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企注意!從一篇懺悔文談起

摩根史坦利首席經濟學家史帝芬・羅奇,7月27日撰文,首度對中國經濟公開唱衰,第一段就說:《25年來,我是一名對中國經濟的天生樂觀者,但我現在對其前途嚴重懷疑》。通篇,羅奇用螞蟻金服上市受阻、滴滴打車剛上市就被中共當局重創、以及接下來一連串對互聯網金融科技公司的猛拳為例,痛斥中共當局。

一紙懺悔書怎堪彌補千億美元損失?

我很少指名道姓批評別人,究竟各人位置不同,視角及觀點自然不同。但是,坦白說,羅奇的這份「懺悔書」來得太遲了。螞蟻金服上市被叫停發生在2020年11月,但據可靠消息,螞蟻上不了市這件事,在同年四月份就已經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了。主要承銷商之一的摩根史坦利,不可能對此無知,當然羅奇本人也不可能無感。然而從機構到個人,都未對投資界示警,這只能用「機構效應」和「名利效應」來解釋了。

同樣的,滴滴打車在中共百年黨慶前一天抱著僥倖之心在紐約上市,華爾街承銷商連敲鐘儀式都不敢舉行,這不就證明了它們並非沒有政治感知嗎?

既然有政治感知,還能夠連續25年對中國經濟天生樂觀?若非這次簍子捅得太大了,肇使投資人損失達千億美元之譜,懺悔書恐怕也不會面世。

身不在金融投資界,本來不該管閒事;美國退休基金、對沖基金、風險機構賠錢,關我什麼事?關心這件事,乃因為事關台灣的金融投資界之福禍。

台灣金融投資界人才不可謂少,具有中國經驗、知曉其中政治凶險者也不少,但直言、敢言者卻不多。這同樣也可算是「機構效應」、「名利效應」的一種吧?!這裡要追問一個不方便的問題:美國國力雄厚、華爾街機構夠大,損失個千把億美元很快就船過水無痕。此外,美國有美元鑄幣權,損失了美元加發就是了。

但台灣呢?

台灣散戶禁得起中概股折騰嗎?

台灣的機構投資,佔比恐怕還不如富家散戶,而散戶禁得起折騰嗎?台幣有國際流通性嗎?賠的是美元,央行能用超發來調濟彌補嗎?至少在中國經濟這問題上,台灣必須開始培養自己的完整判斷力了,不能再隨著華爾街大咖機構、人物起舞了。華爾街的「政治感知」,根據的是華爾街的利益,不會考慮台灣跟風機構的利益,而台灣跟風機構會不會考慮散戶的利益,又是一件值得追究的事。

對中國風險、香港風險的分析,此專欄已經寫了超過十篇了。只能說,過去或有超前之處,但以當下中國經濟破落的速度及力道,想要超前示警恐怕都很難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