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塞!「感悟」乃創新之本!

回顧「獨立思考」

上一篇,談到了「獨立思考能力」就是「自我創造機會感」的唯一途徑,並且說了,即使你一輩子沒有踏出過台灣,你也可以通過自我切換看問題的角度而看到更多的機會。

當然,這是一種俗氣的說法,似乎「獨立思考能力」就是為了創造自己的機會(然後賺更多的錢)。如果改用高尚的哲學說法,那就應該說成,「個體意識」應該從「集體意識」中解放出來,否則你一輩子只能被「集體」牽著鼻子走。只有怯懦的人,才會被牽著鼻子走(好啦,知道這樣講太文氣,那換成跟著別人的屁股走,會不會容易懂一些?)

獨立思考的能力,來自個體意識;如果你連「個」體的感覺都沒有,那還算是「人」嗎?按照這邏輯,如果你在父母面前感覺不到自己是「個」體,那麼你就還不算是個「人」(不過沒關係,做媽寶、做乖孩子,總比做流浪兒舒服一些)。如果你在老師面前感覺不到自己的「個」性,那麼你也稱不上是個「人」,雖然你可以是個「好學生」。說這些無聊話幹嘛?那就試試這個不無聊的:在一場集體運動中(好像衝進立法院的那種),如果你感覺不到自己是「個」體,那麼你也不是「人」,只是「集體的一份子」。

終於得到你的注意力了。以下來分享「如何思考」的另一個題目:感悟力。

感悟力的天敵——目的心

往下讀之前,麻煩請清一清腦子,因為感悟力需要空明。

你可以想像自己在一個一望無際的荒地中,攝影機鏡頭快速360度旋轉,你看不到任何遮擋物,即使有,你也得穿透它。一旦你的念頭開始有「目的性」,感悟力的視野就會迅速縮窄,一直到你只能看到你眼前和腳下,就像從曠野中被搬到一條山洞裡。(插播一句:現在你可以明白了,為什麼政客通常只有山洞視野,因為他/她的目的性極強)。

換句話說,要得到感悟力,最基本的功夫就是在當下摒除目的性,然後全面的、放鬆的來看事情。這?(又要俗氣的)說一個感悟力幫忙賺錢的例子。金融大?索羅斯(對,就是當年操作亞洲金融風暴賺走幾百億美元的那個人),在他早年所寫的一本書內(《財務金融鍊金術》,The Alchemy of Finance)說出他判斷全球金融走勢的方法。

他說,他個人從不做數字研究(那是小助理的事),每天起床後,他把各國權威性報紙平攤在一張大桌子上,一邊吃早餐一邊隨手翻閱,一直到他「悟出一個感覺」,那天的操作決策才會浮現,如果哪一天翻了兩小時還翻不出感覺,那麼也許那一天就不應該做決策。索羅斯從金融操作上賺了那麼多錢,但他從來不先設目的,而是隨著開放性的感悟走;對他來講,任何預設的目的,都會把事情看窄了。

說完俗氣說高尚。你我若被一顆蘋果砸到頭,第一反應應該是今天運氣真好,免費有水果吃,但人家牛頓的第一反應是蘋果為什麼不飛上天。發明「解析幾何」的哲學家笛卡爾,感悟來自某一天睡在床上看到天花板上一隻蒼蠅在爬動,看著看著,他假想天花板是一個大座標,然後,哇塞,以座標為運算系統的解析幾何概念就誕生了。如果笛卡爾當時腦中想著別人欠他的錢還沒還,這個感悟不可能出現。

聽起來很神?但其實感悟力是天生的,你有,我也有;如果你感到你比較「愚鈍」,那是因為你與生俱來的感悟力被考試教育、家長式氣氛、社會勢利的灰塵給蓋上了,你需要做的是,把鏡子給擦乾淨,至於必須擦多久多大力,那就看你的灰塵的厚度了。

與IQ 無關

還有一個誤會,那就是以為「感悟力」和所謂的IQ 智商有絕對關係。IQ這玩意,只和記憶力、邏輯推論力、聯想力有直接關係,和這?所談的「感悟力」沒有直接關係。感悟力,若用英文來表述,就是 making senses,也就是那種讓你瞬間喊出 「Aha !」(哇塞)的能力;若做簡單的比喻,它其實就是聽懂笑話的能力,如果你聽得懂大多數的笑話,那你就有不錯的感悟力,不管你的IQ測驗多少分。如果你會編出很好的笑話,那麼你的感悟力就超出常人。

破除我執

前面說了,感悟力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去除特定的目的性。第二個條件,也是老生常談,就是「破除我執」的功夫。

感悟力是一種「你」和「對象」之間若即若離的心態。太投入情境,你會被「感動」,但是得不到「感悟」;但是,若太疏離,你或許可得到「理性」,但得不到「感悟」。要得到感悟,你幾乎得像一隻兔子,一下跳入情境,一下跳出情境,一下成為你自己,一下變成對象(不管對象是一個人,一種環境,一朵雲)。

你早聽過「破除我執」這句話,就是凡事不要只從「我」的觀點來看,也要從「你」、「他」、「她」、「它」的觀點來看,甚至要從眼前一塊石頭的觀點來看(當然會被笑神經病,但不要去管別人)。其實你老早就在天天「破除我執」了,就是在你打「角色扮演」遊戲的時候,若沒有破除我執的功夫,你一定輸得很慘。

對於沒打過遊戲的大人來說,可以這樣來理解。佛家千本經、萬言語,不論哪套路數,若歸納成一句話,不過就是「破除我執」。禪家拈花微笑,其實就是轉化為花來看一切,連花都可以成為轉化對象了,其他人、猴子、魚兒、風、錢,自然不在話下了。大千世界、七情六慾,都不過是與生俱來的感悟能力所染上的灰塵;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至於釋家,喜好通過嚴謹的知識論、意識論來打破我執,那不過是「一樣米養千樣佛」的不同路徑罷了。

然而,破除我執何嘗容易?你已經是個成人,在成人的世界裡,一切都是由「我想要什麼」和「我不想失去什麼」組合而成;一切都是「我」。我想賺大錢,我想做慈善,我想有漂亮妻子,我想嫁高富帥,我想做立委掌大權賺大錢;然後,做不到你失落,做到了你害怕失去。

在「我執」之下,你注重形象、身份、地位;喝紅酒講品牌年份,喝咖啡講產地,穿衣講牌子,手機講新潮,抗議遊行走前排。到了最後,你把自己弄成了一個人形立牌,你也用人形立牌的標準來評價他人。

我執,就看不到本質;在紛雜之中,看不到本質就不會有感悟。失去了感悟力,你人生中的「Aha!哇塞」時刻就會銳減。高尚的說,你作為一個「人」的樂趣會大幅衰減;俗氣的說,即使你賺到了錢、得到了名,你離實現自己潛力的機會還是很遠。

感悟力與創新力

你知道創新很重要,不管你是想通過創新賺錢還是想證明自己。創新,簡單講就是看到別人沒看到的東西。順著別人的路走,你就不可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缺少了感悟的功夫,你會變成很呆板,很難看到新方向。你覺得第一台iMac、iPod、iPhone 是組合出來的,還是被感悟出來的?你覺得,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計算出來的還是感悟出來的?當然,你我都不是賈伯斯或愛因斯坦,但你我都在某個領域做某些事,對不?那就讓我們在各自的領域磨亮感悟力,總有一天,你會感覺到再不創新就對不起自己。

感悟力你一定有,只是看你願意讓它冒出來多少。只要你勤擦灰塵,它一定會冒出來,好消息是,只要它溜出來幾次,它就回不去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