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略:靈肉分家;不做布料做鈕扣

HappyNewYear

剛過去的2021年,凸顯了台灣十年來最大的經濟機遇,但也同時定型了台灣經濟最大的風險區塊。凸顯的機遇是全球電子供應鏈中的角色,在謹慎細心的維護下,可為國家帶來幾何級數的增長動力。定型的風險,只來自一處:中國風險,主要表現在台商難逃「共同富裕」下的資產清算,其次就是中國經濟下行過程中台灣必須付出的連帶傷害。

台灣長處:信任感+透明度

2022,機遇大於風險,還是風險大於機遇,或是兩相抵銷?其中有台灣不可控的因素,但也有台灣自己可以幾乎100%控制的因素。老天,不一定助自助者,但一定不會祝福不自助者。

不管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有效的自助都至少依賴兩個自覺:對自身長處、短處的清楚認知,以及在理性認知下對資源的配置方向。

台灣的短處是地理,以及相對小的內部市場,這點不用多說。倒是台灣的長處,雖然大家已經根據產業、投資思路列出一大串,但是在新時代下值得換個角度從文化來看。

隨著世局的不穩定及混亂,「Trust」信任感、以及「Transparency」透明度,將越來越變成稀缺資源,尤其各國在與中國打交道時,會感到Trust比稀土更為稀缺、Transparency問題比北京霧霾還嚴重 。台灣則已經有足夠的形象基礎,將國家定位於Trust及Transparency,無論在經濟行為上還是政治行為上。而且,正因為台灣位於中國的緊鄰,兩相對照之下,更能凸顯台灣以Trust、Transparency立國的可貴。

這是台灣吸引世界的絕佳利基,有待政府在司法改革及立法院在商業投資領域的痛下決心、提升台灣在這兩方面的國際水平。

強化只做B2B關鍵部件

國家資源以及民間資源的配置方向,將決定台灣面對風險時的彈性及生存力。此處容我再次重複十年來不斷訴諸的兩條原則。第一,在世界(尤其是對中國)的供應鏈中,台灣一定得靈肉分家,靈做靈、肉做肉。靈的部份,諸如IP、製程Know-How、原創設計力,可針對B2C設法品牌化(記得“Intel Inside”這個品牌戰略動作嗎?)。肉的部份,則以B2B為宜。

另一條原則,台灣適合做鈕扣而不適合去強做布料。例如,任何受限於台灣自身有限市場的產業,如電動車、光電、半導體、生化產品等等。不做B2C品牌,只做B2B關鍵部件。全球市場全面鋪開的「布料」方向,並不與台灣的資源相匹配,但台灣的精靈性卻非常適合做任何布料都需要的鈕扣。

以信任感、透明度捕捉機遇,以靈肉分家、不做布料做鈕扣迴避風險;期待台灣的未來十年經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