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種族、宗教包容力,才是台灣出路

在天然資源稀少的情況下,台灣唯一的出路,就是自我修煉成為一個在性別、種族、宗教上包容力最高的國家,打破地緣困局、走出村落化,成為人流、物流、金流、信息流「四流皆強」的世界包容之都。

2013年9月30日,教宗方濟各表示,上帝並不譴責LGBT(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他說:「如果一個同性戀者誠心誠意的尋找上帝,我又怎麼可以審判這個人呢?」 2014年夏天,全球許多國家大主教開始發出對LGBT 的包容看法;2015年,方濟各教宗開始親身與各國LGBT團體對話。

2015年4月6日,愛爾蘭通過《兒童及家庭關係法案》,全面承認同性婚姻及同性家庭的小孩認養權。

2016年6月,英國跌破世人眼鏡投票脫歐。同年11月,美國跌破世人眼鏡投出了那個叫做川普的人做總統。

紙已經包不住火

以上幾件事,有個共同背景:舊制度、老觀念已經開始「紙包不住火」了,因為,世界已經在翻轉了。就在十年前,這些事件還被認為「不太可能」(尤其是主流媒體),而事實上這些事件絕對不是「黑天鵝」,而是人們追求未來性的必然結果,只是許多人蒙著眼睛不肯承認罷了。

人類走到現在這一步,已經開始進入前所未見的顛覆期。年輕世代知道,向歷史尋求解答已經無效了,只有翻轉,才能找到未來。而40歲以上的「老世代」(是的,即時才40歲,只要蒙著眼漠視變化,就屬於老世代),還在舊情綿綿的向舊制度、老觀念求援,企圖從舊制度、老觀念中找「對」與「錯」的標準,渾然不察新世代需要的是面向未來的新意義,而不是舊秩序下的對錯。

軟條件才是硬實力的前提

未來10年、20年的國家競爭,除了科技、金融等硬實力之外,還有一組軟條件:這個國家對性別、種族、宗教的態度和包容度。事實上,放眼今天的世界,對性別、種族、宗教越包容的國家,其科技和金融往往就越發達;這兩者之間的關聯度,未來只會越來越強。其中道理很簡單,人才越集中的地方,硬實力就會越強,而對性別、種族、宗教包容力越強的國家,聚集世界人才就越容易。

「都會」(Cosmopolitan)這個概念,講穿了就是一個對性別、種族、宗教的高度包容之處。缺少了這個條件,一個城市無論多大,也沒人稱它為都會,也激盪不出真正具有原創性、顛覆性的文化。用台灣最熟悉的例子來說,矽谷如果對性別、種族、宗教不是那樣的包容,矽谷可能成為矽谷嗎?台灣如果不提高對性別、種族、宗教的包容力,「台灣矽谷」可能嗎?台灣至今還沒有一位敢於出櫃的企業領袖(如蘋果的庫克),還沒有一家敢用印度人做CEO的科技企業,自詡發展亞洲矽谷不是笑掉人大牙嗎?

台灣對非本土的宗教、非本土的教派,或者抵制或者恐懼,這樣世界觀能夠恢宏嗎?能夠理解當今的世界現象嗎? 台灣社會對非本國籍、非同文同種的文化藝術人士設置種種防線,如此能夠走出村落化嗎?能夠不沈淪至第三世界嗎?

要做「四流」國家,不要做「第四流國家」

未來世界中,流動力就是競爭力。一個國家,如果不能在人流、物流、金流、信息流這四者之中至少佔一個優勢,做成集散地,這個國家在世界上就沒有立足點。請問,在這「四流」之間,未來10年台灣能夠保住哪個優勢?以目前台灣的狀況,恐怕一個都保不住,不但過去20年間和當年同等的國家距離越拉越遠,接下來十年還會被許多落後國家超越。 在天然資源稀少、已經失落了20年的情況下,台灣唯一的出路,就是自我修煉成為一個在性別、種族、宗教上包容力最高的國家,至少在亞洲。如是,孤島小國的台灣,才有可能打破地緣困局、走出村落化,成為人流、物流、金流、信息流「四流皆強」的世界包容之都。

學習方濟各教宗一次

冒著被部分人追打的風險,容我學習一次教宗方濟各的態度:當前地球上有一批人,身在各行各業,渴望創新,具有爆發力,但不追求頂級薪資、高地位,而只追求一個能夠包容他/她們、能夠安靜地發揮所長的國家,這群人就是「同志族」。

是的,如果台灣能夠成為世界上、至少亞洲中,對同志族最包容的國家,給予最寬容的配套政策及法律,那麼十年之內,台灣的各種產業都會站上世界尖端,人才和投資會源源不絕而來,信息神經將敏感起來,文化將豐富起來。對同志族的包容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了,台灣何妨向教宗學習,效法愛爾蘭,搶搭人類下一波文明的頭班車?

喔,對了,還有一件事。台灣成為世界包容之都之後,中國就吞不下台灣了,否則它會得痢疾。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