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兩黨壟斷破局

近三個月在北中南的各種大小場合,我大量對陌生人群或個人做「田野調查」,而且只問一個問題:2020投票,你的總統票、立委票、政黨票,會不會投向同一個政黨?五、六成的人的答案是:不會!

當然,這只是田野之語,但是,接下來一連串的各種民調也都透露出同樣的蛛絲馬跡,增強了以下這件事的可信度:

下一屆的立法院,不會有席次過半足以強渡關山的政黨!搞不好連強勢的派系都不會有!

這個現象若成真,不管是出於選民的理性,還是出於選民的情緒,在我看來,對此時此刻的台灣都是一件大好事。因為,兩顆台灣政治中的大毒瘤將因此消失:

1)掌握立院多數的執政黨贏家通吃;

2)「朝小野大」情況下對內萬政不通、對外進退失據。

立法院其實只算是「杯葛院」

台灣的立法院,其實至今都還沒資格稱作「立法」院,因為它根本沒在提法案;97%的法案是由總統和執政團隊提出來的,執政黨委員多是應聲蟲,而在野黨委員頂多也就是發揮杯葛的作用。立法委員不寫法、不提法,那要立法委員何用?不過一群舉手部隊或打架部隊罷了。要立法院何用?不如直接正名為「應聲院」或「杯葛院」算了。

多少無知、多少腐敗、多少浪費,在立法院船過水無痕。立法委員如果沒有獨立人格、獨立見識,就是一群⋯⋯對不起,太難聽了,就不寫出來了,請讀者自己填空。

台灣享受真正的一人一票,也已經20幾年了,算一算,也歷經了幾代人了。至今還容許立法院如此不堪,賴不了別人,只能檢討自己的民風民俗距離民主還有多遠。

拿台灣身分證的人叫做「公民」,這個「公」字是有意義的,就是說你拿了身分證,就有對公共事務負責的意思,只有在對公共事務負起責任的前提下,你才有相對應的權利。責任是因,權利是果,逃避種樹只想乘涼的人,沒有資格做公民。

立法院是一個為公共事務立規矩的場所,但台灣社會的公民素養不夠,懂得投票,卻不懂得然如何要求被選舉出來的人對公共事務負責。還好,博弈學告訴我們:只要有多方競爭機制,就會優勝劣敗。過去的立法院,基本上處於兩黨壟斷的局面,但由當前的民意看來,2020的立法院不會再是雙寡頭壟斷,而會是多方競爭的局面。在公民素質還不足的台灣,這應該算是個好消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