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業精神問政不可能嗎?

本專欄上次提出《台灣需要企業人問政》這命題後,招來了兩種誤會:

1)以為是在鼓勵企業界大老闆參選;

2)以為「企業人」指的就是「商人」,而台灣社會對「商人」存疑,因而行不通。

就算是企業大老闆參選,也沒什麼,川普不就是樣板?但,該文中「企業人」指的是所有具有企業經驗、懂得企業精神的人,從大小老闆到經理到創業人到蚵仔麵線攤主。

政治傳統「有功無賞、打破要賠」?

關鍵在於,台灣的政壇和行政體系內,最缺的不是學者、法律人、政治人,而是具有企業精神的人。如何定義企業精神呢?企業出身的人又具備哪些政治出身者不具備的特質呢?

用最白話的常識講,只要是企業人,不管再差,也懂得控制成本和論功行賞(Merit system)的道理。別小看了這點,台灣的主流政治文化是「撒幣換票」,行政倫理則是「有功無賞、打破要賠」。有人可以在這種政治生態中打混還高升,但是同一個人若到了企業生態中,連一個蚵仔麵線攤都做不起來。

對「商人」的存疑,不能自動投射到「企業人」身上;因為,商人的價值觀在交易,而企業人的價值觀在經營。是的,商人會因為交易而短視、短利,但企業人會因為經營而放棄短利、以換長利。反倒是,真正具有企業精神的人會由於短淺的任期制而不願參政或出任行政職務,因為選舉文化若陷入惡質,就會出現「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通吃通殺,弄到國事無法經營、企業精神無從發揮的地步。

企業問政不等於參政

下一個問題:那企業大小老闆能不能、該不該問政呢?常識說:在台灣凡是沾惹政治者都會惹來一身腥,忙著賺錢的人怎會傻到去參政?通過政治獻金讓政客去忙乎不就好了?

但等一下!你總聽過「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吧?同樣邏輯可應用於企業界 – 「你不問政,政來問你」。台灣企業,有不問政的本錢嗎?過去,還可以通過「獻金」或「同流」閃開政治,但今天呢?將來呢?聽得懂這話的老闆們,應該是點滴在心頭。

最後說一句:問政不等於參政,參政不等於參選。問政,可以通過許多創新方式實現。其實,很多大企業、大企業人,都已經踏出第一步,只是還不懂或不敢深化罷了。具有企業精神者,加油!台灣的政治需要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