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沒有流浪公務員?

台灣有許多流浪教師,這學期兼了課下學期不知道還保不保,一個月三萬元收入還得南北跑,自付交通費。最近爆出,台灣也有許多流浪律師,奔波於事務所之間打零工。相信,流浪會計師、流浪樂師、流浪廚師,應該也不在少數。出個有獎問答題:為什麼沒人聽過「流浪公務員」?

喔,原來公務員身份有「終生保障」;「公務員」可以不作為,可以考績被打丙等(如果有的話),但他不會被解僱。所以,社會物種之中,沒有「流浪公務員」。

當一個企業出現開支浮濫的時候,管理會計上有一招,叫做「零基預算」(zero budget), 也就是各部門的年度預算歸零,不允許以上一年花了多少錢作為下一年的預算基準,每年從頭來估量各部門、各項目的績效目標,然後才定預算。政府這個組織,在預算吃緊的時候,也可以祭出這招。

公務員或可「零基聘任」

台灣政府財政接近破產,除了在財政上應該來一次「零基預算」,在公務員人事上,也應該來一次「零基聘任」,打破公務員終身制度。聽起來嚇死人,但這種作法成功過。比較傷感情的是,成功經驗產生在台灣人口中的「萬惡中國」。

一九八零年代,中國死水一灘,因為全國人口的吃喝拉撒睡都由政府負責照顧,每個工作的人口都歸屬於某個公家「單位」;理論上說,所有工作者都是「公務員」。後來逐步開放私人企業,但是絕大多數的人的心態還是「政府的存在就是用來照顧我的;政府的好壞完全看它把我照顧得好不好」。許許多多的「單位」,人浮於事,大家拖拖拉拉的過日子。

共產黨坐不住了;再這樣下去,財政必然崩塌,國家必然垮台。狗急跳牆之下,一些高人想出一個原來不敢想像的招數:買斷工齡。用白話文來說,就是國家養你到今天為止,你過去的貢獻,大家來想一個公式來算一算,然後用一筆錢「買斷」你的「工齡」,然後從此你自己吃自己。

這個過程,大概痛苦了十年,抗議的有,跳樓的有,國營企業破產的有,哀鴻遍野。但是,在大數原則下,許多「被迫下海」的人找到了自己的頭路,氣氛之下,乃至有能人志士脫離公務員身份「自願下海」,而成就了諸如今天「聯想」、「海爾」這樣的企業。

中共有一萬個不可取,但其被逼到牆角之時的「壯士斷腕」魄力,卻難以抹煞。

台灣不集權,因而種種「壯士斷腕」的辦法,只見於呼聲,而不見於行動。然而,以台灣當下的的財政以及公務員的效能,加上人民普遍的要求政府照顧的習慣,有一天不但手腕將不保,恐怕連腳踝都要壞死。如此,台灣只有三條路:自己動手術、等死、被中國收服。後二者不可取,只有第一條是活路。

政府「單位」的零基預算,加上公務員的「零基聘任」,才是台灣的出路。希臘化?別自我貼金了,人家希臘在歐盟呢,台灣在台灣海峽,有「希臘化」的資格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版權限定。請取得授權