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基金會」需要重新定位

Taipei22

固然蔣經國基金會自2017年起大量補助全球有關台灣的研究,但是研究的軸線還是趨向於「由中國視角看台灣」,我覺得這不但偏離了蔣經國晚年的路徑,更距離台灣當前的現實政治處境天遠地遠,無論是內部的還是國際的。

蔣經國怎堪成了「國軍遺孤」?

更不用說,該基金會的方針還是不脫蔣氏家族早年的「反攻大陸、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份」風格。若說該基金會老一代執掌者擺脫不了傳統牽絆,猶可勉強解釋,但到了如今2023年還如此,不就等於後人在「舊情綿綿」之下,把蔣經國降格為「亞細亞的孤兒」、甚至成為類似泰緬邊界金三角的「國軍遺孤」了嗎?

雖然功過未定,但若非蔣經國在歷史節點扮演的角色,台灣今天不會長這樣。蔣經國先生在歷史上是個人物,這點無庸置疑。需要探討的是「蔣經國」這概念的未來性,諸如以下的大哉問:

1. 紀念他的基金會,所執行、補助的項目,應該以台灣為本,還是以中國為本?

2. 換個方式說,各類研究、各類活動的出發點,應該偏向「由台灣角度看中國」,還是「以中國角度看台灣」?

3. 即使以台灣為本,其中「由台灣看世界」和「由世界(人類文明)看台灣」的比重份量?

4. 最重要的,蔣經國基金會的董事會及執行團隊,是否背叛了蔣氏「中共不等於中國」這第一原則?對「中國」的舊情綿綿猶可理解,但移花接木到「中共」身上而變成中共對台統戰的助長者,乃徹頭徹尾對蔣經國的羞辱。

臺灣人珍視落地生根

我們可以推估蔣經國先生在今日會對「他的基金會」做出怎樣的決策。以他晚期至少十年的行為路徑(包括叉路)來做加減積分,我覺得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所提出來的「落葉歸根 vs. 落地生根」對比,應該會得到蔣經國的呼應。

對於蔣經國基金會下個十年、二十年的經營方向,我認為史學界應站出來參與討論,不能讓「蔣經國」這個概念被任何一方霸佔,無論是善意霸佔還是惡意霸佔。

156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