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存檔:媒體刊文:聯合報

「西伐利亞主權困境」下的台灣

「主權困境」纏繞台灣已久。本文主旨在於指出,主權困境固然有極其現實的一面,然而它也是一種思維框架(MindSet)的產物。而,在當前世局演變下,尤其是2020美國大選後,人類對「主權」(Sovereignty)這概念,將經歷一次徹底的檢討。這場檢討,可能歷時十年甚至數十年,但台灣得在第一時間就跟上腳步,以免到時愕然或猶豫不決。

大清國的主權概念是被打出來的

從400年歷史寬度來看(1624-2024),台灣的處境是個「西伐利亞的主權困境」。荷蘭人登陸台灣之後的24年,也就是1648年,歐洲自身的政教生態與封建生態之間的鬥爭終於到了一段落,簽下了西伐利亞合約(Westphalian Treaty), 奠定了今日我們所熟悉的「主權國家體系」(State Sovereignty)。1648年,台灣島還是個懵懂的化外之處,事實上,不要說台灣島了,連隔鄰大陸塊上的大清帝國對初生於歐洲的「主權」概念,都還完全無所認知,處於一種帝國思想和儒生「天下」概念的交互混沌期。

大清國的主權概念,是被西方逼出來的,或說打出來的。比如說,大清國下的台灣,頂多被「朝廷」視為一塊可有可無、屬己非己的蠻荒外島,但當時的日本已經西化,對「主權」的概念清晰,因此才會提出「割讓」台灣島的概念。大清朝廷覺得這樣很划算,原來本來自己就無法掌握的一塊地方,竟然還可以被「割讓主權」來平息威脅,真是太合適了。香港割讓給英國,也可做如是觀。甚至後來各地的「租界」,其實都可以這樣來看。

滿州人本來就沒有西方「主權」的概念,漢人儒生就更不用說了,只要能平息事端,讓你用用其實沒什麼了不起。所謂的「喪權辱國」都是後來比較了解了西方「主權」概念之後的事;至於什麼「民族恥辱」,更是在思想上抄襲了西方的民族國家概念之後發明出來的恥辱感,可以視為一種原先不懂、後來懂了之後的被耍弄感的代名詞。

「主權體系」=誰應該被誰管的鬥爭

不管你的祖先原來就住在台灣島上,還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來到台灣島上,今天你生活在台灣島上是一個活生生的現實。除非你決定不要這個島了,要移民到地球的其他地方去,否則你對於自身和這個島的關係,就不能不看清楚幾點歷史:

1. 今天世界上所謂的「主權體系」,不過只有400年歷史,台灣島上的人在意識上是晚到者,對「主權」的意識頂多不過100年。即使大如大清帝國,至死也對「主權」沒多少概念。後來的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主權一開始也是一知半解。中華民國一開始還搞不清楚何謂主權,否則也不會發明什麼「中華民族」來企圖黏合人心。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剛開始根本就是蘇聯共產國際的一部份,「主權」也只是說說而已。

2. 主權體系起於歐洲,1648年的西伐利亞協議後,展開了漫長的領土邊界、誰應該被誰管的鬥爭,期間經歷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妥協出相互讓渡部份主權的歐盟。

3. 美國是一群被歐洲搞煩的、來自歐洲的人所建立的,原先只是殖民地,後來主權意識越來越清楚,就不惜一戰的獨立了。

川普,不管你喜歡不喜歡他的作風,他實實在在得迫使美國人做出反省:究竟是「地球是平的」的全球化,還是老派的「西伐利亞主權體系」對美國比較好?

地球走到這一步,這個「川普大哉問」其實是世界性的;美國得回答,歐盟得回答,日本得回答,有朝一日台灣也得回答。只要是在思維清楚下自己做出的選擇,且願意付出對價,那就是對的。

美國大選亂象與台灣

台灣時間11月3日,美國大選投票日前一天,我曾為文說《這次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不會在投票日11月3日的次日出台。事實上,最終結果能夠在12月15日出台,就算是夠快的了。甚至不能排除一直到總統就職日都還爭議不休,造成美國二戰以來、甚至內戰以來最大的憲政危機》。

現在,經過了三週的折騰,我依然持同樣看法。接下來近60天中,本屆總統川普依然有著極大的行政權力,足以做成兩件事:國內,築起制度性的高牆,使得支持他方向的至少7千萬選民及共和黨內志同道合者,繼續推動他的「清乾沼澤」的諾言。國外,採取決斷性的行動,以阻擋(60%民眾視為主要威脅的)中共的擴張。前者,與台灣只有遙遠的間接關係,而後者,無論其行動為何,台灣都會面臨即刻性的抉擇。台灣政府,沙盤推演工作得做足了;台灣社會,心理安全帶得繫緊了。

「全球派」及「自治派」的大決鬥

美國此次大選的亂局,反映的不只是美國的問題,而是整個地球秩序的問題,或說是人類組織秩序的問題。若看不到這點,可說就是沒看到過去400年的歷史格局。

微觀來看,我們可將其僅僅視為美國的憲法(或憲制)的一次危機。美憲自1789年以來兩百餘年,與時俱進得歷經了33次修憲(27次通過,6次未過),顯然當年立憲者具備了極大的思維彈性,但是依然無法全面照顧到國家未來一切可能發生的變化。當然,2020大選即將帶來的憲政危機,或許會以第34次修憲最終過關,但即使那樣也僅僅是微觀層次的過關。

美國的憲法,無疑是當今地球上各個國家憲法中最完善、最具彈性的一部,它帶著美國走過了南北內戰、一次世界大戰動員、二戰動員、冷戰、國內黑白人權衝突、性別權、持槍權、金融危機⋯⋯但是,再怎麼說,這些都是「美國」這單一「國家」的國家利益問題。

換句話說,憲法的發明及起源,為的是解決國家利益路途上的問題,對於其他國家的利益問題,不在本國憲法的範圍內。 這是西方1648年「西發利亞」(Westphalian) 國際體系以來的最基本假設。

因此,地球發展到今日面貌,宏觀來看,應該問的問題是:「憲法」這種依附於「國家」(Nation, 或State)為載體的秩序規範制度,當遇到「國際問題」時,究竟耐震度如何?20世紀以來,人類用所謂的「國際關係」、「國際法」或「外交」的補丁來試圖緩解這個根本問題,但隨著科技、通訊、交通的密集化,打補丁的方式很快就要行不通而崩盤了。

從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以來,美國人就分兩派。一派承襲舊歐洲風格,講究全球化,一派崇尚拓荒自治。兩派之間的理念鬥爭,一直到今天,可說是美國國體內並存的兩個斷層地塊,時間到了就要摩擦地震。在「多邊主義、普世價值」下,干預他國內政,可說是全球派的一向傳統,而相對的,在「雙邊主義、美國優先」的價值觀下,自治派仗著美洲大陸的地緣優勢,一向傾向於「各國自救、自付成本」的精神。

川普所謂的「清乾沼澤」,劍鋒指得其實多屬全球派,「紅脖子」自然支持他。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自2016年的「通俄門」疑雲開始,「外國勢力」介入美國憲政的聖牛 – 選舉制度就已經開始了,2020的「通共門」疑雲更是雪上加霜。以2020態勢之激烈,全球派及自治派之間的鬥爭絕對無法善了,而是一次二戰以來的國格決鬥,即使後來通過新的憲法修正案暫時過渡,終戰還是要來臨的,也許就是2024。

說來確實有點弔詭,阻止中共全球擴張,原來應該是全球派的任務,現在竟然落到代表自治派的川普身上。而台灣遠在天涯海角之外,照理來講應該進入不了川普的法眼,而促成局面清晰化的卻又是他。看來,政治真的是陰陽辯證的啊!

 

首戰即終戰!?考驗你的頭腦

這是一篇寫給普通人看的大白話文章,有強烈政治立場的人不宜看。但即使是普通平民,如果你抱持以下的信念之一,那麼本文其實也沒必要讀了。這些信念包括ABC三組。

A組:1)首戰即終戰,只要中共武力攻台,台灣一定被拿下;2)只要台灣馬上以「一中各表」爭取中共認同,中共就不會武力攻台;3)中共攻台,美國百分百不會(或不敢)介入。

B組:4)戰事不會發生在台灣,因為以中共的實質戰鬥力,根本不敢發動渡海戰爭,而非渡海戰爭的攻擊是沒有意義的;5)中共攻台,美國百分百會立即馳援;6)中共如果對台動武,結果一定是自己垮台。

C組:7)神靈和媽祖一定會保佑台灣不捲入戰爭;8)即使發生戰爭,台灣也不需要死人,因為別人會來替台灣死。

如果你深信A組,那麼你應該做的動作就是立即負笈北京向中共輸誠,或立即移民逃難。如果你深信B組,那你就應該老神在在,自保即可。如果你深信C組,那你就可以繼續歲月靜好的喝下午茶,該幹嘛就幹嘛。

除了ABC三組,還有D組嗎?有的。D組可以這樣形容:避戰要積極,但是備戰必須比避戰更積極;選擇住在台灣,就有義務挺身保衛台灣;戰爭會死人,不死人的戰爭叫做投降;若希望其他國家在戰時成為盟友,自己必須提供讓別人願意成為你盟友的理由及好處,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防戰如同防颱,準備必不可少

我不知道你的感覺如何,但我感覺台灣當前充滿了分不清ABCD的人,許多人一會是A,一會是B,隔了一天又變成C。從言論自由、思想自由來講, 做A做B做C都沒有問題,但是當面臨巨大變局時,我認為只有D才是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的負責態度。

打個比喻或許更容易理解:氣象雷達發現一個超強超大颱風正在距離台灣500公里的海面形成,A認為反正是颶風,登台了就一定片甲不留,B認為颶風會轉向,即使不轉向也會有一股反向熱氣壓把它中和掉,C則認為台灣有媽祖保佑,只會有驚無險。唯有D開始固定門窗、備糧備水、積極和左鄰右舍談互助條件,並做好災後重建的心理和物資準備。

請問,如果你把我當朋友,你是希望我是A、B、C還是D?你希望你社區內的人屬於A、B、C類,還是D類?

那麼你自己呢?你覺得你的朋友、你的社區,會希望你是ABCD中的哪一類人呢?

「首戰即終戰」唯一可能只在裡應外合

當然,颶風是自然現象,沒有意志,而台灣面對的武力威脅,卻是有意志的中共。因此,在談完台灣的ABCD 後,有必要對北京說幾句話。

在此衷心的奉勸中南海,收起你動手台灣的念頭,停止你對台灣的武力恫嚇。這並不是因為台灣很強很大,也不是把你看成紙老虎,亦非出於人道關懷。這完全是在為你分析利害。

利害的關節,就在今年8月3日的本專欄中 – 《美國借名片論—Taiwan還是R.O.C.?》。再往前進逼,等於就是為美國創造向台灣借名片的速度。一旦發生,倘若借的是「Taiwan」這張名片,那你只會丟「面子」,但倘若借的是「R.O.C.」這張名片,那你連「裡子」都會丟掉。言盡於此,相信聰明人都聽得懂。

另外,請約束你的智囊們,不要再提什麼「首戰即終戰」了。因為,在區域的大局勢下,實現「首戰即終戰」的唯一可能性,就是你相信你部署在台灣的內應已經充份及完備了,有人開門有人帶路,好像當年打敗國民黨一樣。但是,今天的台灣,已經不是蔣介石的台灣了。老是說「首戰即終戰」,不但不智且洩漏情報。

彩票意識到保險意識

你我都買彩票,但也都買保險。這是社會人生常態,但絕大多數人不會意識到其中的矛盾,更不用說自我檢討。

買彩票是基於人性中的僥倖,好運氣會落到我頭上。而買保險是基於人性中的務實,壞事情有可能會落到我的頭上。

對於戰禍這件事,台灣人現在處在彩票意識遠高於保險意識的狀態,也就是僥倖心理遠大於務實心理。

台灣人不能再鴕鳥下去

半年前,戰禍在台灣還是禁忌話題,甚至是禁忌意識,只要誰敢想就是唱衰台灣,誰敢說就會引來嫌棄反應,誰要敢倡議人民付諸具體行動,就更加罪不可赦了。你不要看到電視上、媒體上都在大談「戰爭」,就以為「戰禍」不是禁忌話題,其實媒體上對「戰爭」大放厥詞,正好就是「戰禍」意識其實還是禁忌的一種反證。因為媒體在談戰爭時大都圍繞著「美中戰爭」、「美中戰力的對比」展開,好像焦點是在南北韓、波斯灣、南海,這其實是忌諱以台灣為戰爭主體、戰禍的承受者展開討論,好像自己是戲評家,而不是演員或後台。俗話說「公親變事主」,而台灣在戰爭、戰禍這件事上卻是「事主變公親」,跳出圈外把自己當圈外人的本領驚人。

再看學界,無論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所發表的分析評論,多半來自外國人材料的引經據典,美國某智庫如何說啦,歐洲某教授的觀點啊,日本的看法啦⋯⋯那請問,台灣自己的研究在哪??台灣人的看法在哪??是台灣人自己沒數據,沒相關知識?我想應該不是的。那麼大家的心理禁忌在哪??為什麼關係台灣自己福禍的戰爭、戰禍現實不敢談,一定要等到美國、歐洲、日本數據、觀點出爐,才願意皇而堂之議論,挾洋以自重?

這絕對是個心理問題。台灣的政府、學界、媒體、人民都必須轉大人。

對於戰禍應該有的心理意識及務實準備,本專欄08/27的「首戰即終戰!?考驗你的頭腦」一文中已經把框架講得很清楚,此處文字不容再重敘,但可回溯參考。

這裡,想更坦率的談。由於幾個月來一直在有意打破台灣對「避戰」、「備戰」、「戰禍」話題的禁忌,前陣子某前部長向我提了一個尖銳問題:《請問台灣要積極備戰是怎麼個備法 ?全民恢復徵兵,兵役期恢復?年?南北關鍵電塔從兩個變成10個? 三個天然氣接收站增加成10個?還是其他方法》?意思就是,台灣的人心和基礎設施現狀禁不起打,談積極備戰有用嗎?

我的回答是:

1)現實上,台灣自己只能攔阻登陸戰,無力嚇阻「非登陸戰」(如飛彈襲擊、水電癱瘓),任何非登陸性質的攻擊後果都要靠民心、民力支撐(可比喻想像為全島發生8級地震);

2)據我所了解,若桃園登陸,雲林人不會馳援,反之亦然,因此各地需有自衛力,社區民防、民團、民兵的訓練組織,應該立刻開放建立;

3)一時恢復?兵制不可能,但可在募兵制下積極推動招募女兵(請Google 2016 10月文《為什麼不招募50%女兵》?)。

請強化保險備戰意識

人民的備戰呼聲近日越來越高,聯合報系「鳴人堂」網站刊出《小老百姓如何備戰》一文,Line 群組中也有以下意見,引述如下:

「1.從國中到高中,每週3小時的槍擊訓練;2.不論男女,每年1天的槍擊訓練;3.每個派出所建設彈藥庫,擁有足夠的槍枝、彈藥。全民有槍、有訓。開戰當天,所有人拿健保卡像領口罩一樣,有職訓過的,每個人都有槍」。

幾年前南北韓緊張時,南韓政府告訴人民開戰後首爾可能死亡30萬人,而首爾地產並未因此下跌。大局下,台灣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會處於戰火及身的邊緣,政府、媒體、學界、人民,應該開始轉大人,由彩票意識轉向保險意識了。

「美國借名片論」: Taiwan 還是 R.O.C. ?

2018年,我判斷美國將向台灣「借名片」,先後就此判斷發表了三篇文章:《川普如果向台灣借名片》( 2018/11/18)、《美中文明對撞下,台灣的角色?》(2019/01/03)、《黑天鵝—「中華民國ROC」的品牌轉移價值》(2019/02/20)。此三文後收錄於《2022 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一書中,據可靠消息,中南海早已就此三文及該書內容做了深入探討。當下,事態正往這方向發展,台灣社會必須對以下三問題開始探討及辯論:究竟是出借哪張名片?一步到位還是分兩步走?中南海的可能反應及台灣的對策?

改變中共政體才能遏止中國

先簡要介紹前述三文中對「美國借名片」這概念的要點:

(一)若美國認定只有改變中共政體才能遏止中國的軍事擴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向台灣借用名片,因為惟有通過台灣名片的力道,才能動搖甚至瓦解中共的統治。

(二)地球上沒有「台灣問題」,只有「中國問題」;中國問題的解方在台灣,尤其繫於台灣的主體性,也許台灣人自己不這樣看,但世界是這樣看的。

(三)2016年發表《中共不等於中國》(2016/07/25),其後隨著形勢發展,「反中共不反中國」、「反共產體制不反中國人民」成為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的共識。

(四)不論台灣社會喜不喜歡「R.O.C.」,這張名片對美國具有重大的可操作品牌價值,而「Taiwan」這張名片對美國有重大的長期戰略價值。

接下來探討三大核心議題。首先,從台灣利益的角度,應該出借哪張名片?若能在無恐懼的理想狀態下舉辦公投,當下的台灣多數人肯定是希望美國及國際一步到位的承認「台灣共和國」(R.O.T.)這張名片。但若如此,從中南海的角度看,等於是美國向中華人民共和國(P.R.C.)直接主動宣戰,這並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即使對美國的死忠盟友而言,國際法上的操作也過於複雜難行。因此,台灣社會不得不深思,如此一步到位真的符合台灣在現實政治下的最佳利益嗎?

ROC「先借後轉」治中共

但是,若「一步走」切割成為「兩步走」呢?我在《香港國安法 北京跨過奈何橋》(2020/05/24)一文中寫到:《⋯⋯如今北京強渡關山,不惜撕毀《中英聯合聲明》,這樣一來,英國在法理上也可以要求WTO取消香港的實體地位,美國也可以理所當然的取消對香港的所有特殊待遇。甚至,中共跨過的這條國際紅線,有朝一日也可能成為美國撕毀「美中三公報」的案例援引》。 

當下,美國通過的種種對中共政權的法案,加上醞釀中的「防止台灣遭侵略法」(Taiwan Invasion Prevention Act),實質上已經動搖了「美中三公報」的基礎,只差對峙形勢進一步惡化後的宣示了。台灣現在得問自己:假設美國要借「R.O.C.」這名片,屆時政府同不同意?當然美國也可技巧模糊的避開「China」和「Taiwan」這兩個字,而用例如「two Chinese nations」(兩個華人國家)這樣的字眼,屆時台灣人同意嗎?台獨工作者同意嗎?

美國若走這條路,最終目的當然不是為了創造「兩個中國」,那對美國利益一點好處都沒有。這樣做一定只是過渡性的「品牌操作」,若干年後可進行「品牌轉移」。那麼,台灣在「中華民國R.O.C.」品牌被「先借後轉」之後,剩下什麼?你很聰明,你猜對了。

再來就要談中共的反應及台灣的對策了。中共會如何?那就要看美國的智慧及中國人民的反應了。台灣社會得綁好物理及心理的安全帶,此點可參考《台灣訣:不掉隊、不插隊、除肉桶、固社區(2019-01-20)》一文。另外,也須意識到,在世界眼中,台灣的主體性的唯一落腳點就是真正的民主自由法治,三者缺一不可。台灣還有很大努力空間。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