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發燒,但是幾度?

醫學常識告訴我們,人體發燒到38度半,乃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在發揮作用,此時強制退燒,反而是不健康的。但若發燒到了39度,最好請醫生看看。到了40度,看醫生就有點晚了;42度,進了加護病房可能都無力回天了。

台灣已發燒多時,我想這是沒有人會否認的。關鍵問題是:當前到了幾度?是不是還在38度半的健康範圍內?若已超過,燒源在哪?病人自己肯不肯被用藥?

這是一件需要群醫會診的事,但社會病不是生理病,科學依據難尋。社會發燒原因可能是多端的,然而不脫政治、經濟、生活壓力、文化性格幾個方面。此處提出一個觀察,但先聲明,這只是一個角度,其他還有很多角度。

內憂的解方操之在己

每次的選舉都是發燒期,個人連續觀察後的結論是:2018年已經燒到了40度,若病人再不意識到自己必須就醫,2020年就會到42度。高燒的原因分為兩類:外患及內憂;外患問題的解決操之在人,但內憂的解方卻是操之在己,賴不到別人。

內憂症候群的臨床症狀複雜,權力惡鬥的、經濟無力的、世代衝突的、價值觀對立的等等,但容我開一張綜合診斷書,只有十二個字:「認同高於民主、分配先於創富」。

「認同高於民主」可以翻譯為:「自由誠可貴,民主價更高,但為認同故,二者皆可拋」。也就是說,社會如果達不到最嚴苛的認同共識,一切的自由和民主都是次要的。用通識的語言說,這就是「基本教義派」的最後堡壘。

「分配先於創富」可翻譯為兩種價值命題;其一:「如果分配機制中存在任何不合公義之處,那麼社會創造財富又有什麼意義呢」?其二更激烈的是:「只要對我不公平,那麼其他人也別想致富」。

「分配先於創富」,固然有其道德意涵,然而可以明確的是,受到這個價值觀綁架的社會是一定富不起來的。主張如此價值者,若不至少讓步到「創富與分配一樣重要」的觀念層次上,地小人多無資源的孤島台灣,經濟是絕對起不來的。如果認為「樂天知命的均貧」優於「貧富不均下的打拼」,那也是台灣自己的選擇。

台灣發燒若想降至健康的38度半,至少得先治內憂,但當下的顯學是:一切屬於內憂的病因都賴到外患,再這樣患者就沒救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