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第一村」能否進化為「台灣模式」?

2020-2022是台灣的急診期,若能熬過了這急診期,無論世局如何變化,以我對台灣的了解,我很肯定假以時日台灣將成為世界上最美好的國度之一,並成為亞洲的未來演化標竿。

沒人喜歡去急診,台灣也一樣。但台灣不能不進,因為是被強推進去的,強推者就是美國、中共的對撞態勢,而且,這次對撞除了表層的經濟、技術、軍事原因,更關鍵的是兩種文明、文化的對撞。也就是說,大清帝國末年所面臨的文明挑戰,經過百年折騰後又回到了同性質的挑戰。台灣百年來,只不過是這場世紀大挑戰下的地緣產物。經過了台灣島上人的掙扎和努力,過程顛簸坎坷,走到了今天這一步。台灣,今天是要重返被地緣政治玩弄的命運,還是真正「轉大人」- 誠實面對地緣侷限、誠實面對自身是一個「移民、殖民、難民」混合體的本質,在此兩前提下,走出一種具有主體意識的「台灣模式」、創造出能與世界對接、值得其他具有類似台灣處境的國家參考的「台灣學」。這其中至少有50%的條件是掌握在台灣人、台灣社會自己手中的。若做到了,固然有運氣的成分,但做不到失敗了也不能完全賴別人,包括中美在內。

台灣應邁向以海洋為中心

近代台灣長期被國共封鎖,因而氣度難以恢宏,面對世界時習慣自我中心、坐井觀天,思維傾向兩極化,略有小成即自喜,近十年來的新世代已有明顯改善,但距離高度文明的中心,坦白說,還很遠。然而,缺點的另一面往往是優點;在支撐西方斷續前進數千年的文明當下出現剝落現象的時刻,台灣這個「移民、殖民、難民」混合體之中卻有一種簡單樸素的基因變種(過去有專書論述,此處不贅)。假以時日,成為未來世界新文明幹細胞的一部份,並非不可能,但前提是台灣自己得懂得掌握機會、自覺提煉。這功夫,我稱之為「台灣學」。

但以上遠景都是渡得過急診期才有的後話;急診期得先過。急診既然起於美中文明對撞,台灣在急診室中,面對的就是兩個主治大夫 – 白宮大夫和中南海大夫。兩個大夫的醫派不同,對台灣的目的南轅北轍,前者視上述的「台灣學」(台灣模式)為藥方,後者視「台灣學」(台灣模式)為毒瘤。這,才是2020大選的本質。

台灣的缺陷一面,過去在八本書中都多少有論述,諸如:封閉病、中國病、大國意識症、弱者心態症、比爛邏輯病、基地人民症、斯德哥爾摩症、假面道德症、贏者通吃症、順民刁民症、缺公民意識症等等。但總結起來可以用一個概念涵蓋:「亞洲第一村」,而解脫之道就是得從村落化走上世界化,從大陸塊邊陲心態邁向以海洋為中心的視野。

風雨如晦=台灣修內功的好機會

未來兩年的急診期內,白宮大夫和中南海大夫將搶奪對台灣的主導權,雖然雙邊精力都只夠與對方爭鬥及應付各自國內的變局,但順手都還會對台灣花招百出。處於地緣要衝的台灣,對大局雖然成事不足但卻敗事有餘,因此自己得定得住,對白宮不掉隊,對中南海不插隊。大人打架,小孩切忌在旁哭鬧或討糖。但這兩年,也正是台灣修內功的好機會;台灣需要自己才能治療的病太多了,並且有些用內科治不好,必須動外科手術。

我估計,台灣在急診期中最容易爆發的流行病就是「比爛邏輯症」。針對內部事務會用「你比我更爛」來維護既得利益,對外部事務會用「中國比台灣爛很多」或者「美國也一樣爛」來迴避改革。殊不知,在病理學上,別人的肝癌三期和你的肺癌一期,毫無邏輯上的關係;別人的肝癌三期不治會死,但你的肺癌一期不治遲早也會死。這樣的村落思維,是永遠開發不出「台灣模式」的。

2025年之前,希望看到「亞洲第一村」穩穩的嵌入「台灣模式」的進化軌道。對此遠景感覺無望者,或許不應該再住在這個島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