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是新加坡人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人的認知、人的情緒,都嚴重受到「心態」(MindSet)的影響。語言是心態的外在表徵,因此,本文通過「華人」、「新加坡人」這兩組方塊字,來透析一下所謂的「心態」。

請別嫌我囉嗦,事實上,我現在使用的溝通工具是文字,而你讀到的也是文字,雖然你我視覺上看到的都是同一組文字,但是非常可能你我因為心態的不同,對同一組文字的認知、情緒反應會出現很大差異。例如,你我當下眼前的文字,在台灣叫做「中文」,在中國叫做「漢字」,在日本叫做「支那字」,在新加坡叫做「華文」,同一組符號有這麼多不同名稱,凸顯的就是「心態」的不同。為了擺脫心態的囚籠、保持討論的客觀性,因此一陣子以來,我堅持使用「方塊字」(也就是英文Character的翻譯)來稱呼你當下看到的文字符號。

同樣語法卻心態完全相反

回到本題:「華人」是「新加坡人」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選擇這個奇怪且刺激的題目,為的,就是刺激。刺激的原因,你我都知道,就是這句法引起的聯想:大家已經耳熟能詳、有些人衷心擁護、有些人一聽就跳腳的「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這組方塊字句子。

但是,這兩句句法類似的命題,反映出的心態是完全相反的;前者的心態是在對事實做描述,而後者的卻是一種企圖扭轉事實的威懾命令心態。

在事實描述心態下,馬來人、印度人也是新加坡人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事實上,只要是新加坡公民、拿新加坡護照,管你血緣、種族、文化背景,就是新加坡人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不拿新加坡護照的人,即使具有華人、馬來人、印度人血統或文化,是可以被新加坡分割的。

看見了嗎?事實描述的心態,和企圖扭轉事實的威懾命令心態,這兩種截然相反的心態,卻可以在文字語言中,以同一種句型、語法,魚目混珠、抽樑換柱。

我明白,以上太抽象了。那容我接下來用兩個具體的生活例子,闡明文字用語和心態之間的關係。

華人?華僑?

第一個是我經常引用的個人生活經驗例子。1969年,我由台灣去到新加坡,插班進入初中二年級。人生地不熟,上學兩週就被同學打了,原因是我用語不當,時常對同學說「⋯⋯你們華僑⋯⋯」。打我的同學,雖然只是輕輕一下,丟下一句話:「我們是新加坡華人,不是你們的華僑」。那時,新加坡獨立剛滿四年。

十幾歲的孩子,在家講福建話,在學校講摻雜著不三不四英文的華語,心態上認知、承認自己是「華人」,但不是「華僑」,但他同時也認知,他和我讀的學校名字就叫做「華僑中學」,當時新加坡最大的銀行叫「華僑銀行」。一下子,我就學會了幾個在那之前從來不會的用語:「新加坡華人」(Singapore Chinese),「新加坡人」(Singaporean)。

正好50年前,我在新加坡因為用「你們華僑」被打,50年後的今天,如果還有台灣人在新加坡說「你們華僑」,應該不會挨打,而會被新加坡人當成山頂洞人,你是從哪個山洞鑽出來的啊?

第二個例子,就發生在最近。2019年五月四日,北京大學在新加坡辦了一場「五四運動百年回顧」活動。是不是很怪?50年前就已經不承認自己是「華僑」或「中國人」的新加坡人,竟然回心轉意開始接受紀念中國的五四運動了?什麼心態?

新加坡前(華人)部長楊榮文(George Yeo),用英文發表了一場紀念五四運動的演講。其大意是:五四運動精神是世界歷史的一部份,100年前五四運動中的強烈民族主義成份,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當年中國是衰弱的、被世界列強看輕的,但若今天再搞民族主義,就是錯的。他的原文翻譯:『⋯⋯如果‘五四’的百年遺訓是不斷強調抵抗外國人,那將是錯誤的,中國一百年前激烈的民族主義是正確的,因為那是自衛。但今天需要的不是緊握的雙拳,而是友誼的雙手』。

這項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批評,多麼的大氣!言下之意:我們新加坡華人,沒有否認我們曾經是中國人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但是中國今天強大了,竟然還在用100年前的心態面對世界,請自己檢討一下。

心態決定認知,而統戰就是通過語言文字,讓對方不知不覺改變心態的技能。新加坡華人了解這點。新加坡人夠大氣,給按個讚!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