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靜「不小心」啟動了中國的「碳政治」

都說中國的政治「水很深」,但究竟有多深,多數人難以體會。30米夠深了吧?仔細一看,其實是300米,再往下一探,原來3000米都還不見底。

央視前主播柴靜,這位雖在刀光劍影中但卻從來沒有愧對她的「記者」身份的奇女子,以「霧霾」為主題所拍的紀錄片《穹頂之下》掀起狂風,但又在一週之內被禁播。在開播前的十二個小時,被認為是周永康一夥的環保部長周生賢撤職;在中央控制的媒體大力推廣之下,影片的一週點播率破億,然後在中共兩會之前嘎然被禁。有人說,這是為了隨後打擊「兩隻油老虎」作前奏曲,中石油及中石化,其中中石油派系的老掌櫃就是周永康;這是看到了30米的水深。

「碳制裁」即等於「碳威懾」

讓我們換上重裝備,潛到300米的深處,看看到底怎麼回事。今天中國的經濟成長,就是「碳經濟」的成長,看一遍《穹頂之下》,任何人都會達到這結論。中國的GDP今年被設在7%,這已經接近危險邊緣;中國經濟是個必須高速旋轉的大陀螺,慢下來就會停擺,中共的執政基礎就會動搖,這是中國產能過剩30%(以上)、全國房地產超出需求量兩倍的真實原因,也是霧霾難以治理的根本因素。

因此,霧霾雖然是真實的,但「治理霧霾」卻是個假議題,因為在短期3-5年之內,若治理了霧霾,經濟就會停擺。那麼,為什麼又要在這個當口,容許柴靜團隊採訪高官學者,又如此犀利的激起霧霾話題呢?

中國的「官經濟」,在十年前還是「國退民進」的時候,都還保持了幾乎70%的體量,經過了近年來的「民退國進」逆流,現在恐怕不下80%。試想,如此大的體量,哪一派系不想掌握?如前所述,中國GDP的絕大部份都是「碳排放」經濟,誰掌握了「碳排放」的話語權和配置權,誰就掌握了中國經濟。哪家鋼廠、哪個煤礦該關、該合併,哪家車廠該歸誰主宰,哪個二代管哪家公司,都可以通過新時代的武器-碳政策來達成。中共正在經歷一場史前未有的權力轉型,但老一套的利益地盤瓜分術已被人民唾棄,因而需要新世代的「理念型權術」,「碳政治」就是其一。

水深到此?不然,我們往3000米邁進。在國際上,識者已經察覺,「碳制裁」的熱度會朝向「核制裁」的方向邁進。舉凡碳稅、碳關稅,以及碳交易所形成的「碳貨幣」,將成為國與國之間的主要經濟競爭手段;若干年之後,它們對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力,或將不亞於今天的匯率或油價。試想,中國如果利用過剩產能,以侵入性建設的方式去交換東南亞國家的「碳排放權」,那將如何?

非常弔詭的,「碳制裁」的另一面就是「碳威懾」;猶如「核威懾」,誰具有巨大的碳排放力量,誰就有威懾世界秩序的力量。中國不會輕易的放棄手中的這個武器。

穹頂就是天,穹頂之下就是天下。碳政治由中國國內到天下,收放之間,足以擺弄國內分配及世界分配。這是柴靜可能沒有看到的三千米水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