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黨有無共同的朋友?威脅?底線?

2020後,台灣的政黨生態進入了「三隊競爭」的狀態:傳統的民進黨、國民黨之間的競爭,兩大黨和冒出小黨之間的競爭,以及小黨與小黨之間的競爭。若再細分,大餅包小餅,還可分離出兩場次級競爭:民進黨內部的派系競爭,以及國民黨內部的世代競爭。

按照民主政治的常理,這種多層次競爭應該會帶來多元社會的紅利,但是這原理不適用於台灣,因為台灣社會在最基本的國家利益方向上,都還找不到最大公約數。

台灣公民應釐清情緒好惡和理性

投票已經結束,政黨利益的格局已定,但國家利益的大方向,卻遠遠未達共識。選舉結果落地後才不過兩週,大小黨在檯面下就展開了國家方向的鬥爭。民進黨在辯論,對國民黨應該是斬草除根還是窮寇莫追?國民黨內則開啟了「本土化、年輕化」的逼宮運動。小黨之間則在相互摸索,究竟誰跟誰的國家方向才相合。

不意外但非常遺憾的,這場註定還要進行許久的國家利益定位之爭,還是擺脫不了「藍綠」、「統獨」的二分法。多年來我多次為文,指出「藍綠」「統獨」雖然在情緒好惡層次都是真實的,但在理性層次都是虛偽的。由於理性虛偽,由中引伸出的各種命題都不可避免的是偽命題,基於偽命題所展開的各種論證也都不可避免的最終會走進邏輯死胡同。但是台灣許多人似乎具有一支魔術卡通筆,頭撞邏輯死牆時,魔術筆一劃,就可穿牆而過回到原始的情緒好惡點,換個方式從頭再來過,如斯循環,永不得超生。

不可諱言,情緒好惡也是必要的社會動力,沒了它社會走不下去。但是,如果一個國家、社會區分不開情緒好惡和理性,就會誤判形勢,錯過時機;當前國際大局下的台灣,就處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

美中對衝一定打出輸贏為止

抱歉地說,你我當下在台灣報紙、電視、臉書、Line等社交媒體上所看到對政黨或政治人物的說三道四,不管表面上看起來多理性,九成以上若一兩年後回頭看,都不過是時代的噪音罷了。

如此苛刻,因為台灣已經身處數十年來未有的大局變動當中,在國家利益方向這問題上,任何脫離大局的思考方式,都只能是不理性的。這大局是,美中對衝已成定局,一定打出輸贏為止,但是最終澈底的輸贏點會落在政治上、經濟上還是軍事上,過程需要多久,目前沒人知道。但我們百分之百知道的是,美國和中國都會用台灣作為主要槓桿點之一。在這段不可知的時間中,台灣要選擇作被動的棋子,還是有若干意志的棋子,還是有若干影響力的棋手?什麼情況下做什麼角色,才最符合國家利益?角色選擇的要素是什麼?要素出現的標誌是什麼?只有在想明白了這串問題後,再去評價台灣各政黨、政治人物的動態,才是理性的、有意義的。否則,台灣的政治生態無論多熱鬧,也不過是茶壺裡的風波罷了,無關台灣的命運。

以民進、國民這兩黨為例,若拋開情緒好惡延伸出的一切虛偽命題,為了國家利益的最大化,真正的理性問題只有三個:在上述的大局之下,兩黨有無共同朋友?有無共同威脅?有無共同底線?

用白話重述這三個問題:兩黨是否都視美國為朋友?兩黨是否都視中國共產黨為威脅?兩黨是否都視「反併吞」為本黨的政治底線?

台灣社會、選民,請用這三個問題追問兩大黨,請他們直接答覆,不要用偽概念、偽命題繞圈子。其實,每個政治記者都該追著每一個政治人物問這三個問題,因為那可以測出台灣的真實團結度。不清楚回答這三問題,而用其他問題或命題來搪塞的,應該說都屬於無關台灣命運的扯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