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已經坐上朝鮮半島的蹺蹺板

川金會結束。川普和金正恩落款簽署了一份框架性的意向書,雙方同意致力於「朝鮮半島」的無核化。美國主流媒體大多認為這是一份空洞的文件,因為裡面沒有朝方對川普會前所要求的美國底線:不可逆轉的、可驗證的、全面的棄核時程表。

會後川普在記者會中,並沒有迴避任何難堪的提問。他確信金正恩對這筆交易的誠意,川普說「他(金正恩)想完成這件事,他想做交易,而我是一輩子在做交易的人」。言下之意,在未公開的閉門秘密會談中,雙方達成了足夠的共識,很快的會在接下來的磋商中形成細節,並在第二次、第三次川金會中落實。

對於最關鍵的「不可逆轉的、可驗證的、全面的棄核時程表」,川普的回答是:全面棄核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在科學上、物理上(mechanically),達到不可逆轉的門檻,可能只需要,比如說,百分之二十的關鍵動作。

中國急欲變身為海洋國家

最值得關注的是,金正恩並沒有單方承諾「北韓無核化」;他承諾的是「朝鮮半島」無核化。換句話說,整個半島,包括南韓在內,都應該無核化。這點上,金正恩保留了在下一步談判中,要求美國核子武器不得進入南韓的領土、領空及領海。

接下來三到六個月,也就是在2018年底前,如果朝鮮沒有做到川普心中所預期的關鍵動作,以川普翻臉如翻書的談判原則,朝鮮半島的局勢便會立刻恢復到2017年底的緊張狀態,美國的軍事行動將一觸即發,因為美國已經沒有時間再等待了(請見上週專欄)。川普在會前所說的「金正恩只有這一次機會」,並非虛言。但如果該期間內朝鮮的誠意動作做足了,美國會中止兩韓軍演,並開始放鬆在南韓的軍事部署。

無論情況往哪個方向發展,台灣都已經被放在美國戰略的蹺蹺板上;蹺蹺板的一端是朝鮮半島,另一端是台灣。如果半島情況惡化,可能的戰火必將直接或間接的牽涉到台灣;如果半島情況往良性發展,美國必加碼於台灣的戰略地位,而中國對此的反應難以預料。

其中的地緣政治邏輯,直接了當得講,就是第一島鏈為美國所必守,而為中國所必破。美國對中國的總戰略,可以歸納為一句話:阻止中國成為海洋國家。而中國的總戰略是:用最快的速度變身為海洋國家。兩個總戰略的對沖點,就在南海的島礁鏈和東海的第一島鏈。

決定台灣命運的可能在平壤

對於第一島鏈的防守,美國採用的應該是「總量管理」的概念,也就是若在南韓的軍事力量減碼,就必須在島鏈的其他部份加碼,而可加碼的對象只有兩個:日本及台灣。南韓和日本的策略一定是「風險往外推」,那麼台灣的風險承擔底線在哪?

川金會結束次日,「國安高層」 立刻對媒體表達了欣喜,這是輕率又危險的態度。中國對朝鮮半島形勢的變動,可能已經準備了A計畫、B計畫、一直到Z計畫,每一套計畫內都少不了台灣。台灣的國安高層應容納各種可能性,至少準備二十套的沙盤推演。逕行搶在美、朝、韓、日、中之前對外表達欣喜之情,顯示了台灣國安團隊腦中只有「剪刀石頭布」的簡單邏輯,而缺少棋盤式的複雜邏輯。

七年前至今,於若干文章曾一再表述以下觀點:「最終決定台灣命運的可能不是台北,不是北京,甚至不是華盛頓,而是平壤」。現在,這個時刻來臨了。台灣社會對朝鮮事務,一向是局外人看笑話的膚淺態度;現在,台灣已經沒有隔岸觀火的餘地了,台灣已在火場半徑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