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博弈論失效時的台灣對策

關心世界大局的人,現在打開報紙、電視或自媒體,看到的主要議題不外乎以下:世界經濟是否即將進入大蕭條?烏克蘭戰爭俄國是否已經敗定?歐洲經濟熬得過這個冬天嗎?美中之間究竟是冷戰態勢還是熱戰態勢?台灣面臨中共武力威脅有無勝算?攻台是不是習近平一個人的決定?何時習近平(或中共)會做出武力決定?一定在台海嗎?台灣的備戰程度夠不夠?人心夠不夠團結?

台灣人關心世界大局不是新聞,因為海島外貿國家一向靠世界吃飯。台灣成為全球媒體焦點才是新聞,這三年來世界大小媒體談台灣的頻率至少是之前的十倍甚至百倍。

黑天鵝事件始終難料

外國人愛台灣一說恐怕是臉上貼金成份居多,真實原因是台灣的獨立存在與否這件事,牽涉到了各國的切身利害。利害有兩層,其一是以台積電為首的半導體產業體,其二是台灣乃美國和中共鬥法的最大擦槍走火點。

本文要談的是一個心智認知結構(Mind Set)的問題,也就是外國人、台灣人當下判斷文首一連串台灣相關問題時,意識上或潛意識內,採用的認知方式對不對的問題。

先說結論,再說理由。凡是基於「博弈論」(Game Theory)來分析、推論、判斷台灣相關議題的,多半都是不恰當的,頂多是無效的,甚至是錯的、對台灣是危險的。這樣說有點一竿子打翻整船,但為了糾正認知,誤傷也是無奈之事。

簡單說,博弈論的思維框架,無論是雙邊論、多邊論、零和論(Zero Sum)還是非零和論等等,其思辨上的有效性,都基於一個絕對必要的假設:局中人(players)是理性的、是以利害計算為決策基礎的。去除了這個假設,博弈論的所有思辨就都是無效的。

博弈論的思維方式舉例如下:烏克蘭戰爭的結局取決於俄軍的強弱 ;美國是否加大對中國經濟制裁,取決於美國自身的經濟受傷的程度;習近平對台灣(或其他地區)的動武時間,取決於中共軍力的準備程度⋯⋯等等。

照這種認知路線往下思辨,就會帶來一連串的數據、因果分析、時序排列、場景設定,然後就是有條件的結論。很理性,很學術,有憑有據。博弈論的確還是主流顯學,但它是「盒子內的思考」:假設了我們活在一個有秩序、理性主導的場域內。但真實世界若是如此,就不會有諸如「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或「黑天鵝」的概念了。

怎堪深究:非理性的瘋狂?

博弈論碰到什麼就會失效?至少有兩種情況:當博弈論碰到「基本教義」(Fundamentalism)時;或當碰到「陰陽辯證論」時——博弈分析就是行不通的。

前者,諸如中東的ISIS,伊朗的道德警察,習近平的「中國夢」,台灣所認知的「深藍」、「深綠」等等。後者,諸如中國古老陰陽學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或黑格爾的「正反合」所衍生出的納粹式、共產黨式的統戰術。

甚至西方的普世價值、中國的傳統儒家,也時時不依循博弈論而行。例如,西方文化中的為榮譽而戰、不自由毋寧死,儒家的朝聞道夕死可矣、雖千萬人吾亦往也,都是博弈論分析不到的人性領域。

我們可以達到一條黃金定律:越牽涉到人的「意志」和「信仰」之領域 ,博弈論就越無效。用俗話來說,就是越倔強或越虔誠的人,就越不能服以道理或利益。這無關好壞,現實就是如此。

現在,回到文首的那一連串問題,用非博弈論的認知去看,會得出哪些意料之外的答案?假使我們現在對世局做出的物理、心理準備都還是理性的產物,那麼在非理性的結果出現時,我們有足夠的預策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