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情綿綿+舊恨綿綿」的台灣

台灣問題重重,不過這並不稀奇,全世界的國家都處在問題重重之中。稀奇的是,台灣在解決問題時,90%的精力耗費在往歷史看,頂多只有10%的精力花在往未來看。用俗話來講,當下的台灣是一個「舊情綿綿+舊恨綿綿」的社會,因而本質上難以創新,人們提出的「創新」內容,絕大多數都只是把已經餿掉的酒灌到新的瓶子裡,把過期的牛奶偷換上新的包裝標籤;這還算是等而上者,等而下者,取來別人已經穿了十年的破衣,打打補丁就號稱新衣上市。

這不是政治的問題,不是經濟的問題,甚至不是知識不足的問題,而是一種文化問題。文化的定義千百種,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不論如何都離不開文化的核心要素-看問題時的心態(Mindset)。所謂「心態」,就是遇到事情時的價值取向定式,以及隨之而來的情緒定式、行為定式。

除了日本,台灣曾經是亞洲的一個嶄新國度。第一條高速公路,第一個國際級機場,第一條高鐵,第一個科學園區,第一繁榮的股市,第一個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第一個錢淹腳目的社會,第一個一人一票。

台灣年輕人別再向後看

但世界在變,風水三十年流轉一次。風水流轉時,台灣人沒跟上;落後不是一天造成的,可怕的是在一天一天的落後過程中,台灣人學會了賴別人,離開自我檢討越來越遠。在心理補償作用下,一部份人陷入了舊情綿綿的心態,另一部份人則陷入舊恨綿綿的心態,總之,一切都不錯在今天的我,一切都錯在過去、錯在別人。

懷舊、尋舊、仇舊,成了台灣文化的顯學,老中青三代一以貫之。當世界紛紛從「未來」的觀點在解決舊問題時,台灣人卻紛紛在舊問題上打補丁,以舊情緒、舊思路面對未來。

台灣社會還未意識到、或還不願面對的一件殘酷事實是:世界正在快速的總結經驗,人類的科技正在開創嶄新的世代,舊經濟模式、商業模式正在被顛覆。台灣人,尤其是年輕人,若還不能手術式的與舊情、舊恨、舊人、舊方案切割,十年後台灣就會變成一個「亞洲第一舊貨市場」。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