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存檔:精選推文

精選五十篇提供訪客隨機閱覽

2018證明了「選民大於政黨」才是台灣出路

台灣選民不分藍綠,積氣積酸積怨已久,這現象有著極為複雜的歷史背景。然而,台灣選民並不了解,事實上我們是多麼幸運的一群人,例如七十歲以下的人一輩子都沒經歷過戰火、逃難和大饑荒,而地球上的其他數十億人都沒這樣的運氣,包括和我們鄰近的南韓、香港、新加坡和大多數的中南半島。中國,就更不用說了。事實上,今天我們可以用「選民」兩個字無愧的稱呼自己,已經把地球上至少一半的人類遠遠拋到身後了。

「言論自由的選民」,這是一個多麼高貴難得的身分!當然,這個身分不能沾醬油吃,也不能當大衣遮寒,但若我們不保護這個身分,有一天我們可能失去醬油,失去大衣。從這角度看2016年的台灣地方選舉的過程和現象,我覺得台灣的選民,距離「用選舉改善台灣」這目標又踏近了一步。儘管我個人不願用「藍綠」的二分法來分析台灣社會,但為了方便,我還是要說,藍綠選民都是2018選舉的贏家,我個人深感欣慰,雖然這場選舉的結果會讓台灣的政治形式暫時一片大亂,但大亂之後的台灣將前途一片大好。

先談談這場選舉對台灣的內部意義,然後再談它和台灣外部大環境的關聯性。只有在全面了解了內部意義和外部關聯,我們才能徹底的理解「言論自由的選民」的高貴意義和相關的風險,也這樣才能讓選民決定自己在2020年大選時的選擇。

2018選舉的內部意義

雖然這次表面上是國民黨勝了民進黨、所謂的「白色力量」勝了國民黨,小黨又勝了大黨,但是本質上卻是「選民勝了政黨」。為何如此說?其基本理念就是人民比黨大。多年來我倡議一個道理 – 中共不等於中國,但是台灣社會不理解這句話,堅持說中共就是中國。這逼得我不得不用一個例子來辯駁:30年前若說「國民黨不等於台灣」,會被人笑死並被抓去關。現在,這已經是個常識,沒人笑也沒人會因此被關。2014年民進黨大勝而全面執政,我說出「民進黨不等於台灣」而得罪了不少民進黨朋友。2018年11月24日,證明了民進黨確實不等於台灣。腦力急轉彎來了,如果我今天說,「只要民進黨和國民黨(或任何政黨)都不等於台灣,台灣的安全就無虞」,聽眾如何感覺?十年後又會如何感覺?

不知我說明白了沒有。2018年之所以是選民的勝利,理由就是它是一場活生生的「選民比政黨大」的例證,而且在台灣這已經是一件板上釘釘的事情,沒有回頭路了。再接下來的2020、2022、2024⋯⋯選舉,選民一定比政黨大。各位請想想,這對現在檯面上的大黨、小黨及準政黨,那是壓力多麼大的事,從此之後沒有政黨敢再明目張膽的把持資源、中飽自肥、不接地氣、空做表面功夫了。

換個文縐縐的方式說,「黨政一家」只適用於內閣制國家,而在台灣這種既非內閣制亦非總統制的怪異制度下,黨政一家就是最大的包庇惡源之一,並且會極其容易的走上「黨府一家」的權力淵藪。而,2018選舉的代表性意義就是,因為凸顯了「選民比政黨大」,因此也將從此打破了台灣怪異體制下「黨政一家」的惡習、進而擊破「黨府一家」的宿病。2014年時,身為總統的馬英九帶著內閣為「黨內同志」站台,選民不以為怪;2018年,身為總統的蔡英文帶著內閣為「黨內同志」站台,大家也不以為怪。但是,我判斷,等到2022年選舉時,不管那時的總統是誰,總統若還帶著內閣為「黨內同志」站台,可能就是必輸的公式。

2018年的另一絕大意義就是,繼2014年「柯文哲現象」之後,2018的「韓國瑜現象」徹底的證明了台灣已進入世代翻轉,沒有回頭路了。恰如2014「柯流」並不是民進黨的成功,2018的「韓流」也不是國民黨的成功。這兩流甚至不是柯或韓本人的勝利,而反映的是世代意識以及世代利益的翻轉;這要素始於2013年的太陽花運動,當年國民黨因為看不清什麼叫世代翻轉而失敗,此次當年街頭出身的民進黨竟然也看不清這點。不能不讓人感嘆,老人老政治就是不行。老人老政治還把政治競爭當成碉堡戰,以為「擒賊先擒王」,把幾個主力碉堡打掉就行了,殊不知在新世代、新科技、新媒體下,人心已經不是碉堡而是浪頭,碉堡打掉了就打掉了,而浪頭打掉了,水分子立刻會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迅速形成新浪頭。

2018選舉,台灣的民主之所以向前垮了一步,就是內生的主體意識更加堅實了;這表現在統獨藍綠二分法的失效、統獨基本教義的弱化、選政策不選人、選人不選黨的趨勢明顯。此外,政黨「死不認錯」的時代過去了,任何死不認錯的政黨,不管是哪個政黨大黨小黨,如果不學習即時認錯、果斷糾錯的能力,將來在台灣都沒有立足之地。儘管此次的勝選者還需要接受未來的行為考驗,但是選民已經清楚表明,他們需要「真人說真話、實人做實事、不貪污、不勾結」的政治人物;因此,此次勝選者要小心了,若不依此行為準則,經不起傳統油水和政商勾結的誘惑,下次被淘汰的就是你。

談過了2018選舉對台灣內部的意義,讓我們來看看它對外部大環境的衝擊以及隨之而來的風險。

台灣一海洋孤島,若言外部,當然就是隔海但是鄰近的國家。隔海之國,日本、韓國、菲律賓並無染指之心或力,對台灣當然沒有威脅性。說的,當然就是當下由共產黨一黨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過去大家談「兩岸關係」,但是我在幾年前就已指出,由於中共的視野已經擴展至整個亞洲,甚至整個地球,台灣早已不構成其戰略中的一個單獨對象。換句話說,世界上已經沒有「兩岸關係」,只有「台灣在中共戰略思維下的角色關係」,台灣若不跟上形勢,只會停留在以「剪刀石頭布」應付中共威脅的低級戰術層次。

在中共的亞洲戰略甚至全球擴張戰略中,台灣對中共最大的威脅不是軍事。要談軍事,日本、韓國、菲律賓對中共的軍事戰略威脅要比台灣大得多。台灣對中共最大的威脅在民主體制,因為台灣已經證明了,同樣是使用方塊字的一個地方,可以成功的發展出一套幾個月之內就可以感動中國被統治人民的民主制度。要不是信息封鎖,台灣的「選民大於政黨」成果,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令一黨專政的共產黨,即使不死也得去掉半條命。

對於這點,台灣人自己幾乎已經忘記了。但世界其他國家可沒忘記。台灣選民過去生活在一個極端簡單粗躁的邏輯當中:國民黨親中共,因此中共比較喜歡國民黨,只要有機會就會扶植國民黨,打擊民進黨。這?我要明確的告訴持有這種看法的人:這現象只是因為共產黨還以為台灣是一個「黨政一家」、「黨府一家」的地方,因此扶植某政黨或打擊某政黨,就能影響或控制台灣。只要台灣選民有一天向中共證明了,台灣已經不是黨政一家、黨府一家、選民選政策不選政黨,中共馬上就會氣餒並抓狂了,因為這完全超出了中共有限的經驗。

這就要回到上文所說的「中共不等於中國」的道理了。大家還記不記得,民進黨曾成功的發起萬民手牽手環島抗爭國民黨的運動?倘若台灣選民不分藍綠,哪一天數萬人手牽手環島,喊出「國民黨不等於台灣、民進黨不等於台灣、共產黨不等於中國」,經過世界媒體的傳播,中共就會被嚇死。說明白了嗎?地球上只要是狗就喜歡吃骨頭,只要是人就喜歡自己作主。中國人,也是人,但現在只有共產黨可以作主,共產黨最怕的就是中國人發現自己也是人。台灣人、中國人,都用方塊字,因此已經是自由言論選民的台灣人,是一群世界上最容易讓中共害怕的人。反過來說,中共最愛的就是使用手段使台灣停滯在一個黨政一家、黨府一家的愚昧狀態,最好所謂的藍綠互相殺到死,因為這證明了使用方塊字的人中只有愚民和刁民,因而需要被威權統治。

2018年,恰巧也是世界重新定義各國自己與中共關係的年份,不論是美國、歐洲還是日本,都已經相當肯定了台灣的民主成就,然而他們也都知道台灣的民主和法治還是相當脆弱的。在未來兩年,尤其是2020年的總統大選期間,正是台灣向世界證明台灣的民主已經進化到了「選民大於政黨」、「選政策不選黨」的高級階段。只要台灣的政府和社會,在接下兩年願意往這方向付諸行動,投下足夠的宣傳資源,加強那些已經對台灣民主有初步認識的國家對台灣的進步印象,其國安效果將遠遠大於添購戰機和軍艦。

你如何投下你的一票,就是台灣國防的武器,千萬不要忘了!

(本文曾刊於:今周刊)

1286
92

選舉激情過後,想想宏觀現實

有關2018選舉的微觀討論和分析,已經充斥媒體,因此此文聚焦於選後的台灣宏觀大處境。首先,略帶傷感情的說,此次選舉的勝負結果,恐怕對台灣當下的區域處境無關宏旨,並沒有使得台灣更安全或更不安全。

但是,若把時間拉長兩年至2020年,宏觀之下就有討論的意義了。這是因為,2020大約就是美中爭霸戰的終局,而美中之間的終局,也就是台灣的終局。請不要誤會了,這兒的「終局」一詞,並不是指從此誰就完蛋的意思,而是路線鬥爭的結束點,從此路線和命運,不管是好是壞,就幾十年固定下來了。

美國戰略區隔中共和中國

中共的狀態和動向,對台灣社會人心的影響不但人盡皆知,並且公開討論頻繁。然而美國的狀態和動向,台灣人雖心知肚明但卻不太討論。為什麼有這差距?因為一方面台灣人比較信任美國,另方面知道台灣的命運其實靠美國保護,因此華盛頓比北京更得罪不起。話雖如此,台灣整體對美國其實並沒有一致的戰略思維;民進黨執政兩年以來,雖然對華盛頓所主動的事務採取「不脫隊」原則,從來不說NO,但是也保守謹慎的不採取任何主動,這大概是吸取了以前陳水扁被美國歸類於「麻煩製造者」的關係吧。

2018年是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轉折年份。經過了30年的交道和世局的變化,美國兩黨達到共識,已將中共視為核心戰略對手,在川普總統的赤裸裸大剌剌性格推動下,以及彭斯副總統的細膩下,形成了一條戰略主軸 – 區隔中共和中國、反共不反中、反共產體制不反中國人民。

台灣政府及台灣社會在這件事上的反應相當遲緩,從2018年的選舉過程來看,台灣還是陷在「中共就是中國、中國就是中共」的情緒混淆狀態下。這對華盛頓來講,就是台灣已經從美國的最新定位「脫隊」了。

台灣應該冷靜下來

2018選舉已經結束,其結果必然會使得民進黨和國民黨各自內部派系重組,料想之下兩黨的脫黨人物都會有所增加,加上世代翻轉因素,未來兩年台灣的政治生態令人難料。在這樣多變的政治生態下,最令人擔心的是台灣能否跟得上美國的腳步,還有因此而生的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策。

有些人會不同意這樣的看法,但我認為,在美國的新戰略下,固然美國自己也會受傷,但是中國共產黨的體制,不死也得去掉半條命,在這境況下,中共實質上以武力對付台灣的條件並不存在,雖然恫嚇動作會不斷。以川普的性格和手法,一定會善用中共的弱勢,忽冷忽熱、忽前忽後的對中南海投出變化球。問題是:台灣看得懂川普的變化球嗎?台灣知道何時該被動、何時該主動嗎?

舉個剛剛發生的例子。美國本來並未明顯介入台灣的2018選舉,但為何在最後幾週出動AIT的兩位前後任官員,對整體選情、尤其是高雄選情發表意見?執政黨和在野黨和台灣社會,究竟看懂了沒有?

試想,倘若美國與中共在南海發生中級以上的軍事衝突,在菲律賓已經明白投共的現實下,最適合美軍船艦和軍機補給的地點在哪?在美國有需要的時候,執政黨和高雄港會不會對美國有「配合不力」的狀態?倘若台灣令美國有如許擔心,白宮會對台灣做出怎樣的動作?

再如,倘若美國在和中共衝突之後,需要台灣對中國人民表達最大善意,台灣做得到嗎?

因此,當2018的選舉激情過後,台灣應該冷靜下來,各政黨和社會,想想未來兩年對美國政策的最大公約數何在,對中國及其人民的態度上最大公約數何在,這才是要務。

(本文曾刊於:聯合報鳴人堂)

742
39

川普如果向台灣借名片

台灣現在有兩張名片,在當前世界大勢下,短至六個月,長不超過四年,我估計美國會向台灣借用名片。問題是:美國想借哪一張?台灣借不借?在什麼條件下出借?這三個問題,台灣社會得事前想清楚了,否則到時手忙腳亂,內部互毆,自己把自己搞得半死不活。

這兩張名片,一張我稱之為「世界名片」,上面印的是:名Taiwan, 字「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TPKM),號「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這張名片的用途是公民通關、稅務關務、結盟、參與世界組織。另一張名片,我稱之為「國際名片」,上面印刷的姓名是Republic of China, 簡稱R.O.C. 這名片的用途是與為數不多的國家保持國與國外交關係,以及安慰部份民眾。

反中共不反中國

在台灣從事獨立運動的人,訴求的是從第二張名片中獨立出來,但他們面臨一個邏輯上的不可解:即使通過國內的公投或立法將 「R.O.C.」消滅了,第一張名片下的字與號,依然無法消滅,因為那是台灣當前的世界通關證。東奧正名運動的公投,之所以被一些人視為引火燒身,就是這動作危及了台灣的世界通關證。

自1979年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以來,美國把台灣視為一個政治實體,稱之為Taiwan,立下「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並協助台灣維持「兩張名片」 的翹翹板現狀;當台獨工作者試圖消滅第二張名片的時候,美國就幫助其對手,當親中親統者冒頭時,美國就加碼台獨工作方。

2018年是美中關係分水嶺;「反中共不反中國」、「反共產體制不反中國人民」成為共和、民主兩黨的共識,川普並不是始作俑者,他只不過是其中的激進派,加速了力道罷了。川普公開斥責北京打壓台灣(Taiwan)以第二張名片與邦交國的關係,彭斯副總統則以第一張名片公開稱「Taiwan 為世界所有華人(Chinese)的民主標竿」。

台海並不是美國的關心重點,佔亞洲貨運航道60%的南海才是。但是,對依賴民族主義統治的中共,若被逼到政權存亡的角落,台海比南海更能決定中共的存亡。中南海和白宮都知道這一點。

因此,倘若美國的意圖僅限於拖延中共的軍事及經濟發展,那麼軍事衝突點就會聚焦南海,波及台海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究竟比較小。然而,若事態發展到美國認定只有改變中共政體才能遏止中國,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向台灣借用名片,因為唯有通過台灣名片的力道,才能動搖甚至瓦解中共的統治,那時引爆點就是台海了。

兩張名片的悖律

若美國向台灣借名片,關鍵是借第一張還是第二張,或當借第一張無效後,繼續借第二張?借第一張,動作可能包括加強台灣關係法、促成台灣加入世界組織、放寬對台軍售、促成台灣成為「第一島鏈安保同盟準成員」等等。若借第二張,等於撤銷美中三公報,實質承認國際上有兩個中國的存在。

當前大勢下,美國向台灣借第一張名片其實已開端,而台灣並未反對。台灣現在得問自己:假設美國要借第二張名片,屆時的執政政府同不同意?美國也可技巧的避開「China」和「Taiwan」這兩個字,而用例如「two Chinese nations」(兩個華人國家)這樣的字眼,台灣人同意嗎?台獨工作者同意嗎?

這種尷尬,可稱之為「兩張名片的悖律」。台灣若想在思維上擺脫這悖律,唯有徹底認清,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關係本質乃是體制差異,而不是其他。無論是現有的兩張名片,還是台獨工作者期待的第三張名片,都沒必要和「反中/親中」、「反共/親共」的二分法掛鉤,三張名片的最大公約數其實是「非共」- 台灣絕對不接受共產黨體制的統治。只要達到了「拒絕任何威權體制或山寨版」的最大公約數共識,出借哪張名片或印第三張名片,甚至眾人還沒想像到的第四張名片,都只是順勢而為的技術性問題。公民之間當下用二分法互毆,坦白說,非笨即私,只會害了台灣。

(本文曾刊於:蘋果日報)

913
25

彭斯出任務:「反共救中國」的最後通牒

這不是一篇報導文章,因為有關美國副總統彭斯10月4日演講的報導、視頻、翻譯、內容整理,已經是四處可見、隨手可得了,沒有必要再贅述。

因而,此文純粹從解析的角度,以及純屬個人的觀察,來介紹這場轟動全球的演講。說它「轟動全球」,並不是因為全球主要媒體都詳盡報導,而是全球主要國家的政要,都感到山雨欲來風滿樓,不管同不同意、願不願意,自己國家的政治、經濟命運與這場演講綑綁在了一起。這些切身的國家,當然包括了「事主」中國,也包括了寧可天下無事的台灣。

倘若僅僅允許我用一句話來總括彭斯的這場40分鐘演講的內容 –請繫好心理安全帶了 – 我會用「反共救中國」五個字。絕大多數人可能會用類似「堅決表達美國第一」、「圍堵中國的宣言」、甚至「新冷戰的開端」等等語詞來形容彭斯的這場演講,但請容我解譯一下,為何這類看起來已經很嚴重的語詞,還遠遠未捕捉到其內容的重磅性。

閱讀彭斯這場演講的內容,必須拿出閱讀「人民日報」的功力才行;其實在聽完演講之後,我個人是大大吃驚的,美國人-尤其是川普,一向直來直往、直話直說,而彭斯的演講若只看其表面內容,其實不過是過去幾個月的「新聞綜合」,裡面都是媒體老早報導、人盡皆知的事件和看法,沒啥新信息,也沒新觀點。其實,這場演講之水深,不亞於習近平的十九大報告。

殺氣和弦外之音,恰恰就表現在「沒啥新玩意」這態度上。就像一個冷靜的律師,在採取法律行動之前向對手重新知會一次手頭的證據,就像一位法官,在判案前宣讀一次控訴內容。沒有動怒,沒有恫嚇,只是一次行動前的最後知會。

川普習慣動怒,也善於恫嚇,這是他的談判技巧特色。因此,這次的演講行動,如果交給川普執行,人們會以為下一刻就會出現戲劇性的轉折。所以,這次由彭斯出任務;北京一直認為只要川普被國內彈劾或共和黨輸了期中選舉,美國對中國的施壓力道就會緩和,就可動之以情、誘之以利。但我數月前就為文提醒北京,最好祈禱對川普提出彈劾的力量不要成功,因為對中政策已經是美國兩黨共識,而彭斯是比川普更合適的執行者。說句題外話,一位痛恨川普的美國政治學巨擘曾對我說,如果當時是民主黨獲勝,希拉蕊會對中國更硬、更狠,雖然手法上會加上一些女性的婉約。

為何將其定性為「反共救中國」?

彭斯演講,從遣文用字和段落結構來看,前後呼應出兩個屬性,多數人不察,西方除了一線政治家、二線政治家也未必嗅出味道,但是習近平及他黨內的對手,只要看一眼就知道了。事實上,14億中國人民中識字的,只要拿出閱讀人民日報社論的功力來,都能感到這份文件是何方神聖及其路數。

第一個屬性是「反共」,是以中國共產黨為發言對象,列舉其「罪狀」,以及發出最後通牒。只要是訓練合格的共產黨員,讀完這份約莫八千字(中譯文)的稿子,就可清楚完整的知曉美國如此對中的態度和原因,至於同不同意,美國已經不在乎了。

第二個屬性是「救中國」,以中國人民為訴求對象,列舉美國100年來對中國的善意歷史,並表達依然具有「救中國」的情懷。廣大的中國人民,是否會因為對共產黨的忠心或基於民族主義的憤恨而對彭斯演講中的善意情懷嗤之以鼻,目前還看不出來。看不出來的主要原因是北京全面封鎖了演講內容,但是隨著民間的傳播,我們很快的就能看到中國人民反應的真新聞和假新聞。

「反共救中國」兩重屬性是有邏輯辯證關係的:因為想救中國而反共,通過反共以救中國。因此,彭斯演講的開場不是先列舉中共的罪狀,而是美國歷史上以及當下對中國人民的關懷。例如,他先說:《⋯⋯當中國歷經屈辱與剝削的「百年國恥」之際,美國拒絕加入列強,主張「門戶開放」政策,如此一來我們能與中國自由貿易,保有他們的國家主權⋯⋯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到來,我們身為盟友,為打擊帝國主義而並肩作戰。二戰之後,美國力保中國成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成為戰後世界的一股重要影響力》。

這一段,彭斯首先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中華民國的繼承性,清楚表達了美國的「一個中國」國策 – 不管統治中國的政權叫做大清帝國、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只認中國人民。

再來,彭斯開始承認美國自己在對中國友善的歷史中所犯下的錯誤:《蘇聯垮台之後,我們認為中國勢必成為一個自由國家。21世紀前夕帶著這份樂觀,美國在經濟上向中國敞開大門,帶著中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

中共統戰早已侵入美國

前任政府之所以這麼決定,是希望自由之風蔓延到中國的各個角落。除了經濟之外,更是在政治領域,希望中國能夠對完整的人權概念重拾尊重,包括傳統的自由主義原則、私人財產、個人自由和宗教自由等。但我們的希望均告落空》。

彭斯接著表達了養虎貽患的遺憾:《⋯⋯但是,中國共產黨1949年掌權後不久,開始遂行威權擴張主義⋯⋯現實上,中國的經濟靠美國:過去17年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9倍,搖身一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很大程度上源於美國對中國的投資。中國共產黨還使用一系列不符合自由與公平貿易原則的政策,包括關稅、配額、貨幣操控、強制技術轉移、竊取智慧財產以及產業補貼。這些政策在傷害競爭對手的情況下,用來建立中國製造業的基礎,其中犧牲最大的就是美國》。

彭斯點出了美國的爆發點 – 中共不但試圖改變世界秩序,竟然還膽敢跑到美國境內全面統戰、破壞美國國家秩序:《藉由「中國製造2025」計畫,中國共產黨指示政府機構與企業界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獲取美國的智慧財產權。要求許多美國公司交出商業機密,當作是在中國做生意的代價。北京並協調、支持併購美國公司,以獲取他們的創作所有權。最糟糕的是,中國的安全機構在幕後主使⋯⋯一場全面協調性行動,以破壞總統、我們的議程和我們國家最珍貴理想的支撐⋯⋯中國共產黨政府正在獎賞或脅迫美國的工商企業、電影製片廠、大學、智庫、學者、記者、地方、各州和聯邦政府官員。以影響美國公眾輿論、2018年選舉和2020年總統選舉⋯⋯鎖定美國的州和地方政府與官員,並利用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的分歧⋯⋯跟中國正在美國各地所做的事情相比,俄羅斯正在做的事情是小巫見大巫⋯⋯》

最後,彭斯回到對中國人民的喊話,暗示了為什麼中共不應該以現有狀態存在於中國大地,因為集權越演越烈:《⋯⋯曾有一度,北京慢慢地走向更大的自由以及對人權的更大尊重。然而近年來,中國朝著控制和壓迫本國人民的方向急轉彎⋯⋯到2020年,中國的統治者試圖落實歐威爾式的體系,也就是所謂的「社會信用系統」,建立在幾乎控制人們生活各個層面的制度上⋯⋯宗教迫害:在宗教自由問題上,中國的基督徒、佛教徒和穆斯林正在經歷新一波迫害潮的衝擊》。

整場彭斯演講,其中台灣人最應該驚心動魄的一段話是:《⋯⋯自去年以來,中共已說服3個拉丁美洲國家與台北(Taipei)斷交,轉而承認北京。這些行動威脅到台灣海峽的穩定,美利堅合眾國對此予以譴責。儘管我們政府將持續遵守3個聯合公報和「台灣關係法」所反映的一個中國政策,美國始終相信,台灣(Taiwan)對民主的擁抱為所有華人(Chinese)展示了一條更好的道路》。

這段話再度揭示了,台灣以民主的方式保持一個中性的政治實體的地位,乃美國繼續支持台灣的實質主權的要件。翻譯成白話文,就是美國需要台灣作為一個美國向全世界展示的「反共基地」,而非一個「反中(人民)基地」。若要以警語表示,連美國都懂得「中共不等於中國」這件事了,與此事生死相關的台灣,至今還無能區別「中國」和「中共」?

台灣此時此刻對美國的最佳政策,應該就是「不掉隊、不插隊」,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佳政策應該是「區別中國和中共」,讓全世界知道,台灣社會是成熟的,懂得中共不等同於中國這個道理,就像台灣已經了解了國民黨不等同於台灣、民進黨也不等同於台灣,台灣是台灣公民的,不是哪個政黨的。真正的民主,才是台灣的未來,有沒有彭斯這場演講都一樣。

(本文曾刊於:今周刊等)

1621
11

台灣是誰?在哪裡?去哪裡?怎麼去?

以上統稱為「台灣四問」,近十年來所出版的七本書、近千篇文章,無一不是圍繞著這四個問題展開。多年來,眼見著台灣一次又一次的、大事小事的,主動放棄了建立健康的主體性的機會。偶有苗頭,卻又被藍綠陣營中的執意享用台灣資源的「建制派」給搞得烏煙瘴氣,彷彿不見人民抓狂不甘心。前世今生的「建制派」不分藍綠,他們在潛意識中都認為自己對台灣有功,因此對台灣的資源享有某種「主權」。台灣雖小,但對於目光如豆的人,卻還是一桌滿漢全席,爭食吃相著實難看,飢者不擇食,權者以合法掩護非法吞大餐,最終吃飽了還想打包。

什麼是「主體性」?

台灣至今沒有一個健康的主體性。「主體性」這個概念沒有什麼神秘的,它不過就是一個堂堂正正做自己、不以他人為座標的格調及氣勢。主體性是必須被尊重的,任何想「統一」他方主體性者,本身就是還沒找到主體性的一方。這道理適用於國家對國家、社會對社會、團體對團體、個人對個人。簡單的說,如果一個國家想用自己的主體性去「統一」另個國家的主體性,一個社會中的某一個群體想用自己認同的主體性去「統一」或「消滅」另一個群體的主體性,或一個人(如家長、老師)想把自己的主體性強加於另一個人(如兒女、學生),這些都是邪惡的。

健康的主體性,一定是自發自生的,並且貫穿潛意識、表層意識、行為的。否則,虛偽、假面、人欺負人的邪惡必然產生。

以下,就是扣緊「主體性」這個概念,對於「台灣四問」 -是誰?在哪裡?去哪裡?怎麼去? -的扼要結論。倘若讀者對這些結論心生疑惑,而想進一步知道這些結論從何而來、論證及分析,可以前往「台灣四問」的影音演講(長達兩個半小時,慎入)。若還要更深入,恐怕就得進入筆者的七本書以及近千篇文章了。

台灣是誰?

台灣的本質,就是一個海洋地緣的產物。沒看清這點,就看不清台灣的前世、今生、未來。

近代史前,台灣地表的人類活動以及和周邊海域的連結,就是海洋地緣性的。四百年來的近代史,發生在台灣的一切大事,更是與海洋地緣性相關的。

因此,理解台灣的前世、今生、未來,以及你我的認同傾向、自我主體性的定位,若不從海洋地緣的架構出發,不可能有清晰客觀的結論。今天存在於台灣的情緒糾結、政治紛爭也不可能有解,台灣人未來方向的最大公約數也無從建立。

歐洲、美國、日本,乃至韓國、東南亞,其政治家、知識人、人民,都了解及承認自己是所屬地緣的產物,只有使用漢字的中國人和台灣人對各自的地緣概念懵懵懂懂。缺乏地緣的歷史、知識、意識,就是今天台灣和中國走不出「統獨」思維怪圈的核心因素。

台灣在哪裡?

分為「外患」和「內憂」看這問題。先由外患談起。

外患:中國威脅

台灣現在看似混亂,很多人甚至用「無救」評價台灣。但是其實,隨著五年一個世代的翻轉,只要再給台灣二十年的安全,在新世代逐步取代老世代之下,台灣必然內生出一個很不錯的、適合其尺寸體量、主體性固實的社會。關鍵是:有沒有這安全的二十年?現在手擁實質權力、口啣話語權的互鬥老世代,允不允許台灣擁有安全二十年?即使允許,他們懂不懂得如何替台灣爭取二十年?

導致台灣得不到這安全二十年的根本因素,就是來自中國的「統一」威脅。中國是否會對台灣採取所謂「統一」的行動,主導權不在台灣,而在於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競爭態勢變化。個人認為,美中之間的全球競爭態勢格局,將在2020-2022年之間定局。一旦定局,台灣的命運範圍,不論好壞,也就被限定了。因此,屬於台灣可以自主影響自己未來命運的時間,也就落在短短四年之間。台灣社會能否在這短短四年之間達到大共識,找到屬於台灣自己的最大公約數,很令人存疑,然不能不試。

中國這外患,在《與習近平聊聊台灣和中國》一書中有比較詳細的描述,另外也有散見各媒體的百篇文章,盡收錄在個人臉書頁面中。

內憂:「超載」帶來零和遊戲

台灣的許多惡劣現象,與中國這項外患有著直接的關係,但是,今日存在台灣內部的許多惡劣現象,卻是與中國無關的。這部份,可以稱之為台灣的「內憂」。

台灣內憂的根源,多數人歸結於「藍綠、統獨」這個慣性思維的框架下,但我認為,雖然那個框架有其強大的歷史和心理背景,但是那是一個沒有出路的慣性思維框架。看台灣的內憂,必須從更底層、更幽微的結構性因素下手。短文無法盡其細部,此處僅僅歸約為一個核心概念 – 「超載」:面積僅僅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可用土地僅僅一萬兩千平方公里的台灣,已經老早超載了,不但物理上超載,心理上也超載。此超載現象不改善,台灣不會好。超載現象涵蓋台灣的每一個層面:政治結構超載(大政府)、政客密度超載、選舉制度超載、財政負擔超載、司法體系超載、制式教育超載、不當經濟政策超載、既得利益肉桶超載;最後,是的,連人口結構都超載。

超載,必然帶來「零和遊戲」(Zero-Sum Game),因此台灣的權場、利場、輿論場、情緒場,無不陷入零和狀態,並且越來越招招見骨。人都希望自己看起來高大尚,因此超載的台灣下所發生的種種你死我活遊戲,無不被冠以諸如「藍綠、統獨、正義」等高大尚的帽子,實則可能與獅群、虎群、猴群在超載之下的的行為學無異。

台灣今天的年青世代,不見得理解自己的低薪、無出路、被壓迫的真正原因,其實是這種「超載下的零和遊戲」下的現象。年青世代的寶貴熱情,往往被那些在超載環境中玩弄零和遊戲的假面高大尚口號,給消耗了、浪費了、耽誤了。

台灣去哪裡?

人若要問:我該去哪裡?那麼眼睛一定是往前看的,世界上哪有眼睛一直往後看才知道自己去哪裡的人?

80%的力氣用在往前看,才可能知道去哪裡。80%力氣用在往後看的人,不管嘴巴怎麼說,永遠不會知道自己該往哪裡去。

往後看的人,容易產生歷史宿命論或絕對主義,也就是「一定會怎樣、必須怎樣」的傾向;在「一定」和「必須」之下,人難以跳出盒子思考。而往前看的人,容易產生演化的世界觀,腦子不容易固化,經常會問自己「Why Not?」。

由於有主要外患中國的存在,使得台灣人習慣往後看,不習慣往前看。往後看的結果就是宿命論:一定統,或是絕對主義:必須獨。認為一定統的人,明顯的以中國為坐標在思考自己的主體性,然而,認為必須獨的人卻沒意識到自己也是以中國為座標在思考自己的主體性,否則,從「哪兒」獨立出去啊?

統獨 – 紅藍綠三方的陽謀

統和獨,都脫離不了以中國為座標!若細細品味,人們當可發現,「統」和「獨」是共產黨、國民黨、民進黨三黨,或紅藍綠三方,所多年來培育出來的三方共同陽謀,目的都是為了保政權。台灣人民應該要有看穿這陽謀的能力和智慧,才能找到自發自生的主體性。

「無印良國」的現狀

台灣擁有「實質主權」(de facto sovereignty),缺少的是源自 1648年西發利亞協定(Westphalian Treaty)下的「法理主權」(de jure sovereignty);今天地球上,若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脅迫,沒有一個政治實體否認台灣的獨立存在。 這個現狀,我稱之為「無印良國」(A Nation at Large)。無印,也可做良國,就像任何一個存在的人,即使區公所受到脅迫而不給他發身分證,他依然可以做一個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的人一樣。

台灣該往哪裡去?就是在演化論的心態下盡量往前看,把「無印良國」越做越好,一直等到那個脅迫區公所的惡人消失或改邪歸正為止。

台灣人得明白,中共不等於中國,道理正如國民黨不等於台灣、民進黨不等於台灣一樣。由於前述的地緣事實,未來一千年,無論台灣和中國的實質關係和法理關係如何,中國都不會從台灣身邊消失;中國人也必須明白,一個已經具有實質主權的台灣不會從它身邊消失。因此,台灣需要開發出一套中國人民聽得進去的台灣論述,而中國也需要開發一套台灣人民聽得進去的中國論述。

台灣怎麼去?

前文提到,中美對衝的格局,將在2022年前後定局,而台灣的前途也將在這大格局中定格。為什麼是2022?其中的變數,不是美國,而是中國。美國決定遏止中國朝現在的路徑擴張、或遏止中共在中國的集權,已經是共和、民主兩黨甚至整個西方世界的共識,已是板上釘釘,而中共高層尚未完全認知到這情況。

2022是中共二十大的日期,從現在到那時,中共內部的鬥爭將越發激烈,而同時中國內部的經濟、社會高壓鍋將如山一般重。未來四年,中共的執政會朝法西斯前進,還是統治基礎水土流失甚至走山,無人可以預知,然路徑總不脫上述三個方向,雖然從歷史長河的視野看,三條路徑會不會最終經過折騰而邁向開放法治,同樣是未知數。

中共拐點之前的九字箴言

無論如何,2022前後,中共會進入一種「拐點狀態」,而美國及西方會根據該拐點狀態做出定位,且十年、二十年的大格局就此定局。

要看清這格局,恐怕還需要一年至兩年的時間。在等待期間,台灣的最佳策略應該是以下的九字箴言:不掉隊、不插隊、除內弊。不掉隊指的是對美國,不插隊指的是對中國,而除內弊則是無論結局如何,台灣都應該自己做的事。

下文著重談「除內弊」,因為這是完全操之在我的部份;不做,台灣人只能賴自己,不能賴別人。

手術式的除內弊

除什麼內弊?要細談,十張A4紙都列不完,但還是可歸約於前述的一個概念:卸載 – 對以下領域做出手術式的解構:政治的超載(大政府)、政客密度的超載、選舉制度的超載、財政負擔的超載、法治的超載、制式教育的超載、不當經濟政策的超載、既得利益肉桶的超載;最後,人口結構的超載。

落實到具體政策,以上領域的解構可以扼要敘述如下。短短四年的時間,做不到徹底,但做得到打好地基:

* 有關大政府的解構:合併縮減中央部會;全台行政區域縮編為3-5都;大幅調整財政劃撥比例、落實區域權責自治;從總統制朝內閣制移動;從中央統籌向邦聯精神移動;公務員終身制向約聘/續聘制移動。

*有關政客密度的超載:中央部會由目前的27個縮減至15個以下;行政級別由7級縮減至4級;除了關鍵公共服務、撤銷國營企事業;裁撤至少一半官方、半官方的周邊機構、基金、協會。

*有關選舉制度的超載:消減或撤銷參選保證金;取消政黨補助;取消各種民代補助金;取消行業或特殊身份的補助金(entitlement);取消任何鼓勵兩極化的選區/投票制度。

*有關財政負擔的超載:實施年度預算歸零起算制度;嚴格沒入各級政府、官方/半官方之小金庫。此範疇的節流,加上前述相關的節約,其金額足以大幅度緩和健保、年金、勞保、軍保以及各種合理弱勢福利的壓力。

*有關司法體制的超載:重新調整法、檢、調之間的公權力結構;縮減累訟、拖訟、纏訟的空間;改良當前如公務員升遷一般的法職升遷制度、注入實務經驗條件;必要時考慮將高階法官、檢察官納入人民選舉機制。

*有關不當經濟政策的超載:啟用具有相關行業實務經驗資深者出任相關職務;以「權責相符、利益/風險對等」原則制定政務決策人之報酬;所有項目徹底實施陽光法條、日出條款以及落日條款。

*有關既得利益肉桶的超載:縮減目前各級、各種花樣的官派職位(據稱高達兩萬個位置)一半以上;立法嚴限官方/半官方機構人員之兼職、多職。

*有關制式教育的超載:降格教育部為教育行政署,僅管行政、法務,將教學內容、方法、品質權力下放至一線單位(學校)以及教師;開放私立大學、學院,同時取消對私立學校補助;全國公私全科大學數量控制在20家,其餘現在冠「大學」名稱者,改制為「專科、專所」,聚焦進攻高新尖技術或知識;(除非恢復徵兵制)大學修改為五年制,其中一年為出國打工學分,國家提供適當補助,督促大學生的謀生能力。

*有關人口結構的超載:諸多原因如老齡化、低薪造成台灣短期及長期的勞動人口結構問題;短期的缺工問題急需引入年輕勞動力, 而長期需要謹慎補充新生代以調整結構,因此解決方案也得分長短。目前台灣實施的本勞外勞一體化、齊頭式的政策,本質上並未區分短期需要和長期目標,台灣的未來將為此短視付出無可逆轉的高昂代價。

超載不去,台灣不會好

從反面來看超載現象,就是不足;超載如同身體上的肥肉,肥肉過多,必吃掉肌肉的養份、消耗肌肉的支撐能量。因為超載,台灣被吃掉的肌肉包括:人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內資外資的投資意願,人們看問題時的理性空間,政府決策的效力和效率,資源使用的合理成本,人民自我選擇的餘地。

總結

2018-2022 關鍵四年中,在充分理解台灣的海洋地緣事實下,找到社會的最大公約數,在最大公約數的基礎上建立台灣的主體性,以不掉隊、不插隊原則應變外患,以手術式的魄力及決心打下堅實的除內弊基礎。

(本文曾刊於:風傳媒等)

1683
4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