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應該開始算風險帳

2018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於宣布對中國中興公司禁運,一週後我寫了《貿易戰其實是經濟行為規格戰》一文,分析道:《川普的驚世立場是,任何國家要跟美國打交道就得在行為規範上「對等」,不能逃票或搭便車⋯⋯19世紀的西方,其實最初也不過是要求清廷表現「經濟對等性」,但朝廷中多數人看不懂、不願看、不敢看。結果如何?就是升高到軍事》。兩年多來,證明事態的確如此發展。

該文中的「任何國家」,當然也包括台灣在內。雖然兩年多來寫了不下十幾篇的示警文,也與台灣政界、企業界經常交流有關台灣的「連帶風險」問題,但避險動作總是來得太慢、太少。

繼五月份封鎖了台積電對中國華為的5G晶片通道之後,八月十七日美國商務部又封鎖了聯發科設計的高端晶片出貨華為。美國執行的是兩年前就已經定下方向的大戰略,一定是「一竿子插到底」,台灣企業界最好不要再存僥倖之心。

以上的風險控管意識,不要以為只適用於高端電子業,時候到了,低端電子業也有風險。另外,也不要以為自己不是電子業就在暴風圈外,一旦美國把對中國的制裁提升到「伊朗級別」,只要是通過美元交易,那是連內褲出口都是要制裁的,而「5+1」(五眼聯盟+日本)也會照例跟進。否則,華為的孟晚舟是如何在加拿大被捕的?幫她匯款到伊朗的銀行又是如何受到連帶制裁的?

台灣應事先算妥各產業風險

眾所周知,美國對中國的任何經濟制裁,都是「七傷拳」- 傷敵的同時也傷到己。因此,料想白宮當下有兩本帳:大帳及小帳,大帳算的是哪些產業會對中共產生最大衝擊力,小帳算的是美國自身公司將會因此受到多大傷害。這兩本帳的優序及調控,隨著角力的態勢而變化。

但有一個原則是不會變的,那就是凡是會傷及美國企業的部份,一定會同時壓制該企業的國際競爭對手,眼前的例子就是既然因為制裁而損及高通,那就一定得帶上聯發科。說更白一點,倘若接下來的對中制裁會傷及蘋果手機,那麼恐怕南韓的三星脫不了「連帶傷害」;白宮不可能容許蘋果手機受損一段時間後,三星手機趁勢搶奪市占率。

台灣經濟靠出口,經濟部和各大中企業,是否也應該開始超前部署,算算自己在美國大帳小帳中的相應位置,以免到時措手不及?今天是電子業,明天可能就是金融業、精密機械業,若那天輪到農產品,我也不會意外。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