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存檔:媒體刊文:蘋果日報

習近平的抉擇;台灣的預策:政治全光譜福禍解析(之一)

Insights22Cover

前言

習近平的歷史定位,已經等不到年底的中共20大了。等不到兩個月,甚至兩個星期內,他對中國、中共政權的功過就會板上釘釘了,只是他自己還不見得知道。

台灣的長久國際角色,如同2019年出版的《2022 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一書中所預判,今年就是一翻兩瞪眼的開始。只是,多數台灣人自己還沒充分意識到。

台灣之福禍

上篇在《習近平的恐怖情人:台灣的韓戰效應》一文中說,就像史達林用韓戰玩了毛澤東一把,普丁也用烏克蘭戰玩了習近平一把。若說韓戰「救了台灣」,那畢竟是一種歷史馬後炮的說法;韓戰還在打的當下,沒人知道對台灣是福是禍。同樣的,俄烏戰事之收場方式,對台灣的國際政治角色是福是禍,當下也沒人敢斷言。然而,作為台灣自己,必須清醒、做出「預策」- 若是福,如何進取;若是禍,如何接招。

大局

對於俄烏戰事之收場方式及時間,說法紛紜,此處不再贅述。本文要點出的關鍵要點如下:

1)無論如何收場,全球現實政治大勢下,歐美各國只能兩邊選一邊:對俄國,選擇「安普保歐」或「去普保俄」;對中國,視習近平識相與否,選擇「去習保共」或「去共保中」。如同前文所說,這個選擇的空窗期很小,長不過兩個月,短可至兩週。

 2)覆水難收,普丁已走過幽明兩界的奈何橋,習近平還在橋中間 – 自普丁十個月前在烏克蘭邊境佈兵、共機同期在南海、台海、東海的動作,一直到習普的冬奧會二人密談後即刻對烏動武,已經坐實了習普二人已結成命運共同體。在不歸路上,普丁已經沒有回頭路,而習近平還有一絲毫的回頭路,但前提是他願意做出「我是被普丁綁架的」這類表述,並以實際行動支持歐美對俄國之制裁。抉擇的時間,只有兩週到兩個月。之後,習也沒有回頭路了。

 3)俄烏之戰,無論如何收場,普丁已成過去式。若不及時跳下普丁號戰車,習近平的最好出路也不過就是過去進行式。美歐不見得不願意看到習氏跳下普丁戰車,但這對習在中共權鬥場內乃權位自殺行為。何況,美歐不見得願意看到習近平擺脫國際困局,因為他會妨礙美歐建制派(如你高興也可稱為「深層政府沼澤地」)對全球秩序「重置」(Reset)之進程(請見上述文章)。

 4)核戰威脅- 自二戰結束以來,世界發生過兩次核戰危機,一是俄美之間的古巴核彈危機(1962),二是俄中之間的珍寶島戰役(1969),兩次俄方都是首度威脅方。此次俄烏之戰,一週戰情不順,普丁立馬就提出核威脅,意氣不輸史達林、赫魯雪夫。普丁早已不屑且揚棄共產主義,這意味「隨時可動用核武器」這態度,不是共產主義之特色,而是「大俄羅斯民族特色」。中國並無此態度特色,雖擁有美國1/20之一的核武,但在「威脅使用」這件事上,卻強烈寄生依賴它國,如與美國旗鼓相當的俄國,還有小弟北韓。烏戰還在進行,普丁這次敢不敢出格動用戰術核武,尚為未定之天。若敢,台灣必然得到韓戰效應。若不敢,或令習近平得到核威懾依然有效之結論,但在他自忖傳統軍武犯台帶來之全面制裁後果也經不起之戒慎心態下,台灣依然可得到若干韓戰效應,當然,這是假設習近平神智尚清。

 5)即使「安普保歐」,也只是權宜之計,最終依然是「去普保俄」。俄國可以保,因為共產蘇聯已經不可能死灰復燃,俄國現代化進程依然有望。至於對中國,鑑於其龐大的14億人口以及共產黨蛛絲般、深入肌理之機制,美歐可能選擇階段性的「去習保共」,再徐圖「去共保中」。當然,如果中共集體不識相,那又另當別論。

 6)經濟上,只要普丁還在位,西方將一直加大制裁力度,直到徹底脫鉤。即使普丁下位,制裁的動力還會持續至少十年。習近平至今綁定普丁之作為,已經使得中國成為「留校察看生」,即使習近平表現出悔意,此「留校察看效應」亦或長達十年以上,期間隨時可被退學。換句話說,中國的世界地位已經處在「保釋緩刑十年」狀態,隨時可被解除保釋。

253

習近平的恐怖情人:台灣的韓戰效應

奉上千億歐元,換得普丁出席張家口(史上之塞外)冬奧會開幕式、加上閉幕式後才對烏克蘭動手之承諾,習近平瞬間贏得了一個恐怖情人。

開戰僅僅十天,不僅戰情不順,西方以閃電之速集結,對俄制裁,普丁錯愕;習近平進退兩難。虎年騎上了虎背,老虎普丁豈容習近平下虎,就在西方輿論界開始隱隱明示北京乃幫凶之際,普丁大聲向國際誇讚中國是真正的朋友、高大的國家,硬生生得把習近平綁上普丁號戰車。

就像史達林玩了毛澤東一把,普丁也把習近平玩了一把。史達林睥睨世局,鼓動金日成南侵,迫毛氏捲入韓戰,沒料到美國參戰,後雖以和局收場,但意外的救了台灣。歷史不會重複,但是會押韻;俄烏之戰的收場韻腳,難說不會導致韓戰效應:「台灣再度因禍得福」。蔣介石曾有他人代筆之傑作《蘇俄在中國》,痛斥蘇俄對中國之謀害;或許日後某高人會出續本《蘇俄於台灣》,暢論蘇俄對台灣的貢獻。

習不知「兵者,國之凶也」

普丁動武烏克蘭,初始目的十分清楚:徹底的、永久的拿下黑海周邊之軍事要地、工業集群、富饒礦區,如克里米亞,頓巴斯等地;另佔領基輔,建立反美政府,作為與西方談判之條件。至於外傳與習近平隨後對台動武之默契,實情難辨,但我判斷,即使是真有其事,對普丁也是假事。試想數月前記者詢問普丁有關習近平攻台之可能性,普丁輕蔑一笑,說經濟手段就可解決之事,何須動武?普丁完全不天真,他當然知道中國也無力「經濟取台」,但連跨陸取烏這件事都弄得如此難堪(2014克里米亞經驗),何況跨(台)海作戰?他那輕蔑一笑,笑的是習近平不諳軍事,不知「兵者國之凶也」這道理。俄烏之戰,勝敗不論,普丁絕非不知兵者。相較之下,僅有紅二代大院勾心、政場鬥角經驗,毫無戰爭經歷的習近平,雖通過政鬥取得「軍委主席」地位,卻天真的誤以為「集中資源辦大事」的經驗可以無縫轉移至「集中資源打大戰」之上。

美式秩序不容動搖

俄烏之戰牽動之世界大局下,回頭看看美國的意圖走向。由這事件,完全可以看出何謂美國的「國家利益」以及其本質。「國家利益」這名詞各國都朗朗上口,然而涵義有所不同。在我看來,國家利益至少有兩類,一類是制度性(如美國)的國家利益,另一類是非制度性(如俄國、中國、伊朗、北韓⋯⋯)的國家利益。

制度性的國家利益,不隨領導人變更而轉移。別看2020美國大選中鬥得腥風血雨、別看川普被稱為「單極主義」而拜登被稱為「多元主義」,遇到世界變局時,制度自然會規範出延續性。這回,拜登在中國政策上是「川規拜隨」,對俄政策上,雖然川普放言如果他還是總統戰爭不會爆發,但我相信,在爆發已成事實的情況下,即使總統是川普,對策也不會與拜登差太多。

非制度性的國家利益就不同了。普丁及習近平,只要換人了(無論是因為健康、刺殺或政變),國家利益政策立刻可以180度轉彎(想想鄧小平、戈巴契夫、甚至普丁之案例)。

無論同意不同意、喜歡不喜歡,美國的國家利益就是「不容許地球上出現足以動搖美式秩序的國家或勢力」,手段可以是外交、經濟、或軍事,方式可以是利誘、顛覆或脅迫。共和黨保守主義的川普說,這世界上有「深層政府沼澤地」必須清除,民主黨自由主義的拜登說,只有多元包容才是正道,但相信我,他們對「美國國家利益」的堅持都如以上所定義。

當前,足以動搖美式秩序的國家,大咖有俄國、中國,中咖有伊朗,小咖有北韓。而足以動搖美式秩序的勢力,大咖乃獨裁政體、共產主義,中小咖不一而足。對這些國家及勢力,川普、拜登的手段方式不一樣,但基本立場不會有差異,就算大家所擔心的萬一賀錦麗接班,手段上或會出現奇觀,但基本立場還是一樣。

即使在手段方式上會有差,但是美國的步驟都會遵循一個原則、一條路線:先敬酒,敬酒不吃吃罰酒,罰酒不吃就灌酒。有人會稱這是霸權。是的,這的確是霸權,但是霸權也有分「善霸」和「惡霸」;選擇不多,但必須做出選擇。

普丁對基輔動武,在美國國家利益的光譜上,已經進入「罰酒」階段,若他再進一步(而這是極可能的),那就進入「灌酒」階段。歷歷在目,已經被綁上普丁戰車的習近平想來難以入眠。

世界秩序或將重置?

當前世局中的最大懸念,就是美國是否認為時機已到,一次性的重置(Reset)世界格局,以保美國秩序貫穿本世紀。

世界局勢本來就已經像是高壓鍋內待烹的爆米花;經濟的貧富差距;金融的貨幣危機;政治的開放與獨裁對立;美國與中共政權的爭霸;跨國深層政府與在地利益之間的拉鋸;混雜著宗教及人種的地緣衝突;民粹派對建制派的挑戰;中心化及去中心化的科技拉扯⋯⋯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肯定治絲益棼,美國苦於找不到一個足夠高大上的機會窗口,以(對美國利益而言)最低代價,一次性的重置世界格局。

好傢伙,普丁插隊進來了,戰車上還綁著個習近平。另一角度把時間拉長來看:也可視為美國在國家利益下請君入甕。而普丁已經一隻腳踏入甕,習近平欲掙脫而不得,破罐破摔之下隨著入甕也並非不可能。

若美國有重置格局之大意圖,歐洲及日本固然無此膽,但若普丁戰車不停,兩者也只能站隊美國。因為,只要是具有起碼見識的政治家,都知道這個世界、這個地球,已經走到了不得不重置的時刻了。無論在政治上、貨幣金融上,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帶來的複雜及混亂已經無以為繼了,世界及地球必須再度簡單化。

習近平要吃「罰酒」或被「灌酒」?

若是,美國可以一魚四吃。政治上,視普丁神智狀況,選擇「安普保歐」或「去普保俄」,對中國,視習近平識相與否,選擇「去習保共」或「去共保中」。經濟上,迫使歐洲及亞洲承擔自己的區域安全成本。貨幣金融及財政上,促成全球勒緊褲帶,緩解過去20年累積的美元超發壓力、攤平美元泡沫, 由全球吸收。供應鏈秩序上,通過吃緊期,重整至對美國國家利益最有利的狀態。

在理性層面,事實上,「安普保歐」還是「去普保俄」,普丁本人的選擇先於美國的選擇,而「去習保共」還是「去共保中」,習近平本人的選擇先於美國的選擇。換句話說,罰酒還是灌酒,優先選擇權其實是在本人身上的。

局勢演化過程中,是否會發生較大戰爭?不敢說一定不會,這得看普丁號戰車的方向及衝勁,還有習近平的心智和身手是否足夠跳下戰車?事態是嚴重的,否則美國特使團也不會在下班後才接到緊急通知來台安定人心。

台灣正道:拒共保台

至於台灣,沒什麼好說的。過去的韓戰不是台灣挑起的,後來的韓戰效應也不是台灣可以決定的。這次烏戰也一樣,「守住正道,對外拒共保台,對內清除政治肉桶,建立民防、向國際證明台灣自己願意投身保護自己。」

如果連自己能做的事都做不到,換我是他人他國,也會像普丁般的輕蔑一笑,受苦只是剛好而已。即使在韓戰效應下躲過災難也只是運氣而已。

230

習近平被普丁綁架後的世界格局及台灣

就像誤闖叢林的小白兔,習近平被普丁綁架了!天下若有後悔藥,習近平在聽完普丁2月21日的50分鐘演講後,一定抓一大把吞下去,槌著心肝痛斥自己技不如人。

普丁在演講時宣佈,俄國正式承認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的兩區域為獨立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LPR)及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DPR)。固然普丁用31項條約,以十年為期,將此兩國框限為附庸國,但卻一再強調俄國對此兩小國並不享有主權。

普丁宣告全球「住民自決」

妙的是,普丁在宣告時,至少三次引用了以下的國際法原則,並逐字逐句的覆述了相關的聯合國憲章及美國在支持科索沃獨立時的宣言:

1)是否成為獨立國家乃住民自決之事,非住民無權干涉;

2)住民自決,公投就可決定,不需要任何「中央政府」的同意;

3)2014年克里米亞住民中92%公投贊成獨立,隨後以獨立主權國身份加入俄羅斯聯邦;

4) 此次盧甘斯克及頓內茨克住民公投中96%贊成獨立,且俄國住民中86%在民意調查中同意接受該兩小國的獨立。

本文要談的,不是普丁說這番話是否出自誠心、數據是否真實,而是他的立論基礎定錨於「住民自決」及「公投有效」。這一變化球,習近平接得住、接得起嗎?在普丁所宣揚的法理邏輯下,台灣近日引起社會爭議的「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這句話,頓然成了偽命題;應該擔心的不是台灣,而是中共政權。再來,國際上應該提出的警告不應該是「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而是「今日頓巴斯,明日新疆」。因為,在普丁邏輯下,不但台灣人,連新疆維吾爾人都可通過住民自決而選擇自己的憲法和國際身份。嗯,還有香港、蒙古、西藏呢。那上海人呢?福建人呢?

更進一步的,在演講中,普丁毫不避諱的說,除了上述的克里米亞、盧甘斯克、頓內茨克等地,他完全承認烏克蘭的領土及主權,希望烏克蘭作為一個主權國家能夠進步發展,去除貪腐,「關心自己人民的福祉,接納融合烏克蘭國內的烏克蘭人、俄國人後裔、韃靼人才是烏克蘭領土及主權的真正保證,希望烏克蘭成為自給自足的強大主權國家」。

這一記悶棍,又打得習近平七葷八素。結合上述的「住民自決」原則,至少普丁有這勇氣表達他的價值觀:只要烏克蘭存在一個公民願意通過投票而接受的政府,雖然烏克蘭「自古以來就是俄羅斯的一部份、後來是蘇聯共產黨敗家子創生了烏克蘭國」,今日俄國在現行國際主權體系下,還是會依循住民自決原則,接受、承認烏克蘭的獨立主權,至於加不加盟俄羅斯聯邦,那是烏克蘭國自己的決定。

其實,若不因人廢言,普丁的這段話,對台灣也有極大的適用性,套用如下:「希望台灣作為一個主權國家能夠進步發展,去除貪腐,關心自己人民的福祉,接納融合國內的原住民、老移民、新移民、新住民,才是台灣領土及主權的真正保證,希望台灣成為自給自足的強大主權國家」。

普丁2022年2月的對烏克蘭動武,無論其軍事、政治結果如何,絕對是二戰以來全球權力格局的最大板塊挪移之開始,影響之廣度和深度,大過韓戰、越戰、中東戰爭、阿富汗戰爭、美蘇冷戰、蘇聯解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力擴展等等事件。

世界局勢本來就已經像是高壓鍋內待烹的爆米花;經濟的貧富差距、金融的貨幣危機、政治的開放與獨裁對立、美國與中共政權的爭霸、跨國深層政府與在地利益之間的拉鋸、混雜著宗教及人種的地緣衝突、民粹派對建制派的挑戰、中心化及去中心化的科技拉扯。。。大家都在猜,究竟是習近平還是普丁,首先出手按下高壓鍋的開關?甚或更糟,普丁和習近平聯手按下開關?

中俄陷入囚徒困境

事實上,普丁與習近平之間,完全沒有共同利益聯手的餘地。他們之間的關係,乃標準教科書中描述的零和博弈關係,也就是囚徒困境 – 不是我佔你便宜,就是你佔我便宜。現在,普丁吃習近平的蛋糕是吃定了。首先,藉著北京冬奧會唯一出席的大國元首之機會,換走了超過千億歐元的訂單,為侵烏戰爭之花費打了個底。若侵烏戰爭的軍事、政治目標達成,整個歐陸、歐美、歐亞的權力格局將改觀,普丁是大贏家,他會逼迫習近平做出中國無法負擔的、進一步威脅歐美的政經軍動作。若侵烏行動達不成目標,俄國被迫接受美國及北約的秩序,從此一蹶不振,那麼,普丁就會拖中國下水,以能源、原物料為要脅,對中國需索無度,再以聯印度制中,以中亞鬧中,使俄方變成中方的某種另類「超級大北韓」負擔,10-20 年後最終反目成仇。

閃電戰不成,持久戰打得就是後勤,就是經濟。陷入持久戰,普丁就算是敗了。被普丁綁架拖下了水的習近平,至少會喪失一部份對台灣下手的動力。當然,從另個角度講,台灣也更應該加強備戰,因為,敵方的底氣由強轉弱,也是敵方氣極敗壞、破罐破摔的觸因之一。

普丁,以「住民自決」為由發動的入侵烏克蘭,是一樁歷史分水嶺事件。對世界如此,對中國如此,對台灣也如此。讓我們台灣人記住,「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這句話是不通的;「今日頓巴斯,明日新疆(西藏、蒙古、香港、上海、福建)」這標語才是通的。

當下,普丁已經祭出核子威脅,顯示他的軍力和經濟壓力已經快到頭了。接下來哪怕是他僅僅做一些核子假動作,對台灣而言,烏克蘭之戰就可能帶來一種「另類的韓戰」效應。被綁架的習近平,心中今夜是五味雜陳。

沒有獨立的人格,就是廣義的統派

SwissTargets

不管你自我感覺是偏綠還是偏藍,如果你的人格不獨立,恐怕在政治實務上,你只能被歸類於廣義的「統派」。道理很簡單,沒有獨立人格,在政治實務上被逼到牆角時,就容易妥協,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躺好,不抗爭而默默接受。而,這正是覬覦台灣領土的敵人在入侵台灣時最需要的社會文化,不論是文侵還是武侵。

道理反過來說,如果你有獨立人格,你肯定是偏向自我治理、反對被威權統治的,躺平主義不會是你的天性,反抗威權才是你的天性。有獨立人格的人所堅持的原則不一定是對的,有時甚至是偏執的,因此對是否具有獨立人格這問題的判準不在於「對錯」,而在於是否天生反威權統治。

好學生應該是:好奇、好問、不服

其實日常生活中就有例子。你我中許多是父母,即使不是父母,你也做過孩子。孩子有沒有獨立人格的傾向,就看他/她在家中、學校中對威權管制的反應。不受管教、喜歡自己發揮的孩子,長大就會有獨立人格的,反之,則沒有。

因此,對「好學生」、「好孩子」的定義,就決定了一個社會、國家、文化中獨立人格的含量。如果這兩個定義落在「聽話、服從」,此社會、國家、文化一定患有「獨立人格匱乏症」,通常就是個政治上的順民社會、經濟上的打工國家。反之,若定義落在「好奇、好問、不服」上,通常政治上就會升格為自發秩序社會,經濟上成為創新國家。

回到此文的標題,「沒有獨立的人格,就是廣義的統派」。這樣說,肯定會傷到許多人的自我感覺,這點只能抱歉,因為話必須說到位,否則乾脆不要說。

此標題不僅適用台灣,也適用於所有其他在地緣上存在「被統一」的國家,例如烏克蘭、南北韓,還有許許多多地緣上陷於千年困境的國家或民族。

獨立人格匱乏症=等待被統一

重點重複一次:國家患有「獨立人格匱乏症」,就是培育「被統一」條件的富饒土壤。值此2022年初春,世界聚焦於烏克蘭和台灣,兩者是否被敵國侵犯,都對地球未來30年的勢力格局具有重大影響,然台灣的關鍵性比起烏克蘭大上十倍也不止,不過這不是本文主題,先略過不表。

想深入談的是,烏克蘭和台灣,哪個國家的「獨立人格匱乏症」比較嚴重?換個方式問:哪個國家的「政治順民症」比較嚴重?或,哪個國家的「民間自發秩序所產生的國防力」比較強大?

烏克蘭人口台灣兩倍,正規軍40萬,從比例上與台灣相符。然面臨敵人強大火力之威脅,其國民已主動全面自發組成民間防禦系統,女性不落男性。顯然,烏克蘭人不乏獨立人格,也沒有順民症。

由於同樣與俄國接壤,遠在北方800公里的愛沙尼亞(Estonia)也緊張起來,人口僅有133萬的該小國,已經自發組織了兩萬民兵,打算以來福槍狙擊手的民防,對付可能入侵的俄國飛機大砲坦克部隊,因為身為如此小國國民的他們非常清楚:只要國土(台灣的1.5倍)不被全面有效佔領,敵人就輸了。愛沙尼亞也沒有順民症 – 想要打我很容易,但想要佔領我你試試,我人口中的1.5%是自發的民間狙擊手。這比例,若換算到台灣就是正規軍之外,民間自發產生35萬名步槍狙擊手。

台灣在地緣上乃兵家必爭之地,未來一千年可能都如此。想要有主體性,首先人民得要有獨立人格。不敢講全部,至少一半人得有吧?想擺脫近代史400年來的順民症,首先得有起碼的血性,而不是桃花源小確幸吧?

難道台灣未來一千年都要落在「被統一」的懼怕中?聯合國席位就能有保障?人家烏克蘭都有了32年了。靠他國保護?我還沒聽說過本國人不求自衛、他國就來保你的案例。

沒有獨立人格,何來獨立國格?沒有獨立人格,就會傾向於「不排除被動統一」,換句話說,就屬於廣義的統派,不管嘴裡怎麼說。

活在今天,什麼是哲學?

讓我來做一件兩面不討好的事。如果你沒問過自己「什麼是哲學」、「東方哲學和西方哲學究竟不同在哪裡」 這類問題,那麼你可能看不懂這篇文章的深意。另方面,如果你對「潛宇宙」和「人設」毫無所知,你也看不懂。

哲學=潛宇宙中的人設能力

任何學問都會與時俱進,作為萬學之母的「哲學」,容我於2022年2月1日大年初一,對「哲學」下個新時代的定義。哲學就是潛宇宙中的人設能力。這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首次這樣定義「哲學」。人類語言千百種,至少以我在英文世界、方塊字世界的廣泛但有限的接觸中,我還沒見過這種角度的切入。

「人設」這個方塊字新詞,是遊戲世界中「人物設定」的縮寫,若溯源至英文世界,也可視為「Avatar」的意譯,記得2009年詹姆斯麥卡隆的經典電影「阿凡達(Avatar)」嗎?一個關於未來人在異星球上化身為另一族群形體、遊走於兩個世界之間的故事。

「Metaverse」被翻譯成「元宇宙」絕對不恰當,因為這是「Meta Universe」的縮詞,而 「Meta」這個哲學概念(如Meta Physics, 形上學)意指跳出定型的框架看問題,意味著人類的認知能力足以一層一層的由內往外看、由外往內看,不但多層且多中心。相較之下,「元」乃一個中心化的概念,類似哲學下的「Origin源頭」或「萬物之本」概念,與「Meta」的概念恰巧相反。Metaverse 此新詞,其實譯為「潛宇宙」比較合原意,至少反映出「Meta」的無窮可能潛在性,人可以從N個維度的N個視角看問題或選擇體驗的框架,也就是「去中心化」的精義、層層可能的去中心化概念。

人類產生於地球已數萬年,所歷經的文化、文明型態已可證明人的世界可以是多層次、多中心的,而未來會產生什麼樣的萬花筒,潛力是無窮的。面對無窮,哲學上,一個人可以僅求簡便,意識上求諸單一源頭,如宗教、如宇宙一元論,以達有限生命過程中的寧靜。但人也可以迎頭面對一個多層次、多元、多方向的演化圖像。例如19、20世紀之交西方哲學就已提出「Possible Worlds」 (可能世界,注意複數)的概念及各種數學模型。東方哲學,至少古印度及華夏先秦老莊思維中也早已探索,可惜漢代因統御思維當道而獨尊政治儒學,扼殺了「可能世界」的苗子,框限了接下來兩千年的各種企圖突破之嘗試,遺害一直至今。

好不容易,科技帶來了虛擬世界的突破,多層次、多元的去中心化的「可能世界」終成可能,每個人的狹隘意識終於可以通過「人設」而擴充對「哲學」的探索。你可以把這種探索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份,當然,那是假設你的心臟夠強大才行。

一個哲學思考的過程

現在,我們回到「哲學,就是潛宇宙中的人設能力」這個定義。多年前,一位好奇的早熟女孩,千方百計通過她的父親找到我,就想問我一個問題:你是如何思考的?我當時的回答是:「不管看到什麼現象,不斷的問Why? 然後當你自己覺得已經知道為什麼之後,再進一步挑戰自己,問 Why Not」?

其實,不厭其煩的問Why 以及Why Not?就是一個哲學思考的過程,因為,持續做這兩個頭腦運動,可以很快的幫助人跳出任何凝固的框框。但是,這麼簡單的動作,世界上只有一小部份人做得到,因為那需要超人的勇氣。不信?你試試看,隨便找一件事問下去,很快的你就會碰觸到你當下的知識極限、情緒極限,然後你就停下了。智商IQ通常不會是你碰到的第一關卡,「不敢往下想」的情緒反應或你自認為的「價值」才是。

還好,到了今天,電子遊戲中的「角色扮演」、「易位而處」已經讓你在歡樂中習慣了一直往下想、一直換位思考,否則你就會是輸家。如果你能把打遊戲所訓練出的反應模式,運用在實際生活問題中,那麼恭喜你,你已經進入哲學狀態了。但如果你遊戲歸遊戲,生活問題歸生活,那你就辜負了潛宇宙內的人設能力,而可能不幸的淪為遊戲廢人。

潛宇宙Metaverse,就是一種不斷的把自己的意識焦點由一個維度跳到另一個維度的過程。人設,就是一種不斷把自己由一個角色化身到另一個角色的能力。兩個加起來,就是哲學。

「哲學」的前綴詞很多,你聽過「道德哲學」、「法律哲學」、「科學哲學」、「語言哲學」、「數學哲學」、「人生哲學」、「宗教哲學」⋯⋯甚至「儒家哲學」、「道家哲學」、「佛家哲學」⋯⋯等等。

不要被這些前綴詞嚇到,它們不過是代表某種領域。對於任何領域,都可以進行哲學探索,只要你敢於奔騰於多維度、多層次,勇於人設,你就是哲者。或許你成不了哲學家,但誰管它呢,喜歡運動者一定要成為「運動家」嗎?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