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公務員體制救台灣

十二年國教填寫志願的風波鬧得群情激盪,開始有人追問一個問題:究竟是葉世文的官商貪腐現象危害台灣多一些,還是教育政策的「胡搞」危害台灣多一些?

國道收費員安置不順,演變為勞團帶領收費員在交通部前面搭營安寨,有人追問:這是企業欺負善良平民,還是公務部門失職,還是刁民鬧事?

「小島穿大衣」負擔沉重

台灣的大事小事,幾乎無一例外,都牽涉到公務員體系。在「人民自治」的觀念下,公務員體系本來應該是配套機制:人民決定方向和目標,公務員體系予以細化,保障執行的效率。然而,在強大的傳統「官民結構」慣性之下,「官」把平民當作管理對象,而「民」把官當作提供照顧的義務方,官民永遠站在對立面。

更糟糕的是,台灣目前處於「官民兩超載」的狀態。2300萬人口,對於3.6萬但是只有1.2萬平方公里可用面積的台灣,早已超載。倘若台灣人都把官府視為提供照顧的義務方,那麼這個官府得多大?官府怎能不被吃垮?

「官府」在台灣也早已超載。中國在大清末年,平均每72個百姓養一個「吃皇糧的」,也就是政府人員,這比例在今天的中國是每 54個百姓養一個吃皇糧的,遠惡劣於大清。而台灣呢,銓敘部的公務員數字是38萬人,但若計入所有其他「吃皇糧的」,例如國營、國控企事業、種種亂七八糟的官方財團法人、基金會等等,總數應該接近50萬人。以2300萬人口相除,今天台灣每46個人民養一個「吃財政」人士,負擔比中國共產黨政府還要重。台灣怎能不被這件「體制大衣」吃垮?

台灣現在流行「相對剝奪感」的價值觀,那就是「平均主義」,只要別人分到的比我多,我就感覺自己是「二等公民」,「公平正義」就不存在,抗爭就有理。於是,各個族群團體要求「對等」,政黨在選票壓力下,也只能做加法。加來加去,台灣成為一隻等待最後一根稻草的駱駝。

台灣是政府、公民「兩不正」

如何打斷惡性循環?不動手術恐怕是不可能了。那從哪裡下刀呢?當然是「吃皇糧」的體系。

第一刀,應該是那些「盲腸」性質的官方財團法人、基金會,也就是「靜靜吃三碗公」的那些單位。他們在哪裡?這太簡單了,只要允許,社會一個禮拜就能把他們全部指認出來。

第二刀,應該是國營企事業單位中的冗官冗員。第三刀,就是「公務員」體系中那些被民意代表硬塞進來的人員,還有那些一天工作不到4小時的老油條,更不用說那些佔著位置、遂行私事的寄生蟲了。這三刀,都是領導們的事,也就是總統、行政院長、立法院的責任,如果說難做,那麼要你們幹嘛?

三刀下去之後,把台灣調整到每100人負擔1個公務員的水準,就可以來談公務體系的效率問題了。台灣社會變遷越來越快,但公務的老舊體制規章不動如山,就像新身體裡面的舊器官。舊器官已經接收不到新身體的信號,還在向無用肌理或者肥肉部位供應養分。偶有新銳公務員想要革新,卻都落入「有功無賞、打破要賠」的尷尬境地。

處理了「官」這一面之後,就可以處理「民」這一面了。平民首先要認識到自己不是「老百姓」,而是「公民」,「政府」是用來配套自治的,不是用來吃的。認為「人生靠政府」、「政府永遠欠我」、一根腸子通到底的人,即使不變成善棍,也終究不脫愚人。

現下的台灣是政府、公民位置「兩不正」。官商勾結、政策失能、部分人民靜靜吃政府、部分人民只能刁鑽,其來有自。傳統的官民結構在一個超載的台灣上,「官府」出惡棍,「民間」出善棍,豈是偶然?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