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台灣,三種座標

台灣目前是個分裂社會。舉凡統獨、兩岸、主權等重大對外議題,一直到藍綠、經濟、能源、教育、兵制等內部議題,不但全部沒有共識,連如何達到共識的機制都沒有。台灣,迷航了。

台灣社會中真實存在著三種座標,不同人用不同的座標導航,分裂是必然的,迷航也是必然的。這三個座標,分別是:以台灣為座標、以中國為座標、以世界為座標。同一件事情、同一個現象,在不同座標下會導引出截然不同的目標和論證。在這三種座標較勁之下,不論哪個黨執政,不論誰當總統,不論是總統制還是內閣制,台灣都會陷在死循環中。因此,台灣的出路只有兩條:某座標強力勝出,壓倒其他,或者,創造協商機制,找出三座標之間的最大公約數向前行。

台灣的願景座標應向世界

美國、中國、日本社會中也都有多重座標的現象,但是人家是大國,其人口、地理、資源、經濟體量都還經得起折騰。小國家若長期處於多重座標下,結果只能是找死。台灣在地球上會永遠存在,但是存在的方式,將因那三種座標何者勝出或是否能找到最大公約數,而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面貌。

簡而言之,座標代表的是願景。在第一種座標下,日後的台灣類似一個「亞洲第一村」或「海洋中的不丹」,去中國化持續進行,教科書完整反應台灣的真實歷史與磨難,種種本土文化不斷精緻化,社會公義、幫助弱小成為至高無上的台灣價值,和諧及綠色幸福成為主流中的主流,經濟的絕對成長論者成為社會中的政治不正確流派。

但由於長期疏離亞洲的地緣政治,加上抗拒與中國為鄰的地緣經濟, 總體GDP的世界排名將由2014年的世界17名、人均GDP 38名往後滑落,但是內需市場經濟比例大幅提升,旅遊收入比例也大幅提升,台灣成為全球華人的幸福生活指標,國際媒體則可能定位台灣為「區域的綠色慢生活以及吃喝玩樂中心」。

第二種座標下,台灣承認與中國為鄰的事實,一部份人心甘情願、一部份人不甘不願的進入中國經濟勢力圈,就像墨西哥、加拿大接受百分之七十經濟依賴美國一樣。台灣的國際地位,不知不覺的從目前的「美中共治」向「中美共治」傾斜。台灣人逐步喪失方方面面的自主性,就像一條小河與長江產生接口之後,勢必受到長江水漲水落的影響,長江氾濫,小河淹水,長江枯竭,小河無水;各種生態也將產生變化,大小的魚蝦鱉交互繁殖,但浮游生物依舊處於食物鏈的最下端。

用排除法來找到最大公約

前面這兩種座標,雖然在選票市場上,第一種的力量遠大於第二種,然而,在現實的利益市場上,卻可說是勢均力敵。許多嘴巴高唱第一種座標的人,其實內心深處並不完全排斥第二種座標,甚至在行為上早已悄悄的進入第二種座標。

第三種,也就是以世界為座標的願景,目前在台灣是被前兩種壓制的,理由很簡單,大家認為不可能,比如很多人認為中國不可能讓台灣世界化,很多人認為台灣社會的素質還攀不上「世界」這個座標。然而,在人心深處,誰不希望台灣在地球上走路帶著風呢?

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掙脫不了前兩種座標,以世界為座標是沒有喘息空間的。眼下,胸懷世界的各方人士,只能在角落裡生存,有時,在一家小店、一個小舞蹈社、一家小企業、一個不知名藝術家的身上,我們才能看到以世界為座標的蛛絲馬跡。在政治界,可以說是免談;包括新世代,只要沾到權名利,很容易就被捲入前兩種座標。

享受「一台三標」的時間不多了,長則十年,短則五年;台灣人必須做出選擇,或者被迫選擇。至於是否可能在三種座標之間找到最大公約數,我個人認為是完全可能的,現在還來得及,重點是得要有機制。開玩笑得說,與其舉辦所謂的「國是會議」,不如舉辦「國非會議」,也就是用排除法來找到最大公約數。有的時候,減法比加法更有用;在願景這件事上,台灣已經遠遠超載了,應該到了卸載的時刻了。一隻駱駝,背著三副重擔,稻草也能壓垮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