑽出來的啊?

第二個例子,就發生在最近。2019年五月四日,北京大學在新加坡辦了一場「五四運動百年回顧」活動。是不是很怪?50年前就已經不承認自己是「華僑」或「中國人」的新加坡人,竟然回心轉意開始接受紀念中國的五四運動了?什麼心態?

新加坡前(華人)部長楊榮文(George Yeo),用英文發表了一場紀念五四運動的演講。其大意是:五四運動精神是世界歷史的一部份,100年前五四運動中的強烈民族主義成份,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當年中國是衰弱的、被世界列強看輕的,但若今天再搞民族主義,就是錯的。他的原文翻譯:『⋯⋯如果‘五四’的百年遺訓是不斷強調抵抗外國人,那將是錯誤的,中國一百年前激烈的民族主義是正確的,因為那是自衛。但今天需要的不是緊握的雙拳,而是友誼的雙手』。

這項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批評,多麼的大氣!言下之意:我們新加坡華人,沒有否認我們曾經是中國人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但是中國今天強大了,竟然還在用100年前的心態面對世界,請自己檢討一下。

心態決定認知,而統戰就是通過語言文字,讓對方不知不覺改變心態的技能。新加坡華人了解這點。新加坡人夠大氣,給按個讚!

2020大選年資訊戰的四個層次

2019-2020 大選年間,諸如假新聞、網軍、拉黑、境外勢力等等名詞,勢必成為年度關鍵字。已經飽受批評的NCC,未來18個月沒有好日子過,選民的情緒亦勢必沸騰,社會動盪必不可免。因此,台灣有必要將所謂的「資訊戰」(Information War, 或稱資訊戰)概念下的不同層次弄清楚,以免選民的腦子變成一團漿糊。

事實上,刻意造成派系分裂、使得選民腦袋漿糊化、社會天天「張飛打岳飛」,正是資訊戰的層次之一,但它是最低級的層次,待會再論,讓我們先從資訊戰的高級層次開始談,因為只有從高級的高度一層一層往下看,才看得懂什麼叫低級。

資訊戰四種層次

資訊戰,至少可區分出四層,不足之處,請專家補正。最高層,或可稱為「電子戰」,用在軍事行動中。例如,對敵方之電訊干擾,造成敵方的戰機不能飛,飛彈打不準,通信失靈,綜合指揮能力喪失,社會服務如水電、通訊的癱瘓,或製造特定突發事件。

第二層,可稱為「數據盜竊戰」,旨在通過所有的電子手段,包含各種設備裝置中晶片、以及萬網互聯系統內的各種數據交換設備,彙集敵方的各種各樣系統數據,從國防單位到公家機構到金融機構到社交網路。此層次可以是有針對目標性質的,也可以是無選擇的海量收集數據。在日益精進的AI算法以及一日千里的硬體運算速度下,雜亂無章的海量數據可以精準的分析出社會動態、包括每個人的行為傾向。

在數據盜竊及分析的基礎下,資訊戰的下一個層次可以成立所謂的「網軍」,用打仗的高度和專業,在戰略上及戰術上對敵方的社會進行攻擊。眼前的條件,乃二戰時期納粹宣傳主帥戈培爾夢寐難求的;當時的他,只能從人工收集媒體和情資,以對敵軍喊話和對敵方社會施展軟性影響力。但是,今天的網軍,已經可以在分析軟體的操弄下,進行幾乎全自動化的無底線、無上限的軟性攻擊。

資訊戰的最底第四層,就是所謂的「假新聞」和「謠言戰」。這一層次,至今還是手動的,渠道有各種傳統媒體機構,以及俗稱的個人「五毛」,成立的方式可以是被收買的,或是個人自願的。這一最低級的層次,目的五花八門,從抹黑某個特定團體或個人,到影響社會輿論,到選擇性的報喜不報憂或報憂不報喜。此層次,不像較高級層次幹的是「技術活」,而幹的是「情緒活」,也就是其最終目標是挑起對選定目標群體或人士的情緒,至於挑起的該是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端視目的何在。

國安真正的考驗還有司法

以上所分析的四種層次的資訊戰,2020台灣大選下的選民,在進行討論或爭辯時,必須具有區別層次的能力,否則極容易出現「張飛打岳飛」式的罵架戰,不但對個人的腦子無補,也會促使事態嚴重化,使得台灣變成極為容易被操作的社會。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選戰中「小編」的角色,或台灣俗稱的「空軍」。如果他們只是拿薪水的僱員或志願者,那就只是一般憑藉才藝混口飯吃或力爭上游的人,和你我一樣。很多人弄不清層次,把這些年輕人講成「敵人」或「戰犯」,那就是無限上綱了。同樣的,專業的選舉公關公司,固然使用的是資訊戰的手法,但也不能將他們提升到台灣敵人的層次。

資訊戰首先要防的是,頭三層次、基於電子軟硬體的科技的入侵,以及第四層中被境外收買的機構性行為。資訊戰的防治,需要法治的力量;例如整整搞了兩年的美國總統川普「通俄門」調查,其法治過程之嚴謹,令人讚嘆。台灣固然不太可能發生「通俄門」,但是「通X門」難以避免,這就需要法治。

自2015年,我數度為文呼籲立法院立即訂立「晶片國安法」及「資安法」,但立法院至今蹉跎,即使「資安法」通過,對台灣國安真正的考驗還有司法這一關。立法院的「資安法」條款內容能否嚴謹區分上述的四個層次(甚至更多層次)?司法人員的通識,是否足以區分層次,以免案件被「張飛打岳飛」式的搓圓仔掉?NCC呢?

台灣身為資訊生產、設計、出口大國,但對「資訊戰」的漠視和無感,令人驚嘆。若因資訊戰失敗或失陷,那恐怕也只是活該罷了。

英國脫歐入美:叢林風轉狐先知

 過去400年,每當全球政治板塊發生大移動前,都存在一個風向指標性的國家-英國。英國無論在土地和人口上,都屬於中小型島國,卻總能收放自如,可大時大、該小時小、國強時前進、國弱時收斂。這種時而「大英帝國」、時而「小英島國」的本領,不得不歸功於它的深厚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傳統。

套用「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句話,稱英國為「叢林風轉狐先知」絕對不為過。英國政治家的嗅覺極其靈敏,因此這只老牌狐狸值得所有中小型國家觀察學習,這當然也包括台灣在內。觀察狐狸動向,得聚焦在鼻子方向上,若狐狸的鼻子轉向某方向猛嗅,此時雖然它的頭、身還未動,觀察者就該知道,狐狸察覺什麼了。

近鄰不如遠親=英國脫歐入美

2017年最後一週,狐狸的鼻子猛然的急嗅了一下。英國國防大臣威廉森突如其來透露,英國在脫歐後將於東南亞及加勒比海新設兩處軍事基地,可能設在新加坡或汶萊,及英屬領地如圭亞那。

很多人或認為這是英國政府在人民公投脫歐之後,試圖重拾帝國餘暉以安慰國人之舉,或是梅伊首相在脫歐困局下耍的什麼花招,若這樣猜測就有一點「以家貓之心度狐狸之腹」了。二戰後70年來,知所進退的英國老早就從昔日帝國的幻想退場,在1971年底前就完全撤除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英國軍隊,放棄原本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波斯灣及馬爾地夫的基地。

那麼,此次威廉森所說的:「我們必須表明,我們已廢除了上述(不介入蘇伊士運河以東)政策,英國現在再度是個面向全球的國家」,要如何理解呢?

個人對狐狸鼻頭的觀察是:在掂量世局、尤其在川普提速促成美國國內的「制中」共識之後,以及在面臨排山倒海而來的種種脫歐壓力下、務實理性的英國政界達到了一個二戰以來全球勢力板塊挪移經驗之下的最大共識 – 未來幾十年,最符合英國利益的全局策略就是「近鄰不如遠親,脫歐入美」。

近鄰,不但指的是歐洲大陸各國,也就是歐盟,甚至也包括了家中的近親如蘇格蘭、北愛爾蘭。歐盟近鄰對英國造成的不安感就不用多說了,以德國為首、法國為輔的歐盟,其剛性傾向本來就一直束縛著英國的「可大可小、可進可退」的柔性傳統,這也是英國脫歐公投的大背景。自家中的近親,蘇格蘭鬧獨立分家的壓力將來只會大不會小,北愛爾蘭希望繼續留在歐盟的傾向也是世人皆知。英國到了徹底重新形塑自己的角色和戰略的時刻了!

英國能務實的屈居老二

一度,在「中國崛起勢不可擋」的幻象下,英國曾嘗試通過「引中入英」來提升自己的生存力。這從2015年英國率先抵觸美國加入中國發起的、與「一帶一路」配套的亞投行,帶動了德、法、義、日的加入這件事,以及高規格接待中國領導人、以老牌倫敦金融市場支持中國金融股市的「滬倫通」政策等等,都可看出英國試圖以中國為備胎的嘗試。

然而理性務實的英國很快的發現此路不通。一方面是由於中共在19大前後的作為所透露出來的黨政方向,另方面由於美國達到「制中」共識後所打開的中國幕簾。同樣在理性務實下,英國判斷還是「遠親」比較可靠。遠親包括了地球上大多的英語系前殖民國家,如美加、澳紐,再如半英語系國家如新馬、印度。

因此,英國此次宣布脫歐後廢棄「軍事不過蘇伊士」政策,重新在東南亞、加勒比海建立軍事基地,本質上並不是妄想恢復「日不落帝國」榮輝,而是務實的屈居老二甚至老么,分擔遠親美國治理地球的負擔。身處大陸邊上的島國,其務實的外交身段,你能不嘆服嗎?

在威廉森宣佈重建東南亞軍事基地之後幾天,川普在2018年最後一天,簽署包含台灣在內的「亞洲再保證倡議法」(ARIA)。你覺得這是巧合嗎?英國知道美國在亞洲最缺的就是歷史經驗,而英國在亞洲最強的就是歷史經驗。同時別忘了,20世紀初,英帝國曾經將亞洲秩序的管理權托付給日本長達20年,英日之間其實具有深厚的利害關係聯盟經驗。當下,日本加英國在亞洲的投資遠超中國。

由這次狐狸鼻子的動向可以推論出兩件事:第一,若有一天,美式帝國將亞洲秩序托付給英國、日本、印度,大家不用吃驚;第二,英國務實理性下的彈性,值得地球上所有大陸邊上的島國學習參考。

為何台灣沒比現在偉大?

達爾文的理論,至今不衰,就是因為他看出了,物種的提升需要演化,而演化的最大驅動力量就是混交,越頻繁的混交,就越有可能產生適應環境的突變。生物界如是,人的社會也如是。

用演化論來看,世界最成功的混交共和國,就是靠移民起家的美國;美國因大量混交血緣和文化,而成其大。相對來看,日本因拒絕混交,而走向萎縮,台灣則因實為混交但心理上拒絕承認,而成其小氣。台灣沒能比現在偉大,其實是因為心理障礙、文化障礙,而不是演化條件上的障礙。

基因交換的演化機會至為關鍵

今天我們知道了,所謂的「血緣」不過是市井用語,真正的奧秘在「基因」。兩個人,一個來自北極一個來自南極,極可能在「血緣」上絲毫找不到一絲共同線索,然則實際上這兩人在基因上卻有著99%的共同性。兩個來自天南地北的男女,只要混交了,基因上那1%甚至0.01%的差異,就可能激盪演化出原先並不存在這兩人身上的外貌、性格、才智上的變異。

台灣,是一個高度混交的國度。用通俗語言形容,台灣至少具有如下的混交:原民部落之間的混交、台灣原民與南島和太平洋島嶼原民的混交、原西(班牙)混交、原葡(萄牙)混交、原荷(蘭)混交、漢原混交、漢漢混交、漢日混交⋯⋯台灣雖是個孤島,但由於海緣因素,混交歷程並不亞於歐洲大陸或西亞大陸,完全不缺乏基因交換的演化機會。

以上「漢漢混交」一詞需要說明一下。皆稱為「漢」,何來混交?事實上,「漢人」這個概念和「西方人」這個概念的糊塗程度差不多。西亞大地上,南有數百、數千甚至數萬個經過無數個千年而成的族群,含混通稱為「百越」,北邊同樣有數百、數千甚至數萬個經過無數個千年而成的族群,通稱為「胡人」,那西邊呢?東邊呢?我有一位朋友,母親是上海人,父親是北京人,這是南方百越和北方胡人的產物,但他們及後代在通俗語言上都是「漢人」,這就是「漢漢混交」的例子。那麼,一個世世代代居住在高雄的男子,和一位世世代代居住在台北的女子結婚生子,該怎麼稱呼呢?

1945-1952年,兩百餘萬人口從西亞大地上避難至台灣,哇,這下更熱鬧了,雖然這兩百餘萬人大多數也都自稱為「漢人」,但事實上可說是百越後代和胡人後代的大集合。他們加入了原先存在台灣的原原、原南、原太、原西、原葡、原荷、原漢、漢漢的混交生態中。

台灣人的世界觀被限縮

以上這三段文字,若讓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基因學家來描繪,可能幾十本書都寫不完。但我們500字就一筆交代過去了,真正是無奈的事,只能求個大概念了。但我希望,讀者們腦子裡能夠形成一張圖像,那就是台灣雖小、雖為一孤島,但是由於海緣因素,形成了一個極為豐富的混交基因庫。

照理來講,台灣應該比今天偉大多了、聰明多了,因為豐富的基因庫帶來的演化可能性是極為巨大的。但是,台灣雖然具有幾乎相當於半個地球的基因來源,卻沒有成為一個更偉大、更聰明的地方。或許是台灣擁有豐富基因的時間太短,演化的層次還不夠,但時間不是唯一的因素,另外還有一個非基因、非時間的因素,那就是歷史上台灣人的世界觀被限縮了。打個比方,一個聰明的嬰兒若被放到一個封閉的罈子裡,即使他有愛因斯坦的資質,他也演化不出一個愛因斯坦。

那麼,今天的台灣人可以自由進出這個島嶼,人人都有手機可以接觸全世界的信息,其世界觀應該就可以提升到足以匹配這豐富基因庫的水平了。但,卻又不然。這是為什麼呢?只能用泰國人養大象的例子來解釋了。在大象小的時候,你把它用繩子栓在樹上,它掙不脫,日久天長之後,即使大象可以輕易推倒樹,象夫只需要在它的脖子上繫上一條空蕩蕩的繩子,大象就不敢亂動了。這是心理學的問題,不是物理學的問題。

我們該問的是,那條栓在台灣社會心理上的「繩子」是什麼?哪些因素使得台灣這個豐富的基因庫,竟然產生不出相對應的演化進步?明明是依賴海緣才得以形成的豐富基因庫,卻演化不出拓展性的海洋世界觀,而淪落至內縮內鬥的世界觀?這,或許才是台灣主體性論述的關鍵問題。

做自己,還是聽政黨?台灣選民要求真人政治

2014的地方選舉是台灣政治的某種轉折的開始,雖有衝擊但還沒那麼明顯。該種轉折,在2016的中央選舉中凸顯。現在到了2018的再次地方選舉,這個轉折的力道就再明顯不過了。

這個轉折,可以這樣形容:選民要求政黨自我反省、對自我犯下的錯誤動手術,哪個政黨拒絕反省、拒絕自我動手術,選民就會替它反省、替它動手術。

2014及2016,民進黨打動選民的理由其實很簡單,其本質只是一句話:國民黨是個不知反省、不動手術的政黨,換我來做給你看。那些意識形態的話語和對國民黨執政的激烈批評,起到的作用不過是對本質問題的推波助瀾。

民進黨內派系之間相互牽制

2014 柯文哲現象的崛起,可以解釋為:民進黨知道在台北市,單以意識形態話語和對國民黨的批評,還是打不贏國民黨,因此「禮讓」柯文哲,讓沒有任何政黨包袱的柯文哲去凸顯國民黨的不知反省、死不認錯。柯文哲沒有讓民進黨失望,他的外科醫生形象,和亞斯伯格型人格下的真人真語形象,徹徹底底的凸顯了國民黨的迴避問題、不知反省、不可能對錯誤自我動手術的黨性。

時間來到2018,此時民進黨已經全面執政了兩年,總統府、行政內閣、立法院都在民進黨的麾下。選戰由年初就開始打,當時選民對民進黨的期待其實很單純:黨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拜託表現出民進黨是個懂得、願意自我反省的政黨,對自己犯下的錯誤決策和不合時宜的動作,至少表現一些自我檢討的態度。人民其實非常期待民進黨是一個自我糾錯、不落入國民黨死不認錯老套路的政黨。

但,如此簡單的期待,得到的回應卻是和期待相反的。我認為,大多數人都覺得民進黨所犯的錯,很多只是步驟的錯誤而不是目標方向的錯誤,就如任何人際關係,只要表個態,然後自我糾正就可以過關了。然而,民進黨內派系太多,真人太少,派系之間的相互牽制,使得少數的真人接連被排斥至體制外。

在此脈絡下,才能解釋何以在台北選區柯文哲現象得以持續,而且還進一步在高雄冒出韓國瑜現象,以致效果外溢至其他縣市。感到威脅的民進黨,竟然還一個真人不出現、一句真話不脫口,繼續以老套路,把地方選戰當中央選戰來打,一步一步上綱到意識形態甚至基本教義的高度。

選政策、不選黨

韓國瑜現象,並不是國民黨的成功。事實上,在還不到20天的投票日前,如果韓國瑜現象受到挫折,原因絕不會是來自民進黨的攻勢,而只會來自國民黨的過份消費韓國瑜現象。

韓國瑜現象,也不是韓國瑜政見的成功。他沒什麼政見,他只有一種態度:我是一個真人,說的是真心話。他說出口的話是否真的是真心話,他有沒有能力將飄在空中的話語落實為政見、政策,還是一個未知數。同樣的,已經執政台北市近四年的柯文哲,有沒有足夠的政績也是可以辯論的,但是他表現出一種「真人說真話」的態度。民進黨痛批柯文哲是「假人說假話」,這在事實的層面是可以辯論的,但是民進黨一路把真假的定位拉高到總統的級別、意識形態的層次,急速的拓寬了柯文哲對於「市政政績」的閃躲空間。

回到2014-2018台灣政治轉折點這焦點。這轉折若不談清楚,到了2020中央選舉時,民進黨、國民黨及其他政黨,還是會犯下同樣誤判。多數選民已經形成了一種概念,雖然他們嘴巴未必能現在講清楚,那就是:

(一)地方的事歸地方,中央的事歸中央;

(二)意識形態的事歸政治,生活的事歸經濟;

(三)任何沒有自省能力、糾錯能力的政黨都是不可信的;

(四)台灣最急需的是真人說真話、實人做實事。

對當下台灣的選情,民進黨的氣急、國民黨的興奮、中共滲台部門的得意,都是基於一種幻覺,以為選情反映的是民意對政黨的向背。事實上,台灣的選情越來越與政黨無關。台灣的民主在成熟中,2018的地方選舉,已經從過去的「選黨不選人」進步到了「選人不選黨」,如果上天垂幸台灣,2020/2022的兩場選舉能夠再演進到「選政策、不選黨、不選人」,台灣的世界地位將煥然一新。

另方面,無黨無派的獨立參選人應該感到鼓舞,只要你是真正的真人,提出的是真實可行的政見,台灣的歷史不會讓你缺席的。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