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存檔:媒體刊文:蘋果日報

保鄉神射:分散性、自發性民防乃台灣反入侵之道

AOCD22

在發生之前,啟戰是一個政治決定,政治邏輯上,我們得讓敵方認知到一件事:它打不贏!

對烏克蘭,俄國的普丁做了一個錯誤的政治決定,因為他不知道他打不贏。倘若在政治邏輯上,有人讓他認知到他打不贏,他不會啟戰。

山民模式正合東方瑞士

中共是台灣唯一的敵人,因為全世界只有它意圖入侵台灣、佔領台灣的土地。

因此,台灣必須積極的對中共發動認知進攻:你可以做出入侵台灣的舉動,但是你不可能佔領台灣的土地!因為台灣的各鄉各里,都有一批心理素質堅強,不怕槍、會用槍的素民射手。

這就是瑞士模式。瑞士人乃阿爾卑斯山民出身,人人不怕槍、會用槍。平日槍枝藏於警局,但素民每年得練習。所有侵略者都認知到瑞士人拒絕被佔領,碰到這個國家必須繞道走。

俄國開戰前,一般烏克蘭人並不相信俄國真會大舉入侵,因此平民手中無槍。但非常快的,烏克蘭平民中有血性者就可以撿到俄國士兵遺棄的槍枝彈藥,開始保鄉。我們不敢想像,如果烏克蘭素民怕槍、不會用槍,結果會如何。

面對中共的不斷武力威脅,怕看到槍、不會用槍的台灣平民該從安逸和無感中覺醒了!台灣得有至少1/3的城鄉,其住民必須以明確行動表達出「絕不被敵方佔領」的決心。這種分散型民防的氣勢,是集中式軍力無法取代的,對敵方的啟戰念頭是一種終極的政治嚇阻。國安是有你一份的,鄉安就是國安。

現在也是所有熱愛自由的國家警醒的時刻了!若不即時以行動支持台灣的安全及領土,對世界的後果極其嚴重,全球秩序將不保。這點應該大聲且明確得讓各國知曉:世界秩序之存亡,與台灣的國安及領土完整,乃一體之兩面。

但國際間沒有免費的午餐,自助才有人助。因此台灣必須「明碼標價」 – 台灣平民必須以國際看得到之行動,表達出「我家絕不被敵方征服」的決心。這樣,朋友才知道你值得支持,敵人才知道侵犯你的代價。

促成這種認知的最有效途徑,無論對台灣人還是其他人,就是提升台灣平民保護自己鄉土的能力,例如射擊。

在數位化時代,射擊能力似乎有點老派。但是,平民能夠舉起槍枝、準確射擊這件事本身,背後代表的心理強度和意志力,就足以弱化敵人對你土地的覬覦之心。對台灣而言,底層邏輯是非常清晰的:敵方若軍事入侵台灣,就必須佔領每一寸的台灣領土;只要有一部份台灣人在他所居的區域內拒絕被佔領,敵方的入侵就完全失去意義了,而且還可能導致敵方自己政權的整體垮台。

台灣反入侵實彈射手培育方案

因此,我們發動「保鄉神射 – 台灣反入侵實彈射手培育方案」;在曹興誠先生所捐助的四億元台幣之啟動預算下,我們期待在一年之內促其成為動力,然後,在這第一階段之後,期待全台各地方的憂國人士及地方政府在「本鄉人保本鄉土」之認知下予以支持,最終總目標是吸引出30萬名分散各鄉里的平民,願意成為射手。許多人誤會射手(marksmen)就是狙擊手(snipper),事實上全體瑞士人民都是日常射手,不可能每個瑞士人都變成軍事級別的狙擊手。在保鄉這件事上,射手足矣。

射手的經驗,最終必須進入實彈階段。由於專業實彈靶場需要一個完善、安全的運作環境,我們期待國軍及警界對此平民行動加以支持。若需要法規方面之補充,我們也期待中央及地方立法人士以行動支持。畢竟,平民和軍警、行政和立法,在面對國安時,我們大家都同在一條船上!如同所有瑞士公民都在同一條船上。

同時,也可以通過現有之半專業靶場,培育基本射擊技能,倘若能夠與國軍及警界的現有設施之間出現創造性的應用結合,那進展就可更快了。

總結而言,台灣的反入侵之道,最終必須歸結至各鄉各里平民的分散性、自發性的保鄉意志及技能上。「本鄉人保本鄉土」之認知,必須傳播至台灣全國境內。

(此文為九月一日記者會發言之擴充)

裴洛西風向球:去普保歐?切習保共?

華盛頓與中南海的戰略博弈,已經碰到最敏感、最柔軟的一根神經;從現在到年底,大概不會再有比這更詭異的時刻了。這場博弈,表面上看起來只牽涉到台北的總統府,但華盛頓不會膚淺到只把台灣的作用單單視為美中關係的棋子;世局已經進入到一個地步:蜘蛛網上的每一條絲的節點震動都會傳導到蛛網上的其他節點。觸到台北總統府,當然直接就傳導到北京中南海,但別忘了,北京中南海傳導到的第一個節點就是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

不管最終她來不來,「裴洛西到台灣」這個消息的本身,就是一個足以一魚兩吃的訊號。一吃中南海的習近平,二吃克里姆林宮的普丁。無論裴洛西的座機是否落地松山機場,只要她的飛機飛向亞洲,至少可以吃到一次魚,習近平魚或是普丁魚。或者,兩吃也不一定。

裴洛西到亞洲一魚兩吃

華盛頓、北京、莫斯科、台北之間,此時此刻形成的四角關係,必須先看以下事件的時序:

6月19日,俄軍宣佈使用去年才問世的代號「305」的高精準導引空對地飛彈對付烏軍,稍後美國軍情判斷,這代表俄軍軍火庫內的傳統火力已經開始缺貨。

7月12日,香港的中共喉舌報「明報」刊出重磅文:《⋯⋯習近平獲「領袖」稱號,加上此前確立的「核心」,將來即使不擔任國家主席、總書記的職務,仍能如同創造「核心」一詞的「普通黨員」鄧小平般,對國家和黨的事務擁有最後拍板權⋯⋯》。對此文有兩種南轅北轍的解讀:一種認為是習派放風穩盤,另一種認為是反習派的高級黑、見光死的小動作。無論哪種解讀,都指向同一方向:習對控權還沒有百分百把握,習派與反習派還在北戴河會議之前做生死談判,結果未知。

7月19日,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訂於8月訪問台灣。

7月19日,新聞見報後,北京外交部說:“中方必將採取堅決有力措施,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由此造成的一切後果,必須完全由美方負責“。

7月20日,被記者追問裴洛西訪台計畫時,拜登總統說:“軍方認為那不是個好主意”,然後拜登又補了一句:“我十天內會和習近平通視訊”。

7月21日,裴洛西辦公室說 “不會證實或否認行程,那是國家安全事項“。

7月21日,拜登總統宣佈測試陽性染疫,進行自我隔離。

7月22日,新華社報導,習近平「致電」慰問拜登,未說是「電訊」還是「電話」,也未說訊息內容或通話時長;白宮則在新聞報導後未搭腔。

7月23日,俄國通過土耳其與烏克蘭達成協議,俄烏雙方均可出口糧食及肥料。有新聞解讀,這是普丁在為下一步鋪墊下台階,此外,俄方出口的糧食40%被中共收購,中共在大舉搜購全球糧食,顯示不是為了糧荒,就是為了備戰。

看完了這一連串事件及其時序,讓我們來問幾個問題:

1. 俄烏戰爭,無論如何收場、何時結束,都會改變全球勢力格局,這已是全球共識。全球格局如何改變,其中一個關鍵要素是俄中關係,而俄中關係的要素,繫於普丁/習近平兩個人的關係。以上這個認識,拜登的白宮知道、國會的裴洛西知道、普丁知道、習近平知道、共產黨內反習勢力知道、台北總統府也知道。如果你是拜登,或裴洛西,或習近平,或反習派,你在掂量大局時,腦子裡會不會閃出「台灣」這顆棋?

2. 拜登已經在俄烏戰爭前期,至少兩次公開他的意圖:普丁這個人必須移除。意思就是「去普保歐」- 只有移除了普丁,歐洲才有長久的安全可言。那麼,俄烏形勢走到今天,拜登還這樣認為嗎?裴洛西知道拜登在這件事上的看法嗎? 

3. 若要「去普」,必要條件之一,就是割斷「普習關係」。要達到這目標,有兩步棋可走:A)與習近平等價交換;B)致使習近平在今年年底中共20大時不得連任,或至少不能指揮軍隊。要做到這一步,目前弱勢的反習派必須加持給力,也就是反習派必須先給美國一個等值的「投名狀」,才能換取美國的「切習保共」。好,問題來了:如果是A),美國能給習近平什麼樣的「等價交換物」?如果是B),反習派能給美國什麼樣的「投名狀」?

4. 不管是A還是B,普丁會做出什麼超前部署的動作?

裴洛西訪台這件事,不管是白宮/國會事前構思好的,還是出於裴洛西單方面的不識大體(或單方面的認清大局),情況發展到這一步,原因已經無關緊要了。

如果裴洛西放出的信息是今年十一月訪台,那就一點也不敏感,因為那時普丁處境如何無法判斷,習近平是否續掌軍權也已明朗。說出八月,被打臉的不是中共,而是習近平這一個人。美國打臉,習近平無力反擊美國,效果在上述A、B兩種情況下各有不同。在A情況下,習近平心中的「等價交換」條件會降低;在B情況下,加持給力了反習陣營。

美國出招穩賺不賠

裴洛西八月(或九月)訪台,從美國的國家全球戰略利益來看,乃是一件穩賺不賠的生意,除非情報判定習近平已經不惜中美開戰,或習近平搶先亮底牌、示出大幅稀釋過的、美國認為值得的「對價」。

裴洛西的座機若降落松山機場,事情之後,反習陣營若那時還有底氣,對美國開出的投名狀也將是很大一張。

四月份裴洛西染疫,訪台計畫因而戛然中止。拜登原已有七月底之前和習近平視訊通話的計畫,卻在被追問裴洛西訪台問題之次日染疫,視訊通話是否因隔離而挪後或取消?那是一個可進可退的決策。

裴洛西在北戴河會議期間訪台這件事,其牽動的美、中、俄、台四方形勢,在我看來,敏感程度不亞於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時的十三天。華盛頓和中南海之間的密使,普丁佈置在北京和華盛頓的探子,這幾週非常忙。台灣呢,老神在在的功夫已經爐火純青。

日本有事,臺灣有沒有事?

Abe4TW

2022年七月八日,日本前首相被刺身亡。在此之前四天,中共、俄國兩方軍艦史上首次聯手逼近釣魚台。兩事沒有關係,但是都呼應了作者在2022年四月廿九日發表的《日本有事,台灣有沒有事?》,該文分析了俄烏戰爭、台海緊張下的日、俄、共、臺四方形勢。於此收錄原文於本書如下:

安倍晉三說「台灣有事,日本就有事」,台灣人聽了很高興。但若把話倒過來問「日本有事,台灣有沒有事?」,台灣人的回應呢?

來而不往,非禮也

倘若「台灣有事,日本就有事」意味著,台灣若遭武侵,日本就會出手協助,也意味著日本軍方準備為台灣流血。那麼,「日本有事,台灣有沒有事」就是在問:日本若遭武侵,台灣是否準備出手協助,或意味著台灣軍方準備為日本流血?

如果A不願意在B被軍事入侵時為B流血,A如何能期待在被軍事入侵時,B為A流血呢?

日本有不在位政治家安倍晉三說出「台灣有事,日本就有事」,台灣的不在位政治人士中有安倍晉三嗎?

或者,台灣的政場中,無論在位還是不在位,都相信世界上有免費的午餐、地球上有「只取不予」的朋友?或者,台灣的主體性只是巨嬰般的存在,而毫不知覺所謂的主體性指的是一種成年人的特質?

國際政治中不必談愛,就如同不能用愛發電是同一個道理。要談無私的愛,找爸爸媽媽去。國際政治本質就是利害關係;兩國之間有文化聯繫、歷史淵源,可以加點分,但絕無可能取代利害。利害關係,本質是相對性的,有來有往,一定是雙向道。例如,病毒疫情來了,台灣先贈日本口罩,日本答以疫苗;阪神地震,台灣發動募捐,921地震,日本出動救援隊。那麼,戰爭呢?

如果平時的感情、現實經濟的互相依賴,就可以保障戰時的並肩,那麼歐美就不需要北約NATO了,蘇聯當年也不需要華沙協議了。日本國還沒承認台灣的主權國家地位,所以不能與台灣形成國際條約關係,一切都在默契中,但這默契一向來都是不對等的——台灣期待在敵意方武力入侵時日本拔刀相助,卻從未表達己方也會做同樣的事?好像是日本欠台灣的,或台灣本來就是日本應該保護的一個地方。想想看,這是多麼的不健康、多麼兒童的打交道方式。道理不用再進一步申述了吧?主體性是成年的體現,缺少成年人打交道的心理準備,談不上主體性。

你是普丁會怎麼選?

俄烏戰爭往下走,除非有明顯的勝負,否則極有可能出現出人意外的轉折。照目前狀況再歹戲拖棚一年,結果一定是俄國實力被拖乾,普丁垮台。不服輸、政治生命最後一戰的普丁,絕不會讓劇本按照「目前狀況」走。設想如果你是普丁,為了對國內宣稱勝利,面臨三項選擇,你會選哪種?

(1) 在烏克蘭境內動用戰術核武;

(2) 對北約開啟兩面戰線,入侵波羅的海三小國或挪威;

(3) 開啟亞洲第二戰線,在日俄爭議的北方四島啟戰。落實整個千島群島成為俄國領土的雄風;

你是習近平會怎麼選?

再換位思考,假設你是習近平。同樣不服輸、政治生命最後一戰的習近平,原先已手到擒來的二十大續任美夢,經上海「以疫奪權」一戰失利後黯淡褪色,此時的他最需要的是外部有事,轉移國內政治壓力。你覺得,在普丁的三個選項中,他希望看到哪一個?普丁的哪個選擇對習近平的國內政治後座力最小?

不會是(一)和(二),因為那會讓俄國更需要中國支援,使得西方對習近平盯得更緊。若是(三),西方焦點頓然由烏克蘭轉移至亞洲,習近平可以做東海的公親和事佬,也可視情況進一步成為台海之事主,可進可退,同時更有理由將國內的所有事務、不只疫情,推入徹底的戰時管控,擠殺所有政敵,以利二十大續任,甚至延遲二十大的召開。

有跡象嗎?早在俄國尚未啟戰烏克蘭之前的二月七日,於日本「北方領土日」時,美國駐日大使代表美國政府發言稱「在北方領土日之際,我想要傳達一個明確信息,美國在北方領土問題上支持日本」。三月十日,俄國宣布在北方四島進行「 S-300地對空飛彈」試射軍演。三月十七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強硬稱俄國「非法占領」北方四島——這是時隔十三年來官方首次恢復此一用語。此外,據報,俄國四艘最先進的核動力潛艇近日穿過宮古海峽,徘徊於沖繩左近。

台灣的政治利害觀,應該「轉大人」

俄烏之戰,使得普丁和習近平成為相互的恐怖情人(或者,先成為了恐怖情人才有俄烏之戰?)。這種態勢,已經令歐洲亞洲成為命運共同體。台灣的戰略處境以及立足之道,早已世界化了。台灣的政治利害觀,應該「轉大人」了,不能再有任何「嗷嗷待哺」的兒童幻念了。

讓我們假設一個場景:在一場記者會上,一位來自日本的記者問台灣政府:如果日本有事,台灣有沒有事?在發生軍事衝突時,台灣會不會對日本做出自己期待日本所會做出的事?

國防部、行政院、總統府的發言人,請儘早對這一題做出準備。

134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